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海拔4886米!他们一待就是七年!

海拔4886米!他们一待就是七年!

致读者

《青年》版,发车啦!

亲爱的铁路青年朋友们,属于我们的专属版面上新啦!这是一趟开往未来与希望的青春专列,请快快上车!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铁路发展需要有志青年,铁路青年是铁路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万里铁道线上,有我们炽热的梦想;在飞驰的列车旁,有我们奋斗的汗水;在技术攻关的最前沿,有我们智慧的火花。《青年》版,就是为你们开设的“青春直播间”!

这是一张邀请函:《铁道青锋》讲述青年榜样集体的先进事迹;《青春派》聚焦业余生活和兴趣爱好;《青春博客》搭建青年思想的交流平台;《师徒对对碰》挖掘师徒情深的传承故事;《青年朋友圈》是展现青年风采的图片专栏。欢迎有料、有趣、有梦的你,一起来唱响“青春之歌”!

未来已来,活力无限。让我们在这里交换能量、碰撞思想,共同记录属于我们铁路新青年的滚烫人生!

本期《铁道青锋》讲述的是

获得铁路青年五四奖章的年轻集体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

《人民铁道》报2025年9月11日4版

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

有一群铁路青年

坚守在铁路一线

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许下青春誓言

时序轮回,当秋日的凉爽初洒大地,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扎加藏布流域,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扎加藏布信号工区的小伙子们,早已一次次穿梭于漫天飞雪中,进行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工作。雪地上的道道辙痕,记载着他们风雪无阻的艰难跋涉。踏雪而行,是他们行走高原的四季常态。

追逐梦想,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海拔4886米的扎加藏布站旁,扎加藏布信号工区好似一叶荒野扁舟。工区院内,用道砟精心摆出的“扎根高原 奋战雪域”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该工区成立于2018年12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信号工区,承担着唐古拉南、扎加藏布、雪马查3个平均海拔4900米车站的信号设备检修养护任务。工区10名小伙子平均年龄30岁出头,5人一组按月倒班,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集体。

“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七月飘飞雪,四季穿棉袄”,是对这里恶劣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地处羌塘草原的扎加藏布信号工区,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年平均气温只有5℃。在这里,空手徒步,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20多公斤,简单的俯身起身都会让人呼吸急促、心跳加剧。

湖南小伙莫文初到工区时,本想在工余时间打篮球锻炼身体,却引发严重高原反应,吸氧一小时才缓过来;“00后”内蒙古小伙高明不顾家人劝阻,执意加入高原铁路,报到当天遇上七月飞雪,还因高原反应多日彻夜难眠、身体消瘦;青海藏族小伙索南多杰深知高原环境艰苦,却依旧为能守护青藏铁路而自豪。

吾心安处是故乡。扎加藏布信号工区以高原特有的方式,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如今,这群青年在高原上共同成长——3人入党,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工区先后荣获段级、集团公司级、全路级多项荣誉。

心怀安全,生命禁区与风雪同行

高原戈壁,风雪相伴。每一天,扎家藏布信号工区的小伙子们都需要驱车奔波于唐古拉南和雪马查站之间,精心维护着36架信号机、40个轨道区段、26台转辙机等信号设备的安全稳定。日常巡视、“天窗”检修、故障处理、紧急除雪等填满了他们的生活。

2024年5月的一个黄昏,工长张晓忠接到雪马查站2号道岔曲线异常的通知,立即带队前往处理。途中狂风裹挟沙砾冲击着车体,但大伙儿并没有停下讨论,而是反复分析故障的处理办法。处理完故障返程时,他们又遇上大雪,车辆打滑,众人只能下车推车。缺氧加上力竭,汽车终于能正常行驶时,大家却早已没了说话的力气。

今年4月8日22时许,张晓忠接到调度电话,说唐古拉南站3号道岔无表示,需组织人员前去除雪。道岔就像是火车的“方向盘”,道岔积雪会严重影响行车。

大家顶着大雪出发,用工具甚至手指把积雪积冰一点点抠出。雪落了扫,扫了再落,小伙子们忙碌到次日5时许才返回,个个被冻得四肢麻木、面色苍白。

张晓忠说:“及时处理各种信号故障、确保列车安全正点,是我们工作的职责所在,不能有丝毫大意和怠慢。”朴素的话语折射出他们的岗位情怀和职业责任,更是他们对“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不负韶华,雪域高原书写无悔青春

扎加藏布信号工区学习室窗明几净,书柜旁一个巨大的氧气瓶十分显眼——吸着氧气探讨业务、分析故障、参加考试,对工区的小伙子们来说是工作常态。

工长王富生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工区,填写台账、分配任务、远程监测管内各站设备曲线参数……从2013年踏进铁路至今,他已累计完成2300余架信号机、480余台道岔转辙机的检修任务,保持着10多年责任故障零纪录的个人安全业绩,是同事心中的“大拿”。“有他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设备出现故障也不紧张。”青工陈占彪说。

扎加藏布信号工区远离城镇村庄,采购物资需去120公里外的安多县城,每一次采购都要花费大半天时间。外出巡视检修时,矿泉水、白饼、火腿、榨菜是他们的标配午饭,但他们从不叫苦喊累,非常乐观互助:徒弟高明因“星级”考试失利,师傅张晓忠耐心开导鼓励;师傅丹巴顿珠生病,徒弟张艺筹每日倒水拿药。这种“双向奔赴”,让工区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家”。

青春的字典里没有“退却”二字。逐梦高原的每一天,小伙子们背着沉重的工具包,重复着巡视、“天窗”、春检、秋鉴等繁重工作,年轻的臂膀,担负起行车安全的千钧重担。

寒来暑往中,他们摸索出勤监测、勤巡视、勤分析的日常“三勤”工作法,对容易犯“高原病”的信号设备进行重点盯控,保证设备安全稳定;按照新老搭配的方式,在新老职工间结成一对一的业务帮扶对子,帮助青工熟悉业务提高技能;新职工报到时,工长主动当起“思政老师”,引导他们消除迷茫、转换角色,系好岗位第一粒扣子;设备分配时,党员抢先包保正线道岔、轨道电路等关键设备,为身边职工立标打样。

在风雪肆虐的世界屋脊

扎加藏布信号工区的小伙子们逐梦而行

护佑着钢铁巨龙平稳飞驰

用青春践行

“风雪强,意志更强

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班组精神

向他们致敬!

联合制作:《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编辑中心、移动传播中心

策划:孙博 井芳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青海记者站(青藏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赵风斌 四朗卓嘎 陶一中 马生明 拉巴次仁

编辑:赵熳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