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切顶卸压工作专班获悉,榆树坡公司运用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效:5107停采线压裂后,辅运大巷(5107工作面段)变形量仅5%;5109回风顺槽压裂后,临近5111回风巷变形量降至1%,标志该技术在集团应用获实质性突破。
长期以来,矿井动压巷道变形问题一直是制约煤炭高效生产的难题。自去年以来,集团将切顶卸压技术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抓手,强化技术总结与推广,全力推进试点创新。“实践证明,切顶卸压技术解决动压巷道变形是非常有效的。其中,水力压裂和爆破切顶卸压保护巷道技术的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切顶卸压工作专班成员张志鹏表示。
在榆树坡公司试点推进过程中,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凭借精准高效的优势崭露头角。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高压水射流对顶板岩层实施精准预裂,以此重塑岩层应力分布,促使顶板按照设计路径有序垮落,进而彻底释放巷道上方的集中压力,从根源上解决压力集中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巷道变形。
在5107工作面的水力压裂保护辅运大巷工程中,施工团队科学规划,布置17个压裂孔,通过高压水流对坚硬岩层进行精准压裂作业,成功在岩层中形成了连续贯通的人工裂隙带,为顶板垮落和压力释放打好了基础。该工程于去年3月完工,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辅运巷巷道变形量仅为原断面的5%,证明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巷道后续的维护和返修工作,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保障了巷道的长期稳定运行,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支撑。
针对5109工作面回风顺槽的悬顶难题,施工团队经多轮方案迭代优化,推行“钻孔实名制+视频监控”双保障机制。这一机制有效保障了钻孔施工质量与压裂效果,成功化解了悬顶过长引发的压力集中问题。依托该技术,相邻的5111回风顺槽在掘进至374米时,已有292米纳入水力压裂保护范围,巷道变形量仅为原断面的1%,创下集团同类巷道维护的最佳纪录。
目前,切顶卸压技术在集团加速推广。今年,集团计划在6座矿井的11个工作面实施切顶卸压项目。截至目前,4个项目已完成,4个项目正有序施工,剩余3个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适应性难题,优化切顶参数与施工工艺,建立覆盖全集团的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同时,加强智能化监测系统研发,实现顶板应力、裂隙发育等数据的实时可视化监控,推动切顶卸压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技术支撑。”切顶卸压工作专班组长马晨晶表示。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