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喜欢念旧。趁着假期,我回到十几年前工作过的煤炭转运站。阔别多年,那股混着泥土与煤粉的气息还是记忆里的样子,粗粝却亲切。 刚走到生活区,我的目光就被那片郁郁葱葱的葡萄藤吸引了。藤蔓在架子上交织成绿网,一串串紫葡萄垂在其间,像被阳光吻过的玛瑙。“长得真旺。”我喃喃自语,指尖还没碰到果皮,思绪已飘回那年春天,我和五名驻站同事一起栽葡萄苗的时光。
那时我们的生活区紧挨着煤场,每到春天,当煤场里装卸煤炭的时候,煤粉便乘着春风四处飘荡。刚擦干净的桌子,不到半天就蒙了层黑灰,院子里的地面常年盖着薄薄的“黑绒毯”,踩上去能留下脚印。 有一天,班长突发奇想,指着宿舍窗台下的空地说:“咱们在这里种点葡萄吧,既能给煤场添点生机,藤蔓爬起来还能挡挡煤灰,怎么样?”话音刚落,大家都说这主意好。第二天,班长就从苗圃拉回了十几棵葡萄苗。说干就干,我们利用休息时间挖坑,铁锹插进土里,翻上来的土块里也裹着细碎的煤渣。终于,我们把葡萄苗栽好,浇透了水,叶片上沾着水珠,在煤灰飞扬的院子里显得格外靓丽。 葡萄苗像懂得我们的期待,没过多久,就抽出了新藤,顺着竹竿搭的架子往上爬。到了第二年夏天,藤蔓已铺出满满一片绿荫,青绿色的葡萄藏在叶间,像一串串翡翠。再遇刮风天,葡萄的枝叶竟真的挡住了不少煤灰,桌子明显干净多了。每当我从煤场工作回来,只要站在葡萄架下看一眼那些慢慢膨大的青果,全身的紧绷感就会消失,满心都是欢喜。 盛夏的葡萄藤长得最欢,枝叶顺着架子向四周蔓延,把窗户罩住大半,屋内格外凉爽。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在晾衣绳上的工装上摇晃,竟有了几分诗意。等到了秋天,葡萄从青色变成了深紫色。风过时,叶声簌簌,和远处煤场里装载机“轰隆隆”的装煤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特别的二重奏。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南方某电厂急需用煤,几万吨的转运量压下来,我们不分昼夜地装车,直到黎明前,最后两列装满乌金的火车才缓缓驶出站台。大家回到生活区的时候,月光还未完全散去。皎洁的月光洒在葡萄架上,投下疏朗的影子,葡萄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跳一支轻快的舞,庆祝那些满载希望的火车,带着我们的汗水与祝福,朝着塘沽港的方向驶去。我摘了几串葡萄洗干净,就着月光和同事边吃边聊,葡萄的甜混着夜风的凉,顺着喉咙滑下去,满身的疲惫一下子全没了。 煤场的风很特别,能把葡萄的甜香吹得很远。装煤工总会笑着问:“葡萄熟了吧,我闻到味儿了。”每到葡萄熟透时,班长就会让我装满一筐,送到平车皮的工人师傅那里。他们粗糙的指缝里嵌着煤黑,捏起一颗颗葡萄塞进嘴里,咧嘴笑时露出雪白的牙齿:“这葡萄比超市买的甜多了!”吃完葡萄,他们手里的铁锹握得更紧了,平车皮的动作都比平时更利落几分。 如今,我再站在葡萄架下,看着这紫得发亮的果实,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我们栽苗、搭架、摘果的身影。原来有些时光会像葡萄一样,在岁月里慢慢沉淀出甜。不管走多远,无论过多久,只要想起这抹藏在煤场里的紫色,想起混着煤粉与果香的风,心里就会泛起一阵温暖。
作者:李淑俐版面编辑:袁理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