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1—2025,时间的脚步走过又一个5年,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收官。“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节点。一路走来,极不平凡。中国铁建向高攀登、向强迈进、向新突破,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一组组夺目数字、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历史成就,标注着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官微特推出“决战决胜‘十四五’”专栏,展示各单位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坚持战略定位,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风云激荡长歌正劲,新丝路寰宇通联大道如虹。
5年间,作为中国铁建海外业务的旗舰力量,中国土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基建为笔在全球版图挥就浓墨丹青——提前建成非盟疾控中心兑现国家承诺,发力激活坦赞铁路重塑区域发展,打造西非立体交通提升城市效能,创新实践“亚吉模式”,勇拓新兴市场业务焕发新质活力……5年来,中国土木在国家元首外交的宏大叙事中见证使命,在“投建营一体化”的破局探索中重塑基因,在多元市场的开疆拓土中锻造“长链”,不断串起从项目履约到模式引领、从革故鼎新到聚链成势、从“授人以渔”到文化共融的跨步跃升,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关键指标稳步增长,让高质量发展的征途愈加气势恢宏。
战略引领:项目履约牵引模式创新
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
与之毗邻的坦桑尼亚,一条“希望之路”也在焕发新生。2024年9月6日,习近平主席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共同见证签署了《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作为中国土木诞生的摇篮,坦赞铁路的激活将重塑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出口格局,通过“基础设施激活+产业经济带规划”的创新集成服务模式打造东南部非洲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走廊,引领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为东非区域一体化再添动能。
习近平主席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赞比亚总统希奇莱玛见签坦赞铁路激活谅解备忘录
“十四五”期间,中国土木始终以国家海外战略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做共建“一带一路”的坚定践行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参与者和民心工程的优质提供者,实现了从“按图索骥”到“擘画蓝图”的格局创变,生动彰显了中国铁建从“项目履约者”走向“模式引领者”,以全链服务优势加速转型、重塑全球基建规则的责任担当。
能级迁跃:聚链成势锻造生态转型
中国土木深化生态转型的能级迁跃,发轫于对全球竞争格局的深刻洞察。作为海外“头雁”,公司顺乘共建“一带一路”东风在广阔市场迎风搏浪,也直面全球化竞争和传统基建市场退潮的冲击,从工程承包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迫在眉睫。
搭建尼日利亚立体交通体系
为此,公司锚定“十四五”发展战略,全面构建“1+1+6+5”全球经营新体系,以立体交通为经纬、铁路经济带为血脉、多元市场板块为沃土,培育出覆盖规划投资、工程建造、运营维保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转型突破夯基垒台。
尼日利亚拉伊铁路
依托阿布贾城铁、机场和阿卡铁路、轻轨蓝线等重点项目,中国土木构建的尼日利亚“干线铁路+城市轻轨+城市航空+城市公交”立体交通体系结成硕果。拉各斯轻轨蓝线将沿线1小时的通勤时间缩至20分钟,日均运送乘客超5万人次,改写了这座西非最大城市的潮汐律动。拉伊铁路则更加深刻地影响了尼日利亚的国家交通格局,为这个美丽的西非国家带来的动人改变引发美联社、法新社、彭博社等千余家欧美媒体报道,曝光量达1.17亿次,取得现象级示范效应。能“将工程建设与服务融入当地长远规划设计”,逐渐成为中国土木在非洲独特的品牌优势。
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乘客
尼日利亚立体交通体系获民众好评
而在横跨埃塞、吉布提两国的崇山峻岭中,依托亚吉铁路的建设运营,中国土木创造了“一条铁路拉动一条经济带”的“亚吉模式”。六年间铁路发送旅客68万人次,货物发送量达950万吨,沿线打造的德雷达瓦工业园、阿达玛工业园等产业集群,形成了“铁路+园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度契合当地“东非物流枢纽”的发展愿景。
