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编者的话:
“困难面前有他,他面前没有困难。”“他静水深流,智慧从容。”“他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这是同事们对他的印象。他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精益求精,他具有工匠精神。他曾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诸葛工匠”荣誉称号。他就是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工程分公司(以下简称“交建桥梁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詹伟。2025年8月25日上午,作者联系詹伟时,他正在紧张忙碌地召开工作推进会,当日20时40分,詹伟才结束会议,给作者介绍他们的桥梁创新工作室。24年来,詹伟一直坚守在条件艰险的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和特大桥梁,他被称为山区架桥人,请跟随以下文字,了解詹伟的故事吧。
▲詹伟在雅康高速日地沟大桥应急保通与恢复重建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人物介绍:
詹伟,1978年出生,2001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测量工程专业。24年来,詹伟踏实上进,一步一个脚印,他平常少言寡语,关键时却语出惊人。詹伟担任过现场技术员、现场技术负责人、工程处处长、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等10余个岗位。正是这种坚持与努力的态度,成就了他多彩的人生,让他捧回了数项荣誉。比如:2013年度四川公路桥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创新员工,2016年第六届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杰出青年”、2024年“四川省公路学会十名优秀工程师”称号、2024年成都市武侯区“诸葛工匠”称号。
▲詹伟2024年荣获“四川省公路学会十名优秀工程师”称号
座右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詹伟
有口皆碑:
为了全面了解詹伟其人其事,展现榜样特色,彰显工匠本色,作者聆听了詹伟3位同事的讲述——
陈泳陶,交建桥梁工程分公司党群工作部职员。
李鹏飞,交建桥梁工程分公司天眉乐高速太和桥项目部总工程师。
强莉丹,交建桥梁工程分公司雅康高速日地沟应急抢险与恢复重建项目部综合科副主任。
▲詹伟在雅康高速日地沟大桥应急保通与恢复重建现场查看施工进展
抢险冲在前
『“越是这种时候,越得有钉钉子的劲儿。咱得沉下去把事儿做实,这条民生通道才能早一天恢复贯通。”这是2024年8月3日,詹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突发泥石流灾害保通抢险时,鼓励大家的话。尽管此次抢险保通已过去1年多,但大家仍记忆犹新。在问题与困难面前,詹伟是“逆行者”,更是“终结者”。他向着困难逆行,只为终结困难。』
24年来,詹伟参与过多次抢险救灾保畅工作,其中有两次令他记忆深刻。第一次是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时任四川路桥大桥公司雅泸高速C3合同段石滓泾河大桥项目副总工、工程处处长的詹伟根据上级安排在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后方安全生产,调配抢险物资。“后方即前线”,前方的救灾队伍在用生命冒险,后勤保障是他们的生命线和依靠,詹伟的身份从“总工”变为“守护者”,面对的工作从图纸和公式,变成了矿泉水和药品。两个月,工作内容的转变让詹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褪去浮华,敬畏生命,危难担当。
第二次是2024年8月3日,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沟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交建桥梁工程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林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时,詹伟正在休假,接到消息后,他主动结束休假,立刻赶去现场。
“您还记得救援时的情景吗?您在现场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很难忘,永远不会忘记。我抵达现场时,发现被泥石流冲毁的是一座隧间桥——雅康高速康定至泸定段1号隧道至2号隧道间日地沟大桥,桥梁周围的地势呈V字形,非常陡峭,随时可能因为暴雨产生次生灾害。我们在现场设置了专职的放哨员,坚持24小时值班,同时运用自动监控的科学手段监测天气预报。当时现场非常混乱,管理人员都在一线参与抢险工作,电话指挥的场面是看不到的。现场施工环境非常局限,没有施工便道去灾毁现场,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只能借道现有雅康高速运输,但又不能长时间封路,影响公众出行。在做技术方案时也非常困难,因为抢险项目中的很多风险具有不可预知性。只能通过多方勘察,不断尝试,及时调整。”詹伟说道。
为了保证桥梁不被泥石流再次冲毁,在设计时去掉了中间的桥墩,将一片主梁直接架设在两边的桥台上。跨度的增加,导致主梁在高速公路上运输时,没有足够的转弯空间,整体运输时又不能通过现有桥梁和隧道,詹伟和他的同事们采用了分段拼装,折叠顶推的方式实现了隧道内分段长距离运输,狭窄短小场地的大跨度整体钢箱梁顶推。70米永久性桥梁在顶推过程中,存在偏位、重心偏离等技术问题,但最终都通过现场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修正。抢修桥梁的工期为3个月,为了按时通车,詹伟几乎每天只休息2~3个小时,一线作业班更是两班倒或者三班倒连续施工,最终完成了抢险任务。
