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能源集团焦作煤业公司中央医院的“医康养护”一体化实践,到山西古交市三大煤炭企业跨界打造太古里康养小镇,再到山西晋城成为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近年来,煤炭资源型城市突围生态康养赛道加速提质。
从资源禀赋看,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康养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多拥有经生态修复的矿区绿地、闲置的工业厂房和医疗资源,为康养产业提供了物理空间;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积累的政企协作经验、大型项目管理能力,为跨界转型提供了组织基础。但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在康养赛道站稳脚跟,仍需在机遇中找定位,在挑战中谋突破,走出一条兼具生态价值与产业活力的新路径。
把握政策与市场机遇是突围的前提,需顺势而为筑牢转型根基。政策红利与市场刚需,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战康养赛道提供了天然优势。《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新业态。《中国康养产业消费趋势报告(2025)》显示,2025年,我国康养市场规模预计达9.5万亿元,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11.5万亿元。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银发经济”已成为发展风口。
激活存量资源是突围的核心,需以专业内核构建服务闭环。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康养产业,不能简单复制“地产+养老”模式,而要立足自身优势,形成不可替代的专业竞争力。焦作煤业公司中央医院的转型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将煤矿医疗机构的专业基因注入康养服务,构建“医、康、养、护”多位一体矩阵;2024年,老年病科接诊量同比增长37%,失能照护专区100张床位供不应求。这种“医疗托底+养老增值”的模式,既解决了医疗资源闲置问题,又满足了高品质养老需求。专业内核的形成,需要多维度发力。在硬件上,焦作煤业公司中央医院配备医用级呼叫系统、智能防跌装置,太古里康养小镇规划200余亩配套公园与医疗设施,都体现了“适老化”与“生态化”的结合;在软件上,焦作煤业公司中央医院联合高校培养医护人才,人才留用率提升至79%,且通过持续培训护工提升服务质量,组织开展“银杏乐团”等文化活动,为老年人带来精神慰藉。这些实践证明,康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设施,而且在于医疗专业性、服务精细化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需充分盘活矿区医疗、生态等存量资源,将工业基因转化为康养优势。
平衡资本属性是突围的关键,需破解长周期运营难题。煤炭企业跨界康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本逻辑的适配:煤炭产业追求短期产能释放,而康养产业需要长期投入与精细化运营。太古里康养小镇计划覆盖高净值人群与京津冀养老外溢需求,但其从开工起就面临考验:康养产业投资回报期普遍超过5年,而煤炭企业现金流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如何避开“重建设、轻运营”的地产化陷阱,考验着企业转型智慧。因此,煤炭企业转型康养需建立“资本+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在资本端,可借鉴古交市政企联动经验,争取土地、资金等政策支持,通过多元化融资分摊风险;在运营端,需引入专业团队弥补煤炭企业在康养服务上的短板,探索“旅居+医疗+文旅”的融合业态延长消费链条。焦作煤业公司中央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样本尤其值得借鉴:通过康养业务提升医院整体经营质效,形成“医疗反哺养老、养老带动医疗”的良性循环。只有将短期资本投入转化为长期服务能力,才能实现从“挖煤”到“养人”的价值跃迁。
避免同质化是突围的底线,需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当前康养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煤炭资源型城市若盲目跟风,极易陷入“千镇一面”的困境。山西提出“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战略,河南推进“医养+”融合战略……各地政策密集出台,但真正成功的项目必然要具有鲜明特色。焦作煤业公司中央医院聚焦“医养结合”填补专业照护缺口,太古里康养小镇瞄准高端市场打造“离尘不离城”的生态康养,都是差异化定位的体现。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康养产业,需立足区域特色打造“人无我有”的核心卖点。可依托矿区生态修复成果发展“森林疗愈”“田园康养”,结合工业遗产开发“康养+研学”体验项目,还可将煤矿安全管理经验转化为康养机构的风险防控优势。同时,要警惕“高端=贵族化”的误区,需兼顾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在高端市场与普惠养老间找到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在万亿康养市场中占据独特赛道。
煤炭资源型城市向康养赛道的突围,本质上是一场发展理念的革新。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产业更替,更关乎资源型城市的价值重构。突围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把握政策机遇、筑牢专业根基、平衡资本逻辑、坚持差异发展,煤炭资源型城市定能在康养赛道上实现从“资源依赖”到“生态赋能”的华丽转身,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作者:车瓦版面编辑:陶冉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