亚吉铁路行驶的货运列车穿过德雷达瓦工业园
改变当地产业生态格局的案例比比皆是,科特迪瓦圣佩德罗体育场点燃非洲杯的热情似火、阿联酋铁路二期项目打造沙漠地区的“绿色动脉”、赞比亚卡夫河供水项目为90万居民带来清澈甘泉、莱基自贸区聚合西非产业集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光伏项目锚定高端市场……全产业链能力的擢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运营服务等领域的强势地位。
科特迪瓦圣佩德罗体育场
赞比亚卡夫河供水项目
5年来,中国土木在全球市场推介中国标准,提供高端化、精细化服务,成功带动中车长客、深圳地铁集团等数十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同时依托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全球布局,成功进入西班牙、巴西、越南、基里巴斯等16个新国别市场,彰显了中国土木聚链成势、向新求变的非凡魄力。
西班牙贝尔维斯光伏项目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厚植发展动能
全链赋能的突破尚未封顶,向新求质的创新引擎也已全速轰鸣。“非洲母亲湖”的碧波上,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项目研发新型水中承台吊箱一体式柔性止水工艺,实现了水下零浇筑和施工污染零排放,累计申报专利技术9项;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潮中,澳门大桥项目引入4D BIM+IOT技术,打造信息化、数字化的智能工地,以顺利通车庄严献礼澳门回归25周年。
澳门大桥
这两座代表性的大桥,正是五年来中国土木聚焦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经典缩影。公司借势推进科技创新课题56项,总计有效专利183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获国际先进4项,国内领先3项,形成了牢固的核心技术护城河。
“十四五”期间,公司先后在尼日利亚、孟加拉、塞尔维亚、厄瓜多尔等市场落地多个战新项目,推进垃圾发电、竹基产业、海外职业教育、分布式能源、矿产开发、污水处理等重点战新领域的加速落地。新签多米尼克罗索河谷地热、拉伊铁路车站储能系统、塞尔维亚黑峰风电、墨西哥克雷塔罗州发电等多个新能源项目,和科特迪瓦职业标准制定、赞比亚“班·墨学院”等产教融合项目。
塞尔维亚黑峰风电
一项项专利搭建创新高地,一批批战新项目激活发展动能。中国土木正以集群创新的裂变之势,照亮深化改革的光明前路,为全球基建变革植入澎湃不竭的“中国基因”。
美美与共:属地融合共筑发展根基
白杨和她的中国师父
如今,随着中国土木的技术基因不断根植在他乡沃土,共融发展的根系也向着民心相通深处悄然蔓发,在落叶花开间“丝路生声”。
2025年7月,一位皮肤黝黑,笑容真挚的非洲姑娘登上了第二届兰花奖的领奖台,荣获“友好使者奖”。她叫“白杨”,是中国土木依托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项目培养的、尼日利亚第一位女性火车司机。她的命运轨迹诉说着中国土木秉持正确义利观,以心为尺丈量民心温度、以情为笔诠释久久为功的动人故事。
尼日利亚属地化人才培养
在尼日利亚,公司与中南大学、长安大学联合培养了近200名留学生;在吉布提、尼日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鲁班工坊”,搭建起技术传承的桥梁……5年间,包括白杨和埃塞俄比亚首位女火车司机吉尔玛在内的万余名属地专业人才频频涌现,成为对中国土木“授人以渔”的属地化模式能为有为、善作善成的有力证明。
吉布提鲁班工坊
此外,中国土木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坦桑尼亚中央线铁路项目为沿线村庄打井解决数万人饮水难题;在尼日利亚建设当地最大的方舱医院;阿卡铁路设计建设58处动物通道;阿联酋阿布扎比跨海桥项目种植6000棵红树林幼苗……涓滴善举和绿色理念诠释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让“中国建造”充满人文关怀,也成为“两山”理论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入人心的生动例证。
为当地居民接通水管
五年回望,鼓角峥嵘。中国土木伴随“一带一路”的延伸生长更拔新枝,正以愈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市场,沿着中国铁建“海外优先”的战略方向,奋力开创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新担当、参与全球竞争中实现新作为,为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的力量。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