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已火速推进工作”!央企老将吴秉琪加入华侨城,一场硬仗将打响

“已火速推进工作”!央企老将吴秉琪加入华侨城,一场硬仗将打响

吴秉琪正值央企“正职后备”黄金年龄段,此次先以总经理身份进入华侨城,既是一次“全面历练”,也为其下一步接掌更大平台做准备。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身处发展困境中的华侨城集团正迎来新的调整。

9月1日,有消息称,曾担任过华润置地总裁、中国建筑副总裁的吴秉琪,已悄然“空降”华侨城,将担任总经理一职。吴秉琪的履新一时引发热议。

对于上述消息,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致电华侨城投资者关系部门进行了求证,对方表示,“暂未收到通知”。不过,一位接近华侨城集团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吴秉琪已于8月29日到任,目前已火速推进工作,重点是了解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及地产业务板块的相关工作。”

据上述人士透露,吴秉琪任职华侨城集团一事尚待国资委正式公告。

对于此次调整,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表示,近年来,国资委对主业连续亏损企业的班子调整,强调“懂市场、善经营”优先于“论资排辈”,吴秉琪正值央企“正职后备”黄金年龄段,此次先以总经理身份进入华侨城,既是一次全面历练,也为其下一步接掌更大平台做准备。

不过,华侨城当下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侨城实现营业收入113.1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30.11亿元同比下降50.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56亿元同比扩大亏损171.52%。这已是华侨城中期业绩连续第3年处于净利润亏损状态。

这对新加入者吴秉琪而言,将是一场不小的硬仗,特别是面临文旅行业复苏乏力、地产转型阵痛及国企改革深化三重压力,吴秉琪过往的央企操盘经验能否化解存量资产盘活与增量业务培育的难题,需拭目以待。

━━━━

央企“老将”

吴秉琪,已深耕地产行业30余年,是一位行业老将。

吴秉琪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后获得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华润集团,他从物业维护、工程营造等基层岗位起步,在华润物业、华润营造的项目一线积累了扎实的实操经验。

2007年,转入华润置地后,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快速上升期,用12年时间完成了从区域项目负责人到集团核心管理层的蜕变。2013年10月,吴秉琪获委任为华润置地高级副总裁(集团业务单元总经理级),同时兼任华润置地战略总监及成都区域总经理。2019年2月,他又获委任为华润置地执行董事。

2021年,调任华润置地首席人力资源官和华北大区董事长(非执行)后,吴秉琪的经营才能进一步显现。他就任后,华润置地在北京土地市场拿地表现积极,到了2022年,其已在北京土地市场拿下5宗宅地,地价总计223.8亿元,权益拿地金额达196.052亿元;销售口径上,2022年华润置地北京片区公司签约金额突破521亿元,站上北京房企全年销售排行榜TOP3。

在吴秉琪带领下,在华润置地全部大区销售业绩当中,华北大区从2020年、2021年排名第三升至2022年的第二位,超过了大湾区。凭借这份亮眼答卷,吴秉琪于2022年7月升任华润置地总裁,成为这家千亿级央企的“二把手”。

就在很多人认为吴秉琪将继续在华润置地奋战时,2023年9月,吴秉琪的职业轨迹发生转向,进入中国建筑集团任副总经理。1个月后,中国建筑又发布公告,委任吴秉琪担任公司副总裁。

彼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建筑之所以从华润置地挖来吴秉琪,或许是急切希望借鉴“华润经验”,为集团旗下地产平台带来一些改变。

吴秉琪进入中国建筑1年后,的确为其带来了一些变化。

根据中国建筑2024年年报数据,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全年新购置土地75宗,期末土地储备7718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几项指标均为行业第一。2024年中国建筑的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额4219亿元,尽管同比下降6.5%,但仍超过保利发展,位居行业第一。

从规模来看,在“建筑一哥”之外,中国建筑成为了地产行业的“新霸主”。

吴秉琪也在2024年中国建筑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货值规模非常充足,货量结构也相对合理,在市场大环境向好的趋势下,2025年有信心保持地产业务整体销售相对平稳。

对于此次进入华侨城集团,柏文喜表示,这次变动表面看属于平级调动(同为央企副职),但权责范围明显扩大:在中国建筑,吴秉琪虽位列班子成员,仍主要分管地产及投资业务;加入华侨城后,作为集团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党委副书记),将直接向董事长汇报,拥有更高决策自由度。

此外,亦有房地产行业分析人士称,目前担任华侨城集团董事长的张振高出生于1962年,已达大型央企“一把手”63岁的退休上限,最迟将于2025年卸任,吴秉琪的未来或有新的想象空间。

━━━━

华侨城的转型困境

“文旅地产巨头”华侨城正处于关键转型期。

作为国内“文旅+地产”模式的开创者,华侨城曾凭借主题公园+地产开发的独特模式风光无限,但近年来却面临多重发展困境。

年报显示,2022年~2024年,华侨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9.0亿元、-64.92亿元、-86.62亿元,已连续亏损3年,累计亏损260.54亿元。华侨城近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0.8%至113.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28.7亿元,同比增亏18.1亿元。

分行业来看,2025年上半年,华侨城旅游综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6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达72.15%;房地产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7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7.18%。需关注的是,上述两大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降幅尤为显著,同比大幅下滑73.51%,成为当期总营业收入的主要拖累项,且房地产业务的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5.49%,盈利能力持续减弱。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华侨城在2025年半年报中明确了“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旅游业务将以存量产品提升和增量项目拓展并重,增强核心竞争力;房地产业务则聚焦资源优化与产品提升,推动稳健发展。

新的发展定位下,吴秉琪加入能为其带来哪些新的管理思路和战略视角?又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提升地产板块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9月2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就此向华侨城集团发去了采访信息,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柏文喜分析认为,吴秉琪既熟悉传统地产开发,又深谙央企内部资源协同,华侨城“旅游+地产”模式需要大量基建、城市更新及融资配套,其在中建系统积累的政府、金融机构和供应链资源,可直接嫁接至华侨城文旅项目,实现“一二级开发联动”和低成本资金导入,利于华侨城集团发展。

值班编委:樊永锋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