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煤炭行业何以破“卷”而出?

煤炭行业何以破“卷”而出?

当前,一股“刀刃向内”的深刻变革,正席卷多个重点行业,其核心是治理“内卷式”恶性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大局。煤炭行业的“反内卷”,既是摆脱困境的求生之举,更是服务大局的战略必然。

一场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性重构

当前的“反内卷”,既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更是以市场和行政双轮驱动,引领行业从“破”到“立”的深刻跃迁。

从宏观层面看,“反内卷”是国家顶层设计的再升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到中央财经委员会重申“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政策信号一脉相承,清晰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做“减法”,解决绝对过剩问题;而“反内卷”则是做“加法”和“乘法”,不仅要淘汰落后,还要发展先进。这意味着一套更系统的政策组合将陆续推出,为行业划定规则、校准航向,确保其与“双碳”目标、能源安全大局同频共振。

从微观层面看,“反内卷”倒逼企业从根本上转变经营模式。过去,许多煤炭企业深陷“不‘卷’产量就卷铺盖”的泥潭。如今,“反内卷”就是要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推动企业从“规模为王”向“效益优先”转变,围绕技术、安全、环保、服务展开价值竞争。这一转变,倒逼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升级,将高标准内化为生存发展的“护城河”。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那么“反内卷”更像一套固本培元的“康养调理”,着眼长期,提升产业“免疫力”。

不得不打的突围之战

煤炭行业“反内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是一场内忧外患下不得不打的突围之战。

内有近忧,是存量博弈下的囚徒困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前8家大型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比重已从2016年的约38%提升至当前的超过55%。但竞争并未缓和,反而演变为巨头之间的白热化博弈。“内卷式”价格战,消耗利润、削弱后劲,进而冲击电力、化工、钢铁等下游产业,扰乱产业链稳定。市场已经用事实证明,“内卷式”供给是脆弱和不可靠的。“反内卷”,就是要通过重塑竞争规则,抬高门槛,倒逼企业将投入重心从拼产量转向增安全、强智能,为能源“压舱石”筑牢根基。

外有远虑,是新能源革命的倒逼与替代。风光等新能源成本断崖式下降(光伏成本已降至0.3元/千瓦时左右),许多地区新能源成本已低于煤电标杆电价。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短期无法动摇,但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已成定势。新能源不仅抢占增量市场,更在资本、人才市场与煤炭行业展开竞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炭行业唯有自我革新、闯出新路,方能在能源革命中找准新定位。

当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构建一个稳定、高效、有韧性的煤炭产业,是抵御外部风险、增强国家能源战略自主性的“定海神针”。

坚持系统施策重塑生态

推进煤炭行业“反内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让政府“有为之手”与市场“有效之手”同向发力,并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政府善为,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执行。应将“反内卷”纳入“十五五”规划,由管理部门牵头,以行业自律为辅,明确科学的调控目标与实施路径,确保政策的严肃性与连续性。要综合施策,既有安全、环保等“硬约束”,依法出清不达标产能,又有财税、金融等“巧引导”,支持先进、淘汰落后。可探索设立与安全生产、智能化水平、绿色环保等级挂钩的先进产能置换弹性系数,用市场化手段,真正激励先进、挤压落后。

市场有效,激活内生机制与高效配置。“反内卷”绝非“反竞争”。要尊重价格规律,实现供需联动,让价格在合理区间内反映基本面、稳定预期,并允许优质优价,以品质和服务拉开价格梯度。要强化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在信息预警、标准制定、维护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以行业公约形成“遏制恶性竞争”的广泛共识。要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在“强者恒强”的市场法则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企业转型,激发创新与价值创造活力。企业是“反内卷”的最终落脚点,要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能源集团建成逾千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地面一键启停”;陕煤集团在高端煤化工领域“点煤成金”,都是差异化竞争的生动实践。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技术硬实力与管理软实力的同步提升。从业者也需“反内卷”,主动更新知识技能,与行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趋势同频共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当一个最传统的行业,敢于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去拥抱一个时代的变革,我们相信,这个产业非但不会沉寂,更将在破“卷”而出中浴火重生,以一个更稳健、更绿色、更智能的姿态,继续在中国未来的能源和产业版图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作者系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作者汤海林版面编辑:陶冉

编辑:张莹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