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博闻广议:混凝土配合比,以不变应万变?

博闻广议:混凝土配合比,以不变应万变?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选自《商品混凝土》杂志2024年第3期

混凝土配合比,以不变应万变?

闻宝联

问题的提出

前段时间给一个项目进行培训,项目搅拌站站长开玩笑说,他们站就是“傻瓜站”,打的是傻瓜混凝土。我问其原因,他说,搅拌站数据实时上传,任何参数不能动,一动就报警,换个傻瓜也能干。他说:“闻博士,您走南闯北,也帮我们呼吁下,这样的混凝土能行吗?干不了活,老出问题!”为了能干活,他们多次主动申请外购商品混凝土,不用自己站搅拌的混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不受这个严控限制,各项指标也都没啥问题,并且好干活。

不让调配比首先是各方对质量重视的结果,要求原材稳定、生产稳定、质量稳定。但大多数时候只是一厢情愿!根本做不到,不现实,并不具可操作性。

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在给一个高速公路项目做咨询的时候,全线各标的配合比是我出的。忽然有一天搅拌站给我打电话,说起当前的配合比没法用,打不出来。我随口就说:“那调一下不就行了?”对方说:“监理有要求,您的配比任何人不能调整!”这怎么能行?我出的配合比只是针对当时的原材料。什么叫配比?就是当下手头材料的一个合理组合。材料在变化,配比也要随之改变。我赶紧给总监打电话,提出我的配比一定要随时调整,但可以给出一个自己调整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咨询方和监理要在场进行调整。最终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混凝土配合比应灵活调整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来源和供应情况经常发生变化。例如,水泥的强度、骨料的粒径分布、掺合料的质量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随着材料的变化而调整。

很多地方竟然将固定配合比的做法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在执行,有点匪夷所思!我曾作为专家给一个咨询单位的咨询方案进行评审,咨询单位竟然出了一个标准配比!我很不客气指出:这种提法极其错误,影响极为恶劣!全线四十五个标段,200多公里长,各个标段原材料各不相同,标准配比如何得来?最多只能提出基准配比,而且必须明确这个配比的原材料品质和相关指标,当偏离了这个材料指标,配合比如何调整,比如保持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用水量和外加剂如何调整,砂率如何调整等等。

固定配合比的前提是原材料的稳定,但这是不现实的,比如机制砂、尾矿砂、尾矿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也是我国推行绿色低碳的重要举措。在使用河砂作为细骨料的前提下,材料相对稳定,天然的河砂以二氧化硅为主,吸水率很低,而且基本处于连续级配状态。而现在的机制砂,特别是湿法制砂,经过水洗以后,泥洗走了,细砂也洗走了,造成天然级配不连续,细度模数也在变化,这个时候加入细砂或细粉调整级配是必要的手段,如果不调整,离析泌水是常态,如何施工?开挖隧道会产生洞渣废石,而不同的岩层石质相差甚远,同样的生产工艺却是不同的材料品质,为了保障混凝土的工作性,也必须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因素

我也曾走访过很多搅拌站,确实有配合比不用调整的。主要是原材料稳定。如何保证原材料的稳定?将山场拉过来的粗细骨料重新进行二次筛分,分成单粒级,在进行生产时候重新掺配形成良好的级配。为做到这一点,设置了十个上料仓!但现在做这些工作基本不现实,一是场地限制,二是生产线改造难度大,三是环保要求可能做不到。

除了砂石,掺合料也是配合比中的重头。粉煤灰烧失量变大直接导致对水和外加剂吸附性变大,坍落度损失加大,另外由于脱硫脱硝导致含有铵盐,在混凝土中与石灰反应不断释放氨气。若出现这些情况,非必要就要不用或少用!矿渣粉质量不稳定也是经常的事,不调掺量怎么能行?

随着施工方式的改变,同样等级要求的混凝土工作性就要发生变化,泵送、吊斗、溜槽要求完全不同的混凝土状态。这些都必须要进行配合比的调整,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同一个项目、同一个部位的同样混凝土,不同距离所需要的运输时间必然不同,如果都是按照同一个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而不经过调整的话,混凝土到达现场可能卸不出料,这都要通过配合比的调整来满足工作性的要求。

不同的季节,需要的水化速度不同。正常四季,温度变化,低温与高温施工,水泥用量自然就要不同。

如何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首先要及时开展材料性能检测:定期对水泥、骨料、水等原材料进行检测,了解其基本性能和质量状况。

建立配合比调整机制:根据材料检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和经验数据,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认识和技能,确保调整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谁来负责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工作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或团队负责。这些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材料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施工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现场调整配合比要特别注意一点,通过外加剂调整混凝土工作状态也是常用做法,但一定要用减水剂,而不是生产用的外加剂,因为混凝土生产所用的外加剂是复合产品: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保塑剂,一并用了,引气成分、缓凝成分自然加大,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拆模时间延长,影响质量和工期,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结语

一个制度的制定以满足生产、质量为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顾现实情况以不变应万变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要想真正把混凝土做好,保障原材料稳定当然是最好的,但做不到这一点,而原材料也同样满足规范的时候,一定要放宽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幅度,当然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另外,各个项目同一等级的混凝土要多做几组配合比储备,经过验证审批备案,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否则一个配比批下来要几个月时间,无法操作!

供稿人:闻宝联

编辑员:李海亮

审核人:孙继成,宁夏

【标准规范】

《建筑固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范》行标

《建筑物绿色拆除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规程》CECS

《不燃级金属面板保温装饰一体板应用技术规程》团标

《砂浆和混凝土用石屑》团标

《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团标

【会议培训】

2025全国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与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交流大会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和工艺技能线上培训

混凝土(砂浆)试验检测方法实操教学线上培训

【咨询服务】

科技成果评价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产品检测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新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图书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