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这个段88人持证上岗!随时“起飞”

这个段88人持证上岗!随时“起飞”

在云南层峦叠嶂的群山间

一趟趟列车飞驰而过

在列车安全行驶的背后

“云端护路人”和

他们的“好搭档”默默守护着

铁路供电网络

只需点击屏幕、推动摇杆

就能对铁路沿线

开展全覆盖的空中巡查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供电人的“好搭档”就是无人机

“绝缘子有雷击痕迹,请昆阳工区立即处理。”9月5日9时,玉溪供电段检测监测工区内,工长刘方强与工友左光礼正紧盯屏幕,分析无人机传回的高清影像。短短几分钟,他们就完成了20根接触网杆的全面排查,精准锁定故障,而以往这样的工作,往往需要检修人员跋涉大半天。

“以前都是靠肉眼和望远镜识别,存在死角,效率不高。”刘方强感慨,职工们要徒步穿越山林,十分辛苦。攀登数米高的电杆更是高风险作业,对体力和心理都是巨大挑战。

2022年起,玉溪供电段启动无人机应用研究,刘方强成为首批取得民航认证的飞手。他至今难忘首次用无人机巡检百年滇越米轨铁路时的震撼:“有些电杆隔河相望,以前要划船过去,一天最多检查5公里,现在一天能检查30多公里,树木侵限等隐患一目了然!”

无人机不仅高效,更做到了360度无死角观测。实时传回的高清影像,既形成可视化档案库,也为设备状态研判提供了详实数据。

“以往跳闸故障得找很久,现在无人机升空5分钟就能定位,这在应急抢险中尤其关键。”左光礼举例说,此前玉河线发生雷击跳闸故障,无人机迅速锁定故障,保障了线路快速恢复。

技术落地离不开体系支撑。刘方强与团队牵头制定《无人机作业指导书》《巡检标准》,开发航线数据与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存储、分析及缺陷闭环管理。这套系统在2023年获全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如今,玉溪供电段已培训88名持证飞手,建成655条航线,覆盖超过2000公里线路。今年以来,该段依托无人机发现并消除隐患200余处,巡检设备超330台,应用范围扩展至施工照明、三维建模、红外测温等多个领域,年均节省人工成本数百万元。

从攀爬杆塔到操控无人机

从翻山越水到规划航线

“云端护路人”用科技创新

筑牢铁路安全防线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云南记者站(昆明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徐章位 杨森 刘方强

视频:段倬 李帅

编辑:孙晓远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