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的66秒、96米、128步正步,是刘宇用汗水丈量的圆梦之路。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作为今年阅兵场上唯一一个全女兵方队,民兵方队在钢铁洪流中格外亮眼醒目,英姿飒爽不让须眉。
民兵方队
整齐的队列中,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员工刘宇身姿挺拔、眼神坚毅。她身穿迷彩“蛙服”,手持钢枪,步履铿锵,阳光照在她青春的面容上,映出了一份属于铁建人的坚定与自豪。
中国军号云端拉歌会上刘宇领唱
初次受阅,青春与国威的相遇
刘宇的家乡山东德州,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沃土。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之一,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从鲁北第一个党支部到山东抗战第一枪,从德州保卫战到禹城大战,德州地方军民同心奋勇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冀鲁边区抗战主题雕塑
正是这片红色沃土,孕育了刘宇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爱国报国的志向。“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当年的抗战故事。”刘宇回忆道,“那些英雄事迹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
伟大抗战精神如同一粒种子,在刘宇心中生根发芽。2014年,已顺利考上大学的刘宇选择了参军报国,穿上军装,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2019年,训练中的刘宇(左三)
2019年,经过体能测试、队列考核等层层筛选,综合表现优异的刘宇顺利通过国庆70周年阅兵式选拔,作为三军女兵方队的一员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这是女兵方队首次以全员挂枪姿态接受检阅,从全军选拔上来的女兵身体素质优秀,军事技能过硬,刘宇只能加倍努力。训练期间,她每天都需要背着7斤重的配枪,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肩膀无数次被磨破了皮,绑着沙袋的小腿肌肉酸痛得不敢动,脚后跟更是磨出了硬币大的血泡,第二天却依旧挺直腰板站在队伍里。“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掉队,不能给方队拖后腿。”刘宇回忆道。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三军女兵方队接受检阅
2019年10月1日,刘宇作为三军女兵方队第1排第22名战士,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看着城楼上飘扬的红旗和闪耀的国徽,所有的艰苦历练都化作内心滚烫的自豪,“走过天安门那一刻,对一名军人来说是无上荣光,是我们向祖国交出的满意答卷。”
再次出征,双重身份的荣耀
2019年底退役后,刘宇没有停下追逐成长的脚步。她重新拾起课本走进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的梦想。在校园里,她依旧保持着军人自律本色,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024年7月,刘宇正式加入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扎根于国家西煤东运大通道朔黄铁路线上,她将“零差错”的作风带到了财务岗位,每一个数字、每一笔收支都反复核查,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保障项目高效运转。
我国西煤东运大通道——朔黄铁路
在参观中国铁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中铁十六局铁运文化馆时,刘宇找到了自己与企业精神的深度共鸣。展墙上陈列的黑白老照片中,铁道兵前辈们在崇山峻岭间用钢钎凿隧道,在湍急河流上用木船搭便桥,哪怕手冻得开裂、脚泡在冰水里,也从未停下脚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标语旁,一件磨破的工装、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锤,都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从那时起,铁道兵精神成为了刘宇心中新的指引。
中铁十六局铁运文化馆展陈
今年,凭借出色的基础条件和曾经的受阅经历,刘宇被家乡以女民兵代表的身份推荐参加阅兵仪式,倍感责任重大。出发前,同事们纷纷为她加油打气,鼓励她在集训中全力以赴,展现出中国铁建人的时代风采。“这一次同时代表家乡和企业接受检阅,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大家的支持让我更有底气全力以赴。”刘宇感动地说。
集训期间训练强度极大,每天早上,她比队友提前半小时起床到训练场,拆解动作要领;晚上大家休息后,她又仔细对照首次参加阅兵时的训练笔记,反复琢磨摆臂角度、身体重心,力求做到极致。作为集训班长,她还主动扛起“传帮带”责任,训练时为队友讲解示范,休息时分享曾经的受阅故事,用自己的经历帮助大家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民兵方队接受检阅
“第二次走上天安门广场,不仅是个人的至高荣耀,更是对铁道兵精神的接续传承,是新时代央企职工的责任使命。”2025年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铁甲生辉,当民兵方队迈着整齐步伐通过时,刘宇和她的战友们成为了阅兵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个人理想只有融入国家事业才能焕发光彩,每个人的奋斗都是时代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刘宇说,未来她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立足岗位、接续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出铁建青年应有的贡献。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