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
《创新进行时》两天两集连播
《双“龙”潜海》
聚焦建设中的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
深入揭秘中铁十四局大盾构
潜越深蓝的创新故事
《双“龙”潜海》聚焦中铁十四局参建的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通过一线工程师真实的攻坚经历,揭开超长海底隧道建设的艰难面纱。
影片生动记录了建设团队在深海之下,面对坚硬破碎的花岗岩地层,全力奋战,最终实现隧道稳步推进。这不仅是对中国大直径盾构穿越复杂海底地层的全面展示,更是对当代建设者执着专注、敢于突破的深情礼赞。
组合工法 穿海有术
青岛,典型的湾区城市
为方便东西两岸间的通行
过去三十年间
胶州湾上已经架起三座通道
仍满足不了每年以10%速度
增长的交通通行量
青岛胶州湾二隧全长17.48公里
其中隧道长14.37公里
最深处距海平面115米
开挖量预计将达到600万立方米
是目前世界上
建设规模最大的海底公路隧道
隧道采用“爆破+盾构”两种工法
由中铁十四局参与建设的青岛端
临近城市快速路
采用盾构法施工
更加安全高效
始发即决战 40米定成败
始发井距海边仅40米
盾构机刚出发就要“扎”进海里
这里是人工填埋区
地层松散、透水性强
让始发阶段充满风险
工程师们为洞口穿上“金钟罩”
通过加固20米桩基打下“钢筋铁骨”
同时在海岸边掘进方向40米
布设了90多个监测点
实施监测地表变化
直至“海天号”盾构机安全潜入海底
硬岩拦路 “啃骨”前行
海底之下,并非坦途
区间段三分之二为花岗岩地层
硬度高达莫氏6级
盾构机就像“啃骨头”
平均每分钟仅推进10毫米
速度只有软土层的1/3甚至1/4
更棘手的是
坚硬的岩石导致刀具严重磨损
近百把“钢铁牙齿”
在破碎岩层中经受着极限考验
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
靠着这种近乎执拗的耐心
工程已累计掘进超2500米
服务隧道 内藏玄机
胶州湾二隧创新设计三条隧道并行
两条主隧道通行
一条服务隧道
用于管廊、救援与通风
通过横向联络通道实现空气循环
破解长距离海底通风难题
每一个超级工程的背后
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以及一群人的默默坚守
目前,胶州湾二隧仍在紧张施工中
未来几年
在胶州湾的海浪之下
这些建设者们的脚步还将继续向前
用中国智慧与勇气
书写穿越沧海的工程传奇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