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混合料运输作为连接拌和站与施工现场的关键纽带,其运输时长和温度控制更是决定路面压实质量与耐久性的核心因素。2025年,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交控”)以“数据驱动、智能管控”为核心,在路面养护工程施工质量智能监测项目中,试点应用RFID技术、温度传感器、GPS定位及物联网平台,实现了沥青混合料运料车身份“智能识别”,运输时长、温度和轨迹的监控,不仅填补了传统养护管理中的短板,更为保障路面养护工程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RFID技术:实现运料车身份“智能识别”
当前路面养护工程在混合料运输环节面临诸多痛点,如运料车数量多、流动性强、调度组织困难等,RFID技术的创新应用为运料车智能监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具体实施中,项目为每辆运料车安装了专属的RFID电子标签,标签内存储了车辆编号、所属单位、对应拌和站等核心身份信息。通过在拌和站出口、摊铺机等关键控制点部署RFID读卡器,可实现运料车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实时传输。当运料车经过读卡器时,读卡器可无接触式自动识别标签内的信息,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江苏交控路面养护质控平台。
该技术应用实现了三大核心功能:一是运料车身份自动识别,二是运输车次智能统计,三是出入场时间精准记录。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既确保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又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运料车运输时长,为养护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提供支撑。
“测温+定位”监测:让运输过程“透明可控”
在传统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运输温度的测量主要依赖人工抽查方法,存在数据不连续、无法实时掌握混合料温度变化的情况。为此,该项目引入智能化监测设备,通过在运料车的料斗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平台。
▲测温曲线
同时,借助GPS/北斗定位技术,对运料车进行全程轨迹追踪。管理平台可清晰显示运料车的实时位置、行驶轨迹以及运输时长,使管理人员能随时掌握车辆动态。通过智能测温定位设备的试点应用,实现了对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温度”与“位置”两大核心要素的实时监控,让运输环节更加透明、可控。
▲轨迹回放
运输环节监测:筑牢路面质量“中间防线”
混合料运输环节的智能监测作为2025年的探索方向,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这一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实时掌握运料车的动态信息,可优化路线及车辆配置,确保摊铺作业的连续性;借助运输数据的全程记录,能够建立"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完整的质量追溯链条,一旦出现问题能快速定位原因;同时,通过对运输时长和温度的监控,能保障沥青混合料在最佳状态下抵达摊铺现场,为打造高品质路面筑牢“中间防线”。
随着智慧养护技术持续迭代和规模化应用,这一模式不仅成为推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通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范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
公路圆桌会
《中国公路》杂志社旗下公路交通决策类信息分享平台。公路交通领域重磅政策发布、企业改革、人事任免及热门话题讨论。
推荐阅读
长按下图识别小程序
即可订阅2025年杂志
编辑:李贝贝
校对:马紫璇
审核:余大鹏 谢博识 苗挺节
来源:苏高技术
转载请在文章前面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行业资讯传播平台,《中国公路》(高速版)杂志话题交流、编读互动平台。
长按可关注并标星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