詹伟说道:“我们当时在抢修雅康高速日地沟大桥时,最难的还有安全问题。会不会再次发生泥石流?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会不会因为技术方案不周全而发生安全事故?会不会因为没有施工便道而造成安全隐患?我心里当时是打鼓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我们开展了许多应急演练,反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每天晚上组织技术骨干和工人对技术方案的细节进行复盘和再讨论。好在最后一切顺利。”
在这两次抢险中,詹伟表现出了极强的责任心。他深爱着交通行业,深爱着他所从事的工作。詹伟在大学时选择了测量工程专业,却并未一直从事测量工作,随着岗位的变化、个人的成长,他面临的工作日趋复杂,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他又攻读了土木工程专业。24年的历练,让詹伟在艰险复杂的山区高速、特大桥建设,以及应急抢险、防灾治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詹伟(前排左三)和桥梁创新工作室成员合影
教人教得细
『“詹总不仅自己要求进步,还会引导大家一起拼。”陈泳陶说道。“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都可以问。詹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与执着,责任与担当。”李鹏飞说道。詹伟一直以沉稳、担当、爱创新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他无形中成了同事们的榜样和航灯。』
在李鹏飞的印象里,詹伟是非常亲和又平易近人的。他刚到桥梁创新工作室时,因为缺乏现场施工经验,不敢主动找詹伟沟通、请教问题,他怕露怯。詹伟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告诉他:敢问才能进步,才能成长。李鹏飞说:“詹总是我的引路人,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就是智慧与从容,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勇气与决心。”
在强莉丹的心里,詹伟是一个“四味干部”。他有“书香味”。他从未停下脚步,仍旧坚持学习。他深耕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坚持学习和提升。他有“泥土味”。他从不纸上谈兵,总是扎根一线,以“沉下去”的姿态将“问题清单”化为“服务清单”。他有“汗水味”。他主动跳出“舒适圈”,跑工地、看现场、解问题,一个个项目的顺利竣工,他功不可没。他有“清香味”。他清正廉洁,带头为大家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修桥不仅在于‘会修’,更在于‘修好’,要筑就精品工程。” 这是詹伟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带领下,桥梁创新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以虚心务实的态度攻克施工中的重重难题。
“多向现场班组长和工人师傅请教,他们的经验是无价之宝。”“这个计算取值有偏差,应按《钢结构设计标准》销轴连接公式重新核算。”“边界连接设置需结合实际工况调整。”这些,是他经常对桥梁创新工作室成员说的话。在这样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下,詹伟带领大家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比如,岷江特大桥(成眉线)的106+198+106米连续刚构梁0#块,采用“装配式牛腿”工艺,仅用几个“矩形钢盒子”就稳稳承载了1894.62吨钢筋混凝土;边跨直线段(托架)采用“无配重不对称预压”工艺,成功克服近500吨偏压荷载。在詹伟的带领下,这些创新让岷江特大桥提前15天合龙,让桥梁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对桥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据统计,桥梁创新工作室自2024年6月成立以来,共培养出了3名高级工程师、12名中级工程师,詹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詹伟还带了不少徒弟,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并走上了管理岗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徒弟,一个专攻业务,成为技术中心负责人,一个走向管理,做了项目经理。在谈到做好榜样和表率时,詹伟认为凡事要带头脚踏实地去做,而不是单纯地安排工作和交代任务。要想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就要依托桥梁创新工作室这个载体,组织交流活动、打造学术氛围。
“在培养人才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认为要让徒弟多参与自己的工作,不能藏着掖着。不是只让他们在一个方面反复观摩练习,还要让他们熟悉整个工作流程。作为交建桥梁工程分公司的总工程师,要把更多的机会分享给徒弟,让他们全方位地体会工程领域的不同难题,这其中包含技术的、管理的、实际施工的、不同结构的。多参与、多实践,才能够积累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突破创新和解决工程上的难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最好的培养是实干,在实干中培养,在培养中实干。詹伟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科研钻得深
