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原料强势难抵成材疲软,钢价短期或面临基本面反噬风险

原料强势难抵成材疲软,钢价短期或面临基本面反噬风险

我的钢铁网讯:7月钢价反弹已呈现周期反转特征,而当前8月的调整更符合上涨中继形态(延续笔者7月《预期与需求共振,钢市或开启周期反转行情》报告逻辑)。本轮回踩存在双重驱动:其一是基本面利空消化——价格急涨引发的投机性库存前置与终端实际需求的显著落差;其二是技术面修正需求,非理性上涨后的获利盘兑现需完成底部确认。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煤焦、铁矿与钢材的强弱分化超出预期:原燃料价格近期强势拉升,但钢材跟涨乏力,凸显"弱现实"对钢价的压制效应。本文将围绕多空博弈关键要素,解析后续价格运行路径。

1、限产预期炒作需理性看待

自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以来,"限产"始终是钢铁行业的关键词。从京津冀环保限产到采暖季错峰生产,再到近年来的粗钢产量压减任务,政策叙事虽持续演变,但市场对限产预期的过度反应仍构成钢价波动的重要变量。2025年,行业面临两大焦点:粗钢年度压减指标与9月重大活动潜在影响,部分市场参与者再次陷入"限产决定论"的惯性思维。

然而,这种思维定式已与当前发展语境显著脱节。数据表明,京津冀地区2024年重污染天数较2018年下降42%,环保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政策层面,相关部委近三年发布的限产指引均以"倡议性减产""弹性调控"为主,行政强制手段使用频率大幅降低。Mysteel数据显示,7月下旬粗钢日产环比骤降7.4%,更多源于需求端走弱而非政策干预。

新时代的钢铁产业逻辑正在重构:一方面,超低排放改造使环保限产的边际效益递减;另一方面,电弧炉占比提升推动供给弹性增强。行业分析应转向三个基本面维度:一是铁矿-焦炭-废钢的原料成本传导,二是钢结构应用扩张带来的需求升级,三是产能置换形成的区域性供给新格局。唯有超越"限产预期"的路径依赖,才能准确把握钢铁市场的新周期特征。

2、出口环比收缩加剧供需矛盾

2025年上半年钢材出口呈现"前高后低"态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6月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出口环比下降8.7%,创年内最大降幅。Mysteel调研显示,海外需求收缩与贸易壁垒叠加,导致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

面对供需失衡困局,行业面临战略抉择:是被动等待基建、地产等传统需求复苏,还是通过主动减产重构供需平衡。历史经验表明,维持90%以上产能利用率将导致库存周期恶化——2024年四季度"微利扩产-价格塌陷"的恶性循环仍历历在目。当前螺纹钢社会库存已升至近三年同期高位,而电弧炉企业吨钢亏损面扩大至63%,印证了"以量换价"策略的不可持续性。

3、 高产量与库存压力显现

当前钢铁行业呈现"高炉强、电炉弱"的显著分化。据Mysteel 2025年8月15日数据显示,尽管电炉炼钢因铁废价差持续高位陷入普遍亏损,但高炉铁水日均产量仍维持在240万吨以上高位。

这一矛盾现象背后,是钢厂通过原料结构调整策略实现的"隐性增产":首先是下调铁矿入炉品位,低品位矿价格优势能有效对冲成本压力;其次压缩废钢入炉比例,据Mysteel数据显示,8月15日,300家钢铁企业综合废钢比 大幅降至14.65%,达到今年2月以来的新低水平,进一步降低边际生产成本;最后是对焦炭需求的传导,同等铁水产量的焦炭消耗量增加2.1%,推动焦炭价格大幅提涨。

但这种供应端的"技术性调节"导致两个潜在风险,一是库存压力的积累,据Mysteel统计,五大品种钢材总库存连续三周环比增长(8月14日达1416万吨),但市场更关注显性产量数据,低估实际供应弹性;二是成本支撑较为脆弱,当前利润模型显示,若矿价反弹超预期,低品位策略的边际效益将快速衰减。

4、终端需求边际改善有限

基于经济周期理论,萧条至复苏过渡阶段通常伴随需求改善滞后效应,目前的需求表现亦能体现。首先,房地产领域持续承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0大中城市7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19%,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跌幅扩大至0.7个百分点,房企融资成本维持5.6%高位;其次,制造业领域呈现"量增价减"特征,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但截至目前,冷热轧价差收窄至400元/吨(较2024年均值低35%),反映下游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基于此,对"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需求反弹预期应保持审慎态度。

总结——钢价调整或加速再平衡过程 政策空间或带来布局机遇

当前钢价调整本质是基本面压力与前期过度乐观预期的再平衡过程。基于以下关键矛盾,笔者认为短期内市场仍需经历最后一轮压力释放:1)‌供给刚性困境‌,高炉铁水日产维持240万吨高位,钢厂通过原料替代实现的"隐性增产"持续推升库存;2)‌需求传导阻滞‌,房地产成交同比下滑19%的拖累尚未见底,制造业"量增价减"特征下冷热轧价差收窄至400元/吨,终端利润压缩制约钢价传导;3)‌出口边际收缩‌,6月出口环比骤降8.7%加剧内销压力。

这一轮调整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价格快速下行打破僵局:① 急跌可加速电炉产能出清,比缓慢阴跌更能有效触发减产;② 压缩原料端溢价空间(铁矿港口库存升至1.45亿吨),重塑成本支撑逻辑;③ 避免重蹈2024年"微利扩产-价格塌陷"的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下行空间受三重约束:政策工具箱充足(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废钢资源相对紧缺(铁废价差达年度高位)、以及超跌后的补库动能。若调整周期能压缩在一个月左右完成库存去化(当前1416万吨),随着9月宏观政策窗口开启,在"低库存+宽财政"组合下,钢价有望迎来高弹性修复机会。

笔者认为,当前调整应视为布局契机,重点关注社会库存拐点及电弧炉开工率变化。

往期回顾

短期钢价或窄幅震荡丨钢市早知道

江苏市场建材库存情况跟踪(8.11-8.17)

铁水产量小幅回升,短期铁矿石价格或偏弱震荡

小编推荐

➤推荐服务:

聚焦钢铁行业,提供全国各地钢材、废钢、煤焦、铁矿石等现货贸易价格、实时行业快讯、钢厂调价信息、市场热点解读及研究报告。

▼速速扫码领取30天会员试用▼

➤推荐关注

公众号回复【福利】获取粉丝专享福利

公众号回复【钢价】所有钢市价格短信免费订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领取30天会员 !!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