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桥连四海 绿动未来 ——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桥连四海 绿动未来 ——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污染问题相伴而生。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但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探索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径。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和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逐步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20年间,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在广袤国土上绘就了一幅幅生态与交通共同发展的壮美图景——傍晚时分,牛田洋大桥旁,“落霞与白鹭齐飞”的场景一次次上演;碧波荡漾的北京官厅水库上,“一湖四桥飞架”的壮丽之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夏日里,G3铜陵长江大桥桥址附近,江豚嬉戏追逐,自由惬意;苍茫大海中,港珠澳大桥蜿蜒向前,中华白海豚时而跃出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时而潜入水中留下串串涟漪……这些美丽中国的真实写照,无不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成果成效。

建桥红线变成了风景线

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穿越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等长江多处生态管控区,桥址处生态敏感,环保要求严苛。针对高标准的“水保护”,项目部定期对拌和站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抽样检测,做到零污水排放;在码头设立船舶垃圾分类收集站,并接入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做到船舶垃圾处理100%。此外,项目部在建设临时结构时,充分利用施工旧料,累计使用周转料1645.6吨。例如,主塔塔吊附墙杆、维萨板等材料均采用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时剩余的物料,节省钢材115吨,实现了周转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资源闲置带来的浪费。

夏日里,洪奇沥水道波光粼粼,两岸草长莺飞,鸟儿不时停留在深江高铁洪奇沥水道公铁大桥塔顶歇脚,茂盛的格桑花依偎着桥墩——全然一副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和谐发展的美景。项目因出色的环保工作曾荣获中国中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称号,荣誉的背后,是项目部绿色建桥的初心。

进场之初,洪奇沥水道公铁大桥项目部就对现场生产、生活区食堂、澡堂、盥洗的给水、排水系统进行了合理布置,厕所采用智能感应冲水系统,节水器具配置率达100%;消防、养护用水均是收集的雨水,生产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则用于洒水降尘;还引进了先进的智能养护系统和雾炮机喷雾等,各环节处处留心,节约循环使用水资源。为有效降低耗能,项目部应用机械指挥官系统,统一调配管理项目主要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并在砼搅拌车、履带吊、汽车吊、汽车泵、浮吊等设备上安装燃油GPS控制系统,即时跟踪油耗数据,随时掌握机械运行情况,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大到优化施工方案,小到节约一水一电,桥梁建设者严格落实“绿色、节能、环保”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了“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

风车旋转点亮万家灯火

擅长与水打交道的桥梁建设者,凭借在海上建桥的优势,于2011年前后投身海上风电领域,积极响应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等号召,大力发展“第二曲线”。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中铁大桥局揽获的平潭外海长乐风电项目、粤电阳江沙扒项目、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青洲海上风电项目等工程正书写着涌动的蓝色动能新篇章。

在漳浦六鳌半岛东南侧外海海域,离岸32.8公里处,一座座高百余米、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的风电机组矗立在碧蓝的大海之上,大风车的风叶飞速旋转,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向陆地输送,抵达万家。该项目是全国首个批量采用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项目,年发电量约16亿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减少碳排放约130万吨,极大助力了“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红滩海域,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银光。光伏板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后,通过海底光电复合缆跨越海堤敷设至海陆转换井,再经陆缆送至陆上升压站升压后并入国家电网供千家万户使用。这片光伏的面积约1223公顷,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17.8亿千瓦时,大约能满足267万普通中国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有效节约标准煤5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1万吨。

……

“风”“光”并举,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绿色发展催发创新升级

科技创新给了绿色建桥更多的可能性。

中铁大桥局依托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低碳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科研攻关,项目达150余项。材料方面,在常泰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等项目中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碳纤维材料和其它新型低碳材料的研发应用;针对高原铁路大渡河桥等复杂环境山区桥梁建设需要,研制含有硅钛基无铬锌铝涂层的长寿命绿色防腐高强度螺栓。建造技术方面,提出“五变”绿色施工工艺,即变水上施工为陆地施工、变高空作业为平地作业、变现场制造为工厂制造、变人工作业为机械作业、变零散拼装为整体架设,大力推广装配式施工;在长江上的多座桥梁中应用“长距离管道水力排渣施工技术”,使渣土转运效率提升40%以上,运输成本降低20%,有力推动了基建行业向低碳、智能方向转型。在设备方面,通过数字技术研发创新,打造了大直径动力头工程钻机等高技术含量的绿色施工装备。

海洋环境复杂,尤其是大部分风电项目所处的深海水域,暗流涌动,波浪翻腾,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也催发了技术、设备的创新。

漳浦二期项目施工窗口期短,在基础钢管桩翻身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舍弃常规的“双机抬吊”法,创新采用翻桩器配合桩底布置限位工装,实现了钢管桩单钩快速翻身竖转。该方案在减少项目船机投入成本的同时,将单机位基础施工时间由4天缩短至3天。

2024年1月24日,由中铁大桥局与招商工业联合打造的新一代风电安装平台船“大桥海风号”出坞下水。这艘风电安装平台船设计吊重能力2000吨,主要针对水深不大于70米的海上风电项目施工,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海上施工安全风险。此外,中铁大桥局还突破了组合式吸力桩式工装平台、植入嵌岩三桩导管架基础等行业“卡脖子”问题,编写了行业首部海上风电施工应用技术专著《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技术》,为我国海上风电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借鉴。

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中铁大桥局为代表的

建桥企业

将“绿色建桥,建绿色桥”的环保理念

根植于每个项目建设中

走出一条生态友好、科技赋能的低碳之路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周 芮

文字白尧虹 王金金 姚思超 任思昱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