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矿集团首销淡水河谷铁矿石:1300亿美元中国铁矿市场格局生变
在规模达1300亿美元的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一场标志性的合作正悄然重塑行业商业版图——中国国有铁矿石贸易巨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简称中矿集团CMRG)已正式将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的铁矿石纳入现货销售组合,这也是中矿集团自成立三年来,首次将淡水河谷产品纳入业务范畴,标志着双方此前的市场定位迎来关键缓和。
据了解,早在2025月中旬,中矿集团就已在现货市场推出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货物。回溯中矿集团的成立初衷,其核心战略使命便是重新平衡全球铁矿石行业的议价能力——将长期由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必和必拓集团(BHP Group)等顶级生产商主导的话语权,向中国庞大的钢铁产业倾斜。而在此之前,淡水河谷始终对与中矿集团合作持谨慎态度,更倾向于直接与中国钢铁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此次合作的落地,无疑是双方对市场现实的共同妥协与调整。
驱动这一合作的,是全球铁矿石市场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一方面,淡水河谷近年来持续释放产能,强劲的产量让全球铁矿石供应保持充足状态,如何高效消化增量、稳定中国市场份额,成为其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中矿集团此前的业务重心多聚焦于澳大利亚来源的铁矿石贸易,此次将巴西矿纳入现货销售,既填补了自身产品品类的空白,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覆盖维度,为中国钢厂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选择。
从双方利益维度看,这场合作堪称互利共赢的精准适配。对淡水河谷而言,借助中矿集团的渠道优势,其得以更灵活地切入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市场——既能通过现货市场快速响应中国钢厂的短期需求波动,又能为长期合同业务提供补充,缓解产能消化压力;对中矿集团而言,这一举措则强化了其市场稳定者的核心角色——在长期由国际矿业巨头主导的铁矿石领域,通过整合巴西矿资源,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关键定价方的影响力,推动中国在全球铁矿贸易中的话语权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还直击了中国钢铁企业的供需匹配痛点。长期以来,铁矿石交易分为现货与长协两大渠道,长协虽能为矿企提供稳定收益,但对钢厂而言,合同约定量与实际生产需求常出现偏差——要么面临过剩货物的处置难题,要么需额外采购弥补短缺。而中矿集团在现货市场销售淡水河谷铁矿石时,坚持不收取溢价,这种公平定价模式让其成为中国钢厂眼中可靠的中间协调者,有效缓解了供需错配带来的成本压力。
不过,行业人士也指出,当前合作仍聚焦于现货领域,长期合作的推进尚需时间。知情人士透露,中矿集团已与淡水河谷等全球主要矿企开启谈判,希望达成2025年下半年起的长期供应协议,但目前谈判进展有限——毕竟对矿企而言,长协仍能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流与生产规划确定性,现货合作更多是应对市场波动的灵活补充
随着中矿集团与淡水河谷的合作落地,业内预计,这一变化将产生更深远的连锁反应:不仅会推动中矿集团进一步整合全球铁矿资源,强化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更将为中国钢铁行业构建更安全、更多元的原料供应体系,进而影响全球1300亿美元铁矿石市场的竞争格局,让中国在这一关键工业大宗商品的未来发展中,拥有更强的格局塑造能力。
目前,淡水河谷与中矿集团的发言人均未就双方合作及现货销售事宜公开置评,后续长期合作的谈判进展与现货业务的规模扩张,将成为行业持续关注的焦点。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