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掌钉人生

掌钉人生

矿区有个修鞋匠,名叫范家保。

范家保出生在矿工家庭,小时候得了脊髓灰质炎,双腿落下了残疾,再也无法站立行走。

腿瘫了,生活还得继续。范家保初中毕业后,就在矿区灯光球场为人修鞋。他摇着轮椅,推着车,来到球场边,摆摊招揽顾客。鞋摊铺开,钉鞋机、鞋楦、锥子、锤子、剪刀等家伙什儿一应俱全,针线、碎皮、胶水、鞋刷、鞋掌等用具一样不缺。有顾客时,他一边和顾客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一边干些粗活儿。没顾客时,他就埋首专心做些细活儿。

有的鞋开胶了,鞋帮与鞋底分离,像张开了嘴。范家保用刷子将鞋底和鞋帮的开胶部位清理干净,除去灰尘、污渍和旧胶残留,然后涂上一层胶水。等胶水稍微挥发、略微干燥,才将鞋底和鞋帮对准位置,黏合在一起。这操作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技巧:胶不好不行,容易二次开裂;抹胶过多不行,胶水外溢污染鞋面;黏合时间短了也不行,胶水不能彻底凝固。胶水凝固后,还要补线。补线需要用到带弯钩的锥子。范家保选择与鞋子颜色相近的缝线,从鞋子内部进行缝合。缝合的针脚要均匀、密实、整齐,尽量与原来的针脚保持一致。缝好后,还要将线头打结固定,用剪刀剪去多余的线头。这一套程序下来,一双旧鞋就如枯木焕发了第二春,再穿两三年不成问题。

有的鞋破了口,他从筐子里找出一块形状、大小、颜色、厚薄接近的皮子,用剪刀略做修整,衬垫在破口上。随着手摇钉鞋机,“咯噔咯噔”的声响有节奏地响起,皮子就和鞋子紧密缝合在了一起。缝补一个破口,简单;要让新补的皮子与原来的鞋面保持一致,却不容易。这需要眼力,需要技巧,更需要经验。破口缝好后,还需要进行打磨、上色、做旧等一系列程序。

有的鞋跟儿掉了,范家保手起锤落,叮当作响,鞋跟儿就回到了原来的“岗位”。

范家保修鞋不仅价格公道,其手艺在附近也称得上首屈一指。不仅矿上的职工和家属爱找他修鞋,附近农村找他修鞋的人也络绎不绝。

我找范家保修鞋,他从不收钱。

我问:“多少钱?”

他摆摆手,示意不要钱。

我回到家,和父亲谈起范家保修鞋不要钱的事。

父亲说:“范家保爱人,是你母亲介绍的。”

明白了这层关系,我再也不找范家保修鞋了。他腿脚不好,不能正常行走,费心费力地修一双鞋,本身要价就不高,再不收钱,让人于心不忍。

再需要修鞋的时候,我让别人捎过去。这样,范家保就可以收钱了。上下班路上看见范家保修鞋,我也会走过去与他聊几句。大多数时候是我问他答。

问:“一天修鞋能挣多少钱?”

答:“老天赏饭,有多有少。”

问:“多时多少?少时多少?”

答:“多时,六七十块钱;少时,二三十块钱。”

这应该是在矿区生活的最低保障了。

有时,他问我答。

问:“最近怎么不来修鞋了?”

答:“鞋没有坏,不用修。”

问:“你妈最近身体还好吧?”

答:“好。”

有次,他换了一个话题:“我大闺女马上就中专毕业了,怎么样才能到矿上上班?”

我告诉他有两条路径:一是常规招聘,去公司人力资源部投递简历;二是矿上有帮扶就业的相关政策,看看能否满足。

范家保走的是第二条路径,他大闺女顺理成章地进了矿上的洗衣房。

这是一件大事。我恭喜范家保。

他说:“这是无奈之举,没办法的办法嘛。”

他又道:“就像我修鞋,别人夸我修鞋手艺好。殊不知,我不把鞋修好,还能干什么?”

对于一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而言,修鞋确实是能做的为数不多的工作。他不但要修鞋,而且必须修好,因为这是他将生活持续下去的收入来源。

我说:“能把鞋修好,也非常不简单了!”

范家保听了我的话,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快乐地笑了起来。

其实,不仅修鞋,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如此。在平凡中坚守,在简单中雕琢,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分内、简单的事做好,那么人生的美好一定会如期而至。

作者:布衣 版面编辑袁理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