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记者 曾冬梅丨广州报道
面对淡季的销售压力,房企又开始祭出“保价”法宝了。
8月8日,广州本地国企——珠实地产宣布启动“保价”行动,覆盖7个在售项目,承诺在8月8日至10月15日期间,购买指定房源可“保价”到年底,买贵了可申请按对应价差的同等价值补偿(最高20万元物管费)。
8月11日,珠实地产相关人士表示,参加活动的是该公司的主力在售项目,核心目的是希望提升案场客户的信心。1个多月前,越秀地产广州区域的4个项目及中交科城·黄埔未来城已打出“保价购房”的旗号。
市场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过后,广州楼市的活跃度有所降低,7月份的成交面积环比、同比均录得两位数的跌幅。克而瑞广佛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认为,在经历了几年的市场调整之后,房价下跌是目前购房者观望的一大阻力点,品牌房企带头承诺“保价”,有助于打消潜在客户的顾虑,坚定其出手的意愿,从而对市场止跌回稳起到正向的引导意义。
━━━━
多家房企宣布“保价购房”
据了解,本次珠实地产参加“保价”活动的项目包括珠江·天河都荟、珠江花城、城投珠江·天河壹品、品实·云湖花城、珠实·西关都荟、公交珠实·花城云著、珠江·花屿花城,涵盖了刚需、高端改善等类型的产品。活动期间,部分项目的指定房源还有购房最高送9年物业费以及最高送20万元品牌家电礼包的优惠。
越秀地产广州区域则是在6月25日发布“保价”政策,涉及越秀观樾、琶洲南TOD、琶洲樾华樾、越秀天河和樾府等4个楼盘,6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成交的房源可“保价”到年底。值得一提的是,这4个项目位于广州市的天河区及海珠区,均面向中高端改善客户。
中交科城·黄埔未来城也是在6月25日发出的通知,表示在6月28日至6月29日开盘这两天成交的客户,可“保价”至项目清盘,如有降价,将尊重客户意愿进行差价补偿,换房或退房。
广州的房企在2024年便已尝试过这一销售策略,当年9月,保利发展率先推出12个楼盘的约1000套保价房源,希望抢占“金九银十”的市场先机。随后,越秀地产亦迅速推出同类活动。
保利发展、越秀地产长期稳居广州楼市销售榜的前三位置,他们的“保价”承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截至目前,保利发展还未发布2025年的“保价”活动安排,新加入的珠实地产今年前7月的销售额排在广州市场的第6位。
广州某房企内部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保价”还无法直接促成客户的购买行为,更多的是信心层面,几家国企陆续行动,主要是为了消除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和降价顾虑。
━━━━
7月份市场回落明显
当前的广州楼市正处于两个黄金周的间隙,市场表现疲弱。克而瑞的数据监测显示,7月广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34.2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9%,成交面积53.05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6%、同比减少20%,7月全市成交均价3228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9%,同比下跌5%,为2022年至今的月度新低。7月份,广州权益金额TOP30房企的月度销售业绩为105.39亿元,同比减少28%,环比减少47%。
“炎热的夏天,冰冷的市场。”8月11日,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发了一条朋友圈。“体感比数据还差,成交量甚至比不上春节假期。”他表示,近两个月虽然也有客户看房,但转化率很低,感觉房企和购房者的信心都有所减弱,“似乎都在等一个突破口”。
肖文晓认为,从节点来看,7月属于营销淡季,因此数据环比回落也在情理之中,但同比也下跌了2成,反映了在年中冲刺之后市场温度回落较快的隐忧,尤其是考虑到2024年四季度的成交高位难以复制,下半年广州在政策端仍需围绕止跌回稳继续发力。
政策端的微刺激一直在持续,但对成交的促进尚未有明显体现。早在2024年8月,花都区便公布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非本市户籍人员在花都区行政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以领取人才绿卡,凭人才绿卡及购房合同享受区政策性照顾入学待遇。以及,鼓励满足条件的房企进行现房销售,打消购房者后顾之忧。支持房企对新建商品房采取“价保无忧”措施,购房者购买新房后,若该楼盘在一定期限内出现降价,房企可提供差价补偿、家装补贴等优惠。
今年4月份,南沙区发布买房送学位的执行细则,明确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自1月10日起在南沙区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入读该区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区属公办学位。
7月底,从化区宣布非本市户籍人员在从化区行政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可凭网签备案合同等材料享受统筹入学待遇,支持房企推出多种方式优惠,支持商品房项目广告宣传等。
值班编委:李红梅
责任编辑:李红梅 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