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曾经,崎岖的山路锁住了丰收的喜悦,新鲜的农产品难以走出乡野。如今,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四好农村路”蜿蜒在田野乡间,它们让深藏于绿水青山间的优质农副产品得以“鲜”达四方。货车开到了果园旁,快递网点设在了村口,电商直播架在了田间……畅通的路网,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拉近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农村路,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农民的“致富路”,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奔向更加红火的好日子。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西独线
西独线起点为西街街道青坑底,终点为岩樟乡岱岭村,又称“白云大道”。近年来,西独线通过“公路+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探索“路衍经济”新模式,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沿线占地300多亩的铁皮石斛农旅基地和火龙果采摘基地,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50余人;年发放工资超过300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超23万余元,解锁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富密码”。
“周村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是我探访全国各地找到的最适合建立铁皮石斛基地的地区之一。选址考察结束后,当即决定在此地建立铁皮石斛基地,开发铁皮石斛产业。”铁皮石斛基地负责人吴纪贤介绍,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既实现了农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又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目前,该公司种植铁皮石斛达300多亩,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带动农民就业110余人,带动周边农家乐和水果采摘园发展,每年吸引游客近15万人次,经营收入超500万元。
湖北宜昌宜都市青林谜镇环线
青林谜镇环线公路位于“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的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途经7个行政村,形成了22.5公里的“谜橘之洲”共同富裕路。
一路通则百业兴,青林谜镇环线的建设,打通了制约产业发展的“肠梗阻”。成功引进可山农业集中流转橘园5000亩,示范带动农户开展品改两万亩,增加村民土地流转收入680万元、务工收入8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引进瑞金品冠,投资1.5亿元打造鄂西南最大的柑橘交易中心,延长柑橘产业链,实现由种植者向加工者的转变。同时,农村物流客货运输网络的形成,助推直播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发展本土电商200余人,农产品销售额实现翻番。
道路通、产业兴、人才旺。柑橘“土专家”吴辉清,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被评为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明星科技示范户”;“宜昌好人”肖飞为周边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电商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服务,带动本村发展农村电商300余户,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重庆市忠县田园综合体环线
长江之畔,橘香四溢。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一条蜿蜒20.81公里的环线公路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条被当地人称为“金腰带”的田园综合体环线,是全国18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重庆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项目的骨干道路,蜿蜒穿插在万亩柑橘林中,助推农业蓬勃发展、农民致富。
田园综合体环线环绕“中国柑橘城”核心区,与G50沪渝高速、国道350线交汇贯通,沿线种植成型柑橘林50000亩、水稻田10000亩、玉米地4000亩、桃李园1000亩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生产、经营、生态、服务、运营五大体系为一体的农业发展产业链。
更令人瞩目的是,田园综合体环线打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界。马拉松赛道与柑橘林共生,骑行绿道与智慧农田并行,农事体验馆与电商直播间比邻。这种“产业因路而兴”的裂变效应,让传统农耕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2024年,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三峡橘乡”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达18亿元。
重庆市梁平区“渔米路”
重庆市梁平区“渔米路”起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重庆市主会场所在地——安胜镇金平村,讫于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礼让镇川西村,因串联渝东平原的十万亩优质稻田和万亩生态渔园而得名。
从高处俯瞰,渔米路如一条黑色玉带,将“万石耕春·千年良田和“万石耕春·龙溪渔歌连成一线,使两地的车程由1小时缩短至20分钟。道路沿线,分布着5000亩杨梅蓝莓基地、3000亩花生基地、1200亩园、800亩葡萄园、600亩草莓园以及土鸭养殖基地等。畅通、平坦的公路构建起两大产业区快捷的贸易通道,加快了沿线产业基地货物的运输流动。同时,渔米路与国道243线、省道510线相连,与G5515张南高速相通,为农产品进入梁平工业园区进行深加工及对外运输提供了快速通道,成为梁平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经济带。
“合兴街道的梁平柚味道纯正,曲水镇的李子酸甜脆爽,蟠龙镇的高山大米香糯可口,云龙镇的萝卜质地脆嫩……”在直播镜头前,梁平小伙唐俊对家乡特产如数家珍。凭借一部手机,他把家乡的特色“土货”卖出山区。他从2016年创办电子商务企业以来,借助日益密集、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带动上千户村民增收。不光自己挣钱,他还成为梁平区8个镇级电商产业园区的指导老师,帮助更多农村电商经纪人在家乡实现了就业增收。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潭27°茶海路
湄潭27°茶海路位于素以“中国名茶之乡”著称的遵义市湄潭县境内。神秘的北纬27°线上,遵义往东,孕育了湄潭县60万亩品质园,成就了湄潭县以路兴茶、以茶促旅的脱贫致富路。蜿蜒盘旋于万亩山水茶园中,道路设施完善、品质优良、景色优美、生态环保,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依托优质资源,“以路兴茶、以茶促旅”,成功探索出茶旅一体化发展的脱贫致富路、乡村振兴路。
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路网,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湄潭群峰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老白茶。“现在我们厂出门就是硬化路,抬脚就能上客车。”企业工作人员徐丹说起茶海路时,赞不绝口,农村公路发达了,顺丰快递货车可直接开到厂区收货,降低了物流成本。
茶海路将龙凤村田家沟、浥园、兰馨茶庄、金花村七彩部落、核桃坝村等景点串联起来,以茶旅融合为主线,依托茶资源,围绕茶主题,发展农家乐、民宿、茶事体验园、茶园定制等多种乡村旅游产业形式,沿线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车轮碾过平坦的农村公路,扬起的不再是泥泞,而是农户们脸上藏不住的笑意。一条条农村公路如同 “毛细血管”,串联起田间地头与城市市场,让优质农副产品有了 “走出去” 的底气,也让乡村振兴的脚步走得更稳、更远。脚下的农村公路,改变着一个个村庄的命运,托起农户们的 “致富梦”。
你家乡的农村公路有哪些变化?当地的土特产销售是否也因路通而焕发新活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为乡村发展点赞,为每一条 “四好农村路” 喝彩!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新媒体交流群
添加小助理,邀请入群~
来源:龙泉市交通运输局、宜都市交通运输局、重庆市忠县交通运输委员会、梁平区交通运输局、湄潭县交通运输局、天眼新闻
责编:李贝贝
校对:程子研
审核:余大鹏 苗挺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