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电芯和电池包寿命模型,寿命模型的测试有哪些

电芯和电池包寿命模型,寿命模型的测试有哪些

理解你对电芯和电池包寿命模型的测试方法以及如何区分日历寿命与使用寿命的关注。这确实是电池领域非常核心的概念。

在锂电池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容量的衰减,主要的衰减机制可以归纳如下几种:活性锂的损失,活性材料的减少,内部结构的改变和不可避免的副反应等等,进而导致阻抗增加,甚至安全性降低。

图片

一、常见的寿命测试方法

一、核心概念:区分日历寿命与循环寿命(使用寿命)

要理解电池寿命,首先需要区分两个核心概念:

  1. ⌛ 日历寿命

    • 定义

      :指电池在特定储存条件下(包括温度、湿度、荷电状态等),从生产出来到其性能衰减至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如容量衰减至额定值的80%)的总时间无论是否使用

    • 关注焦点

      :时间本身以及储存环境。即使电池闲置不用,其内部的化学物质也会缓慢分解、电解液会变质、电极界面会生长钝化膜等,导致容量下降和内阻增加。

    • 影响因素

      环境温度荷电状态(SOC) 是两大关键因素。高温和高SOC会显著加速电池的老化过程。

  2. 🔄 循环寿命(使用寿命)

    • 定义

      :指电池在标准使用条件下,经历多少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例如,从100%放到0%再充满算一次)后,其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的某一比例(通常为80%)的总循环次数

    • 关注焦点

      使用强度使用模式。每次充放电都会对电池结构造成微小的、不可逆的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则寿命终结。

    • 影响因素

      充放电倍率(C-rate)、放电深度(DOD)、工作温度、充电截止电压等。大电流快充快放、深充深放电、高温工作都会加速循环寿命的衰减。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请看下表:

特征维度

日历寿命

循环寿命(使用寿命)

核心定义

在储存条件下,随时间推移的性能衰减

使用过程中随循环次数增加的性能衰减

关键影响因素储存温度

储存荷电状态(SOC)

充放电倍率

放电深度(DOD)工作温度

主要测试目标

评估长期存放后的性能保持能力

评估反复充放电下的耐久性

常见终点指标

容量降至80%所需年数

容量降至80%所需的循环次数

类比理解

食品的保质期,即使不开封也会变质

汽车轮胎的可行驶里程,用得多磨损就快

二、主要寿命测试方法

为了评估上述两种寿命,行业开发了多种测试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 ⏱️ 日历寿命测试

    • 目的

      :模拟电池长期静置储存后的性能衰减。

    • 方法

      :将电池置于恒定的高温环境(如45°C、60°C)和特定的SOC状态(如100%、50%)下静置。定期(如每间隔一个月)取出,在标准室温下进行容量标定和性能测试,监测其容量衰减和内阻增长情况。通过高温加速老化,再通过模型推算回常温下的寿命。

  2. 🔄 循环寿命测试

    • 目的

      :模拟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反复充放电的衰减情况。

    • 标准循环测试

      :在恒温(如25°C)下,以恒定的充放电倍率(如1C)和固定的放电深度(如100% DOD)进行重复充放电循环,直至容量衰减至阈值。

    • 工况循环测试

      :模拟真实的应用场景(如电动汽车的NEDC/WLTC工况、储能的特定吞吐功率曲线),进行充放电。这种测试更能反映复杂工况下的真实寿命,但耗时更长。

  3. ⚡ 加速老化测试

    • 无论是日历寿命还是循环寿命测试,为了缩短漫长的测试时间,普遍采用加速老化的方法。即通过施加更严苛的条件(如更高的温度、更大的充放电倍率、更深的放电深度)来加快老化速度,然后利用老化模型(如阿伦尼乌斯方程)推算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

  4. 📊 模型辅助测试与预测

    • 经验模型

      :基于大量测试数据,拟合出容量衰减与时间或循环次数的数学关系(如多项式、指数函数)。结合滤波算法(如卡尔曼滤波)进行在线参数修正和寿命预测。

    • 机理模型

      :基于电化学原理,建立描述电池内部副反应(如SEI膜生长、活性材料损失)的物理化学模型。通过模拟内部状态来预测寿命,但计算复杂,参数难获取。

    • 融合模型

      结合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的优势,利用机理模型理解不同工况下的衰减路径,用经验模型进行快速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和适应性。

    • 为了进一步减少对耗时极长的实物测试的依赖,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型预测的方法:

📝 三、测试中的关键参数

在各类寿命测试中,以下参数是监测和判断寿命终点的核心:

  • 容量

    最核心的指标。通过容量标定测试(满充后以恒定电流放空至截止电压)来测量。当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有时是70%),通常认为电池寿命终结。

