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第七届中国混凝土展优质展商——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中国混凝土展优质展商——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以建筑 3D打印为核心的高端智能建筑增材制造公司。公司整合了高端 3D 打印装备及其配套设备、3D 打印机器人、3D 打印新型材料,规划市政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及软件编程切片等核心跨界能力,产业协同 3D 建筑领域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打造了 3D 建筑打印领域国内头部企业。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瞪羚企业、南京市规上工业企业、江苏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参编了 4 项行业协会标准,集团拥有专利超 150 项。

江北新区市民中心

(全国首例 3D 打印全装配式绿色智慧建筑)

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项目、江苏省国际合作项目、南京市成果转化项目等数十项政府科研项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自主研发出 3D 建筑打印设备和专用高性能打印材料的公司,自研、自产高科技建筑 3D 打印设备,具有全系列、全型号等特点,拥有国内最大的长度超 26 米的大型打印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可设计打印各种常规建筑构件、异型功能构件等,已在国内落地数十项 3D 打印建筑工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国首例可验收、可交付的二层原位打印建筑)

江浦高中景观桥

(南京首个 UHPC 曲型 3D 打印桥)

在 3D 建筑打印领域:我公司致力于推动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断创新提高科研与生产能力、施工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缩短工期、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大量利用与消纳固废材料,大幅减少固废材料堆放或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同时 3D 打印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材料,降低能源消耗,改善施工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技术创新

企业自研、自产高科技建筑 3D 打印设备,可设计打印各种常规建筑构件、异型功能构件等,致力于推动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断创新提高科研与生产能力、施工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缩短工期、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大量利用与消纳固废材料,大幅减少固废材料堆放或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同时 3D 打印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材料,降低能源消耗,改善施工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智能公交站台落地项目

公司致力研发的 3D 建筑打印技术属于新质生产力,是由传统的建造方式和建造过程向数字智能建造过程的创新转变,其免模板的数字化成型技术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革命性创新,在自动化、可定制化、异形建造等领域表现都非常优秀。我公司通过 3D 打印设备的创新,以及各种打印材料,固废材料再使用的迭代创新,使得建筑产业进入了深度转型升级时期,推动工业化建筑向低能耗、低污染、绿色制造转变。

浙江水乡船宿示范项目

公司针对目前行业现状及瓶颈进行了多个科技领域的交叉应用和创新,集成了固废再生的高效处理、高精度和高效率的 3D 打印技术、高性能的固废再生材料、先进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智能化与自动化的生产系统等方面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将推动建筑工业化、机械自动化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嘉翼中阿(联酋)共建海外仓项目打印现场

针对目前 3D 打印混凝土市场化困难的难题,聚焦 3D 打印粗骨料混凝土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已实现粗骨料粒径 5~10mm,强度高达 50MPa 的粗骨料混凝土高质量打印。同时开发了适用于不同骨料粒径的打印头以及供料系统等,可实施多种打印方案,在节省胶凝材料、抑制收缩、调控界面性能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较同类产品具有显著优势,极大拓展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源: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陈丽媛

审核:程蓓

推荐阅读:

展讯(第三期)| 2025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

第七届全国轻骨料及轻质混凝土创新发展论坛:共赴绿色低碳高性能盛会2025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采购团20天后,这里将发生什么?关于举办第四届艺术混凝土工艺技术发展与设计应用论坛的关于举办首届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首届混凝土行业数智化高峰论坛”的通知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混凝土大讲堂的通知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论坛的通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