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又一个局,实现一屏“智”控作业现场!

又一个局,实现一屏“智”控作业现场!

串点成线,连线成网

在陕西绵延6400多公里的铁道线

20608路高清摄像头

如“天眼”般全天候值守

60个专业信息系统

似神经中枢高效联动

这张智能监控大网

实时管控现场作业与行车设备状态

为三秦铁道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酷暑8月,走进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视频管控大厅,10个专业监控台位昼夜不歇,工作人员双眼紧盯着20608路高清摄像头传来的实时画面,光标在60个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流中快速滑动。

“这些音视频装置是加强现场管控的利器,能快速捕捉异常,防止安全隐患。”西安局集团公司安监室工作人员表示,智能管控让职工抓生产安全的信心更足。

千里之外,一屏“智”控。近年来,西安局集团公司坚持科技赋能,加大智能监控设备投入,建成四大类监控系统及60个专业信息系统,构建起一张智能防控“天网”,实现对生产现场智能管控。

巡线“天眼”化身“瞭望哨”

“事后救火”向“事前防范”转变

“清涧县站,请按照Ⅲ级大风预警应急响应要求,立即检查保留车辆的防溜措施。”不久前,陕北地区狂风骤起,西安局集团公司安监室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指挥现场作业,及时消灭隐患。

铁道线绵延千里、风险多变,西安局集团公司以“天眼”为利器,让分散的高清摄像头化身“瞭望哨”,对每一项应急预警、指令落实情况实时“盯梢”。一旦发现危及安全的苗头性隐患,工作人员会立即连线现场责任人提醒纠偏,迅速阻断风险源。

西安局集团公司编制了《视频监控分析作业指导书》,将各类关键内容嵌入视频监控计划,明确重点,提高远程监控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在主汛期和暑运客流高峰叠加期,隐患排查、线路防胀等关键环节都是“天眼”紧盯的焦点。

“通过‘天眼’,各单位落实强降雨预警的情况一目了然。”安监室安全监察闫帅说,值班人员对监控发现的每个异常都会记录在案,督促整改并追踪复查。

聚焦现场及时帮教

让标准化作业成为习惯

为了让“千里眼”“顺风耳”真正成为隐患的“扫描仪”,西安局集团公司制定了《音视频和信息系统分析管理办法》,赋予集团公司、站段两级指挥中心“现场监督检查、过程把关控制、事后回审分析、监测预警响应分析”四项功能,增强了安全管控效果。

在两级视频管控中心,摄像头如同精准的聚焦镜,紧盯线路、信号、供电等设备细微缺陷。

6月下旬,西安电务段指挥中心通过监控捕捉到咸铜线一处信号机隐患;7月中旬,监控人员通过“天眼”发现陇海线一处接触网设备隐患。很快,责任车间便完成了这两处隐患的整治。

他们还让“天眼”等设备当起了“铁面教官”,助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抓拍”发现的施工人员简化作业流程等问题,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提升职工标准化作业意识。

海量数据赋能精益管理

构建安全生产常态长效机制

西安局集团公司不断提升数据分析精准度,让海量监控数据成为“智慧大脑”。

如果在监控中发现问题,区域监察队立刻上门核查,并在交班会上分析根源、制定措施;视频录像在质量追踪、故障调查中成为“铁证”,责任认定无比清晰;每周《音视频监控周分析报告》准时送达专业部室,由主管领导限时督办整改,形成“发现—分析—帮教—整改”闭环。

数据还是促进管理升级的“催化剂”。今年6月中下旬,专业人员集中回看各工务段钢轨焊接作业视频,揪出改进点并形成报告,并在7月初分析工务、供电系统轨道车司机作业视频和相关数据,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通过复盘挖根源、补漏洞、优流程,我们已逐步构建起‘技术监测—责任追溯—机制改进’的良性循环。”该局集团公司安监室负责人说。

如今,三秦铁道线上的“天网”越织越密,“天眼”“顺风耳”灵敏精准,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整治,这张由科技与责任织就的防控网,正护航着每一趟列车顺畅运行。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陕西记者站(西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申琦 王鹏 秦冰腾

图片:刘翔 王鹏 张黎芝 张青山 王智 杨家豪 黄文鑫 赵涛 刘一江

编辑:贾司瑒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