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井下“穿针引线” ,“绣”出效益之花

井下“穿针引线” ,“绣”出效益之花

面对煤炭市场下行态势,如何突围?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围绕优化设计的精准攻坚,正在百米井下深入推进。从工作面毫米级无缝对接到系统巷道重构,再到资源盘活,设计优化的“绣花针”正在“绣”出效益之花。

毫米级精准对接

“井下液压支架‘牵手’跟绣花一样精准!”九龙矿一采区技术主管杜盼盼在1505工作面回风巷赞叹道。眼前,1505工作面下排头架与1506工作面上排头架严丝合缝“握”在一起,刮板输送机精准合茬。这意味着两大工作面联采对接成功。

一采区区长赵阳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咱在井下移动的每一厘米,都连着安全和效益。这次‘穿针引线’的实践证明,精准是优化设计、挖潜增效的硬核保障。”

数日前的“2度偏差”仍历历在目。当1505工作面回采至距对接点30米时,赵阳敏锐察觉到工作面倾角的细微偏移。“停车!采煤机停机闭锁。”他斩钉截铁地命令道。

采煤机司机李伟杰紧急制动后追问原因。赵阳用坡度规复测后答道:“有2度偏差!别小看这2度,它会像滚雪球一样放大,最后支架合不上、刮板输送机错位,整个对接就会失败。”

为确保万无一失,赵阳带领团队扎根现场,创新采用“边回采、边调整、边校验”的动态控制法。每一次割煤后,实时复测角度与位置,精细调整支架姿态与推移轨迹。

这次“精准牵手”,正是九龙矿以设计优化破局的缩影。通过优化设计,该矿不仅盘活中央采区6万吨呆滞煤柱资源、创效800万元,更避免传统搬家倒面、节支400万元,合计创效1200万元。

向巷道要空间

1506工作面是1505工作面的接续工作面。按传统思路,搬家倒面工期大概60天,成本高昂。而且,两个工作面间横亘着中央采区轨道上山和回风上山煤柱,6万吨优质资源若弃之不采,无异于效益流失。

“资源必须‘吃干榨净’!”九龙矿矿长牛清海一锤定音,放弃传统搬家倒面,推动1505工作面与1506工作面直接联合开采、无缝对接。

这无疑是大胆创举。设计图上的完美联采,在实际工程中遇阻。原设计为新掘一条巷道作为切眼用于储存液压支架,与1505工作面支架进行对接,但会造成1505工作面回风系统暂时中断,导致1505工作面被迫停产至少1个月。

“我们要优化设计,在原巷道处摆架,进行对接。但对接点原巷道超高,需大量人力物力。要转变思路,向巷道要空间。”该矿技术科科长代卫林表示。

于是,他们确定新对接位置,在原巷道基础上扩帮4米深、3米高,直接将液压支架摆到扩帮侧。这一举措不仅为液压支架提供了“安身之所”,且在不影响1505工作面生产的同时布置1506工作面,节省了支出。

新难题接踵而至。技术人员校核地质资料时发现,原巷道对接位置比煤层底板高出1.5米。技术团队在地质图上反复推演:必须让巷道底板与煤层底板精准找平,否则推采无法搭接,后期返工代价太大。

技术人员随即展开精准扩挖,使扩帮侧巷道底板融入煤层底板,保证1505工作面推采至对接点后与1506工作面支架顺利对接,为两个工作面“联姻”铺平最后一段路。

降本增效遍地生花

1505工作面和1506工作面实现联采,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在九龙矿播下“向优化设计要效益”的种子。这一理念已渗透到矿井设计各环节,催生出系列创效成果。

在该矿技术例会上,一场围绕“设计优化创效”的讨论正热烈进行。牛清海开宗明义:“1505工作面与1506工作面的‘牵手’证明,精准设计能出大效益。现在,这一理念要在全矿铺开,大伙都说说。”

该矿总工程师李大屯接过话:“南五采区设计优化最具代表性,通过重构巷道系统,减少岩巷400米,节约400万元;采区中部车场从3个减至2个,还能覆盖2号煤层和2下煤层的8个工作面,系统更高效。”

代卫林补充道:“152下42工作面的梯形延长方案,打破了老规矩,减少巷道45米,工期缩短15天,还多回收三角煤2.2万吨,创效572万元!”

“15243S下顺槽注浆加固也值得说道。”技术员王兆瑞插话,“这条顺槽距15249N采空区仅6.3米,是窄煤柱沿空掘巷,煤柱容易变形收缩。我们采用小煤柱治理技术,实现了从反复扩整到一次加固的根本性转变,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从1505工作面和1506工作面的毫米级精准对接,到全矿各环节的设计革命,九龙矿用“向技术要潜力、向管理要效益”的执着,在煤炭市场下行中“绣”出暖意。

牛清海说:“设计图纸上的每一条线,都是通往效益的路;井下每一次精准操作,都是给企业攒的底气。”

作者:魏海雷 杜鹏龙版面编辑:张翔

编辑:张莹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