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封面人物·刘日青丨扎根一线的“顶梁柱”

封面人物·刘日青丨扎根一线的“顶梁柱”

他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带头人”;他不是铁人,却以顽强意志顶住了压力。

在煤海深处,他是扎根一线的“顶梁柱”,用实干与担当,撑起了采煤工作面,也撑起了保供攻坚的旗帜。

他就是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神东布尔台煤矿综采三队队长刘日青。

秋日的阳光洒在神东布尔台煤矿的广场上,树叶渐染金黄,而千米井下的12上303综放工作面,却是一派紧张的攻坚景象。

面对复合顶板变形、采空区渗水积淤等困难条件,综采三队队长刘日青带领团队日夜攻坚,以“现场即战场”的姿态,用果决的判断和坚韧的意志,硬是从“水、压、淤”三重夹击中闯出一条通路——

不仅创下日产万吨纪录,更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煤矿铁军”。

01

以攻坚破“水压淤” 三重困局

“刚开面那会儿,天天盯着压力数据睡不着觉!”

9月10日早班,刘日青早早来到了12上303综放工作面,刚从顶板震落的煤尘随着他的脚步簌簌落下。

顶板持续下沉,两侧帮鼓严重,底鼓明显,矿压剧烈,断面收缩超过60%。

这处典型的复合顶板,岩性不一、离层发育,让支护变得异常困难,加之相邻采空区的渗水不断涌入,积水混杂淤泥,淹没机尾段,人员寸步难行,支架拉架受阻。

这块初采就面临“水、压、淤”三重夹击的“硬骨头”,摆在了全队面前。

“当时最担心的,是复合顶板垮落、巷道堵死、支护失效。”

刘日青的声线因连日的劳累而变得粗砺,眼神依旧异常坚定。

他带着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头顶是不断变形的顶板,脚下是没过小腿的积淤,每走一步都极为艰难。

在巷道压力最大的区域,他停下脚步,用手中的矿灯照射顶板缝隙,手指抹过帮壁的裂痕,仔细查看煤粉剥落情况。

“听顶板的声音,”他示意大家安静,巷道深处传来顶板受压的“吱嘎”声。

“这里每半小时要测一次收敛数据,扩帮后立即补强支护。”

他没有犹豫,现场研判、快速决策,果断提出“排水+起底扩帮+清淤”的组合措施。

“排水是基础,控制住水,才能谈后续;起底扩帮是恢复巷道功能的关键;清淤则是保障通行和安全的前提。”他语气沉稳,每一个字都透着实战派的冷静。

方案定了,人怎么调度?员工体力如何保障?安全与进度如何兼顾?

面对这一连串问题,刘日青直接把“指挥部”搬到了井下。他协调后勤在井下设置临时休息点,推行“三班倒”机制,确保现场工作推进到位。

他和队干轮流跟班,与工人一起清淤、扩帮、盯顶板。跟班作业时,他总是不停地用矿灯扫视顶板,时而蹲下查看底鼓情况,时而用手敲击锚杆托盘判断支护可靠性。

“作为区队负责人,就是要带头干、冲在前。”这是刘日青常说的话。攻坚最关键的那几天,他连续跟班12小时以上,脸上混着煤泥和汗水,双眼布满血丝,却始终没离开一线。

02

以细查严管守安全底线

刘日青不仅统筹全局,更注重细节把控。

他安排安全员全程盯守顶板和设备,自己则一边协调机电队增调泥浆泵,一边指挥清淤作业,还要时刻关注员工状态。

有人累得站不稳,他就上前搭把手;有人情绪低落,他就几句话点燃斗志:“咱们多干一点,保供就多一分底气!”

任何情况下,安全这根弦,在他心里一刻也松不得。

一次巡查中,他发现某段顶板出现异常响动,有几处锚杆预紧力明显不足,存在离层风险。

他立即要求该区域停止作业,组织人员紧急补打锚索、加强支护,并复核每一处锚固质量,确保顶板安全可控。

升井后,他立即组织班前会,推动所有开关、接线盒架设高度提升,加装防水护罩,并要求给每台水泵建立“健康档案”。

“数据是基础,现场验证更关键。”这是他的另一个管理密码。

当技术员发现支架压力波动异常时,他当即决定:“我跟下一班去盯!”

深夜的井下,他带着测压仪穿梭在支架间,逐台检查安全阀开启压力,仔细查找每根立柱的密封处是否有漏液迹象。

3天后,新的支护方案出炉,将专项分析加密到每30米一次,根据周期来压步距动态调整支护参数。

看到压力曲线逐渐平稳,他终于松了口气:“数据不会撒谎,这才叫心里有底。”

03

以实战育队伍强根基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未知的挑战总是接踵而至。

“最让人揪心的是新旧工作面衔接的那段时间。”刘日青回忆说。

旧工作面要贯通,新工作面得投产,“实行‘双面双跟班三班倒’,我先盯第一班!”

刘日青一会儿在旧工作面盯支架回撤,一会儿到新工作面看设备调试。

7月初,旧工作面贯通的那一刻,新工作面的采煤机刚好启动,灯光划破黑暗,仿佛在为这场“接力赛”喝彩。

7月7日,当日产量突破万吨,创下该工作面自投产以来的最高纪录。

经历了这一系列攻坚战后,“这支队伍现在不一样了!”

刘日青语气中带着自豪,“我们有了‘复杂工况应急处置’和‘高效协同作战’的关键能力。”

他计划将此次攻坚经验整理成标准预案,纳入日后培训,并建立“问题复盘机制”,让每一次硬仗都成为团队成长的阶梯。

刘日青虽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带头人”。他不是铁人,却以顽强的意志顶住了压力。

在煤海深处,刘日青就是扎根一线的“顶梁柱”,用实干与担当,撑起了采煤工作面,也撑起了保供攻坚的旗帜。

- END -

来源图说神东(ID:tushuoshendong)

作者| 神东全媒体记者 刘长江

部分素材来源 | 神东全媒体记者 包秋平

通讯员| 神东布尔台煤矿 杨子汉

编辑| 喵小图

校对| 惠小图

更多资讯

封面人物·张斌丨万台设备高效运转的“守护者”

封面人物·赵星檑丨给“黑金子”镶“智慧边” 的追梦人

记得点「推荐」和「赞」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