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在钢铁上的绿色“音符”
我站在电力交易室窗前,晨光正沿着屏幕上跳动的负荷曲线流淌,数字牵动着神经。今年,我所在的河钢供应链碳电事业部已累计购买了13.8亿度绿电。手指触到玻璃上的光晕,恍惚间又看到三年前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首次新能源年度电力直接交易结果,那是我入职新单位后承担的第一项重任。
那年初春,首次绿电交易公告发布,我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当成交结果逐一核对完毕后,同事老张激动地说:“成了,2.7亿度绿电全部成交!”我们逐一对接近140家绿电企业及330家发电主体,为河钢购入绿电2.7亿度,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1.6万吨。
往事,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到身边,在首次绿电交易之后的一次调研中,我途经张北换流站,在±500千伏的输电线塔基下凝视许久,那冰凉的金属表面留着焊枪走过的纹路,宛如燕山褶皱的另一种形态。师傅告诉我,这电塔基座用的正是河钢自主研发的高强耐候钢。刹那间,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像在编织一张光的网络——用绿电的金丝银线,把塞北的风、太行山的光,织入钢厂澎湃的能源心脏。
我们不仅在绿电交易方面深化拓展了工作,还在碳资产管理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同能源交易所了解交易规则和全国布局;与专业公司交流最新的政策规划;和已经进入全国碳市场的单位学习管理经验……正是这些实打实的积累,让我们在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中判断精准、操作灵活,最终获得最高奖项“突出交易表现单位”。那份荣誉是我心中激昂跃动的最美乐章,更是我们积极践行河钢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好力证。
当钢铁脉搏不断注入澎湃“绿动”,这跃动的节奏终将汇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交响!
供稿:张丽 辛思博 朗读:刘杰伟
编辑:赵璐
分享、在看与点赞
点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