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启动空载试运行
标志着该线路转入
运营筹备关键阶段
预计将于年底前开通运营
列车在隧道内行驶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由中铁建黄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人,与中国铁建内外23个单位组成联合体组织实施,是中国铁建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典型案例。开工以来,各产业集团投入精锐力量,施工高峰期,铁建工地沿济南城市主干道经十路整齐排列,向泉城市民展现了中国铁建的风采形象,四年多时间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得到了业主、社会的高度认可。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西起小高庄站(以下站名均为工程名)东至彭家庄站,全长40.3公里,设站33座,全部为地下线,自西向东贯穿槐荫、市中、历下、高新、历城五区,覆盖经十路沿线80%客流密集区域,未来可与地铁1、2、3、6、7、8号线及高新东区云巴实现换乘,是缓解经十路及其周边交通压力、强化城区联系的关键线路。
列车到站
泉水是济南的城市灵魂和文化象征,千百年来,济南依泉而生、因泉而兴。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面临着泉水保护与复杂岩溶地质工程建设的双重挑战,施工难度极大。
全线最浅车站
“向上6米”背后的保泉决心
4号线泉城公园站位于趵突泉正南方,常规地铁站建设深度在20米至30米,为保护泉水,建设团队秉持“保泉优先”的原则,经过多次论证和方案优化,最终将车站最大埋深严格控制在15米以内,车站整体向上抬升6米,使泉城公园站成为了全线最浅的车站,也是济南首座半地下地铁站。
工程示意图
“施工过程中,我们在车站两侧及基坑底部构建导流通道系统,维持地下水自然循环,同时,联合高校研发富水地层抗分散同步注浆材料等新型环保材料,有效避免施工对地下环境的影响。”中铁十四局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项目技术负责人宋增亮表示。
盾构穿“蜂巢”
国内首例成功穿越泉水岩溶区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泉城公园站至千佛山站区间是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穿越溶洞最多的区间,区间夹杂近300个大小不一的溶洞,溶洞见洞率达69.72%,最大溶洞高度近22.4米,洞跨约38米,施工环境犹如大型“蜂巢”。
泉城公园站至千佛山站区间
“在设备适配方面,基于前期详实的地质勘察数据,我们对盾构设备做了一系列针对性优化设计。”据宋增亮介绍,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对盾构刀盘、螺旋输送机、同步注浆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升级改造,并依托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智慧化管理平台,对地层进行全方位、多频次扫描,最终成功实现国内首例盾构施工穿越泉水岩溶区。
作为串联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轴线,4号线不仅将在解决城区内部客流集散、缓解交通压力,特别是经十路交通压力,加强城市东西向联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通过设置泉城公园站、千佛山站等特色文化站,构建起“轨道上的文化长廊”。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