『“在科研创新中,他是起而行之的‘实践者’,他开拓创新思路广,带领大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能与詹总共事,是我们的幸运!”强莉丹说道。24个春夏秋冬,詹伟一直奔跑在创新的路上,他带领大家攻坚克难、突破创新,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创新之歌!』
自参加工作以来,詹伟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宜宾中坝金沙江特大桥、江安长江大桥、南充上中坝大桥、思南乌江三桥、织纳高速、江习古高速、成宜高速等多个技术难度高、影响力大的工程项目,负责多项施工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工作,他带领团队全力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和核心技术难题。詹伟共参与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攻关,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省级及国家级QC成果奖5项、专利24项、省级工法4项,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成果已纳入多部行业与地方标准规范。值得注意的是,詹伟还自主研发了曲线矮塔斜拉桥挂篮交错布置及横移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有限空间内因0#块件短小致使挂篮无法安全且有效安装的问题,为艰险复杂山区挂篮悬浇桥梁的安全、优质、高效且低成本建设提供了示范与借鉴。设计的小空间索塔内斜拉索张拉的操作系统、组合梁斜拉桥辅助跨全悬臂拼装施工方法、钢绞线斜拉索在狭窄空间内的特殊张拉工艺、超高索塔全天候施工技术、参与的通航季节性水域超宽钢箱梁施工关键技术、深厚砂卵石覆盖层钢—混组合围堰技术、自适应地形无底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等斜拉桥一体化建造方法经受住了实际应用的检验。研究成果已全面应用于国内外公路、铁路等领域。
“您为什么爱创新?”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常事。各个项目情况各异,遇到的难度各不相同,需要攻克,遇到瓶颈,只有钻研新的工艺工法,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詹伟说道。
詹伟认为,坚持创新的作用和意义,从根本上讲是要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解决问题的方式有许多种,随着科技的进步,选用最划算的一种,便是创新。
在詹伟的带领下,2024年6月,桥梁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团队成员是交建桥梁工程分公司的11名工程师。桥梁创新工作室的成立可以激活优势力量,让好想法、好思路变为现实。一年多以来,在项目实践应用中,桥梁创新工作室取得了“一种整体抽拉式箱梁内模及使用方法”“一种箱梁钢筋骨架吊装用吊钩”的发明专利及“整体抽拉式箱梁内模及使用方法”“箱梁钢筋骨架吊装用吊钩”“四轴定位智能张拉机器人”等29项实用新型专利;QC成果《提高预制箱梁钢筋保护层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被评为四川省Ⅰ类成果,《提高预制箱梁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被评为全国QCⅡ类成果;取得《成绵智慧梁厂信息管理平台V1.0》软件著作权一项;《纳米SiO2-CSH复合调节剂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水泥混凝土粘聚性对外观质量的影响研究》两篇论文被录用。
“踏实、挑战、担当”,是詹伟对自己24年工作生涯的工作总结,关于未来,他说自己还将保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争取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相关链接:
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工程分公司是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综合性分公司,于2020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为世界500强企业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类子集团。该公司聚焦桥梁施工主业,做优简支梁桥、连续刚构、钢管拱、斜拉桥、悬索桥等桥型,致力打响“交建桥梁”品牌,占领四川省内桥梁施工行业高地,致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桥梁工程专业化分公司,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沿江高速卡哈洛金沙江大桥(主跨103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沿江高速新市金沙江特大桥(主跨680米的斜拉桥)、沿江高速溜筒河特大桥(主跨400米上承式钢管拱混凝土特大桥)、泸石高速得妥特大桥(主桥跨越大渡河的简支钢箱梁桥)、泸石高速金光特大桥(主跨160米的连续刚构桥)等多种特大型桥梁,成绵扩容泰兴生产基地、蜀道集团成绵智慧建造基地等智慧梁场。
该公司现拥有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专利43项、省部级工法两项、QC成果24项、软件著作权两项等。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新媒体交流群
添加小助理,邀请入群~
作者/任燕
通讯员/陈泳陶
供图/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工程分公司
责编:苗挺节
校对:闫可欣
审核:余大鹏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