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电池包结构 | 箱盖、底护板等表面处理中漆膜有几层?

电池包结构 | 箱盖、底护板等表面处理中漆膜有几层?

电池包漆膜结构解析:从三层防护到防火涂层

一场因电池包腐蚀引发的热失控事故,让行业重新审视了漆膜防护的价值——这层看似简单的涂层,实则是电池安全的“隐形装甲”。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设计中,表面处理工艺直接关乎电池的耐腐蚀性、防火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常规漆膜结构采用三层复合体系,并针对特殊需求增加功能性涂层。

一、常规三层漆膜结构
  1. 防腐底层(20–60μm)

    • 材料类型

      环氧电泳漆(主流)、聚氨酯底漆或丙烯酸酯电泳漆。

    • 核心作用

      隔离金属基板(如铝合金)与外部环境,防止电化学腐蚀。

    • 工艺控制

      电泳时间、电场强度、溶液浓度精准调节,确保厚度均匀性(±5μm)。

  2. 底漆层(过渡层)

    • 创新材料

      酸改性聚丙烯+环氧固化剂的双组分体系。

    • 关键特性
      • 固化温度低(135–150℃),避免高温损伤电池材料;

      • 耐氢氟酸强度>5.0N/15mm(抵御电解液泄漏);

      • 成型性≥6.5mm(适应电池包深冲压变形)。

  3. 粉末涂层(50–400μm)

    • 材料选择

      聚酰胺、聚酯或环氧粉末涂料,表面粗糙度15–60μm。

    • 功能设计
      • 机械防护:抵抗碎石冲击和摩擦;

      • 绝缘增强:击穿电压>1.0kV(防高压击穿)。

二、特殊功能涂层:防火与隔热
  1. 防火涂层(3–7mm)

    • 膨胀型防火涂料

      遇火膨胀20–50倍,形成碳化隔热层(如B涂料、F涂料)。

    • 施工挑战
      • 需双组分供料系统(如固瑞克XM系列);

      • 烘烤温度敏感(>120℃易过度膨胀);

      • 材料利用率仅50–80%。

  2. 有机硅涂覆层(替代传统蓝膜)

    • 双组分配方A组:甲基乙烯硅橡胶+阻燃粉(20–40%);

      B组:异氰酸酯+含氢硅油(50–70%)。

    • 优势

      耐-40–200℃高低温、阻燃等级UL94 V0,且厚度仅为蓝膜的1/3。

  1. 隔热防护层

    • 气凝胶毡

      导热系数0.013W/m·K,用于电芯间隔离(如东风日产ARIYA);

    • 相变材料(PCM)

      相变潜热≥180kJ/kg,吸收热失控瞬间能量。

三、性能验证体系:从实验室到量产测试项目标准要求

附着力

百格法(GMW14829)

0级(无脱落)

抗石击性

GMW14700

无露底、开裂

绝缘强度

JISC2110-1

击穿电压≥1.0kV

气密性

IP67

泄漏量<0.1Pa/min

四、行业创新趋势
  1. 超薄涂层技术
    • 热固性树脂涂覆层(<10μm)替代传统基材层,使电池包装总厚度降至40–120μm。

  2. 一体化固化工艺
    • 底漆与粉末涂层同步固化(150℃/30min),减少工序并降低能耗。

  3. 绿色材料应用
    • 水性/无溶剂防火涂料,VOC排放降低90%(如F涂料)。

五、设计规范建议
  1. 材料选型
    • 高寒地区:环氧电泳漆+聚氨酯面漆(耐-40℃脆化);

    • 快充车型:增涂防火层(≥3mm)+气凝胶隔热。

  2. 工艺控制
    • 防腐层厚度>30μm,粉末涂层粗糙度<30μm(优化液冷板贴合性);

    • 防火涂料喷涂距离200–300mm,避免流挂。

  3. 检测认证
    • 100%气密性检测(限值严于行业10倍,如上汽通用奥特能工厂)。

从防腐底漆到膨胀型防火层,电池包漆膜已从单一防护升级为“电化学隔离-机械防护-热安全”三位一体的复合系统。未来,随着固态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涂层技术将向更薄、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突破。

终极挑战:当涂层厚度每减少1μm,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0.1%——如何在安全与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工程师的永恒课题。

此外,电池包的漆膜处理也可以参考汽车油漆的分层方法,并非固定为“底漆+清漆+面漆”三层,其结构会根据工艺标准、车型定位及性能需求有所不同。

汽车油漆的层数根据工艺复杂度可分为3-5层,原厂标准工艺通常为4层(底漆→中涂→色漆→清漆),珍珠漆车型则为5层。

  • 防锈防腐

底漆层通过电泳工艺形成金属保护膜,是整车防腐的关键(如大众汽车承诺12年车身无锈穿)。

  • 外观质感

中涂漆提升平整度,色漆决定颜色,珍珠层(若有)赋予特殊光学效果,清漆增强光泽和硬度。

  • 耐用性

清漆层的耐候性(抗紫外线老化)和抗刮擦性(铅笔硬度测试)是衡量油漆质量的重要指标。

--END--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用于技术分享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感谢关注!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5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1、独家 | Ansys Fluent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热仿真从入门到精通28讲-2023年课程安排(电池包热仿真)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