  • 内阻

    :尤其是直流内阻(DCR)。内阻的增长反映了电池内部结构的劣化。内阻突增(如超过初始值30%)常是寿命即将终结或出现故障的预警信号。

  • 能量效率

    :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的比值。效率的下降意味着内部损耗的增加。

电芯和电池包寿命模型测试中,关键参数可分为直接反映老化状态的性能参数加速老化的环境与工况参数,以及用于模型构建与验证的拟合参数

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这些关键参数,方便你快速了解:

参数类别具体参数为何关键?常用测试方法或来源性能衰减参数

容量保持率 (Capacity Retention)

最核心的寿命终点指标,通常以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 作为寿命终止判据。

恒流充放电测试、工况循环测试

内阻 (Internal Resistance)

内阻增长(通常要求≤初始值150%)直接反映电池内部副反应和界面劣化,影响功率性能和热失控风险。

直流内阻 (DCIR) 脉冲测试、交流内阻 (ACIR) 测试、电化学阻抗谱 (EIS)

环境与工况参数

温度 (Temperature)

高温

(如45℃、55℃)极大加速副反应,低温影响锂析出;温度循环测试验证电芯物理结构完整性。阿伦尼乌斯模型描述温度与老化速率关系。

高低温温箱、温箱联动工步、热失控测试

充放电倍率 (C-rate)

大倍率

充放电加剧极化、产热和机械应力,加速容量衰减和内阻增长。

恒流(CC)充放电、恒功率(CP)充放电

放电深度 (Depth of Discharge, DOD)

深充深放

(高DOD)对活性材料和结构应力更大,显著影响循环寿命。

设置不同的充放电截止电压

荷电状态 (State of Charge, SOC)

高SOC

(尤其是满电)下储存,会加速电解液分解和正极材料衰退,缩短日历寿命。

日历寿命测试(不同SOC下静置)

模型与验证参数

阿伦尼乌斯模型参数 (Arrhenius Model Parameters)

活化能 (Ea) 等参数是量化温度对老化速率影响的核心,用于加速模型和寿命预测。

多温度点老化测试 + 曲线拟合回归

幂律因子 (z) 和指数因子 (B)

这些是半经验寿命模型(如 Q_loss = B * exp(-Ea/RT) * (Ah)^z)中的关键参数,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用于描述容量衰减与Ah吞吐量或时间的关系。

长期循环测试数据 + 参数回归分析

工况谱 (Operating Profile) 复现度

测试所用的电流、电压、功率变化曲线是否真实复现实际应用场景(如电动汽车UDDS循环),直接影响寿命预测的准确性。

工况循环测试、自定义工步序列

除了上述参数,还有一些测试本身的质量控制参数也至关重要:

  • 测量精度

    :电压(±0.1%FS)、电流(±0.5%RD)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容量、内阻等关键数据的可靠性。

  • 温度均匀性

    :电池包内多点温度监测(建议每电芯≥2个点)有助于评估热管理效果和保证测试一致性。

  • 数据采集频率

    :高频数据有助于捕捉电压平台的细微变化和瞬态特性。

设计严谨的测试矩阵

    • 针对循环寿命:需设置不同温度充放电倍率DOD的组合条件。

    • 针对日历寿命:需设置不同温度储存SOC的组合条件。保证测试可重复性与一致性

      :确保测试设备精度、环境控制(温湿度)、测试流程(静置时间、工步顺序)标准化。

结合多种分析手段

    • 常规电性能测试

      (容量、内阻)是基础。

    • 差分容量分析(dQ/dV)

      可用于检测析锂、活性材料相变等细微衰减机理。

    • 电化学阻抗谱(EIS)

      有助于解析界面副反应、电荷传输阻抗的变化,深入理解老化机制。

模型校准与验证:利用部分测试数据(如前期循环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拟合,再用剩余数据(如后期循环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电芯和电池包寿命模型测试的关键参数,核心在于精准监测性能衰减(容量、内阻)、严格控制老化应力(温度、倍率、DOD、SOC),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准确的数学模型(通过Ea, B, z等参数)来预测寿命。

💡 四、如何延长电池寿命

基于上述寿命模型和测试,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延长电池寿命的实用建议:

  • 避免极端温度

    :尽量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或存放设备。高温是电池寿命的“头号杀手”。

  • 避免满充满放

    :日常使用中,浅充浅放(例如,在20%-80%或30%-90%的SOC区间内循环)能极大地延长循环寿命。

  • 选择合适的充电速率

    :在非紧急情况下,优先选择慢充或标准充电,避免频繁使用大电流快充。

  • 优化储存条件

    :如果需要长期存放电池,将其电量放到50%左右,并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日历寿命关乎“存放”,核心是时间和环境循环寿命关乎“使用”,核心是次数和方式。厂商通过加速老化测试并结合模型预测,来评估这两种寿命。作为用户,理解了这些原理后,通过优化使用和储存习惯,就能有效延长电池的实用寿命。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用于技术分享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感谢关注!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5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1、独家 | Ansys Fluent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热仿真从入门到精通28讲-2023年课程安排(电池包热仿真)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