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组织各地开展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优秀案例引领作用,本系列将陆续刊发相关精品工程案例。
G327山东省菏泽段精品工程建设项目
G327连固线菏泽段1949年通车,是山东省“老牌”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也是菏泽市“巨东经济带”的交通大动脉。自G327连固线菏泽段精品工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的指导下,菏泽市从精细化入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上下联动、协助配合,取得了安全提升、效率提高、群众满意的喜人成效。
路域环境
一、精准“把脉”:破解平原干线“安全顽疾”
G327连固线是菏泽市境内东西里程最长、跨县区最多的国道,G327连固线菏泽段精品工程建设路段全长118.9公里,设计速度80km/h,是以双向四车道为主的一级公路,每天要承载33420辆标准车的通行压力,其中货车占比超63%,是客车的两倍。更特殊的是,45%的路段穿城镇而过,沿线有47处大型平面交叉口、170个中央分隔带开口、626个路侧接入口,接入道路如同密布的“毛细血管”,既滋养着城镇发展,也潜藏着通行安全的巨大压力。通过分析近三年的交通事故数据,51.2%的事故发生在平面交叉口,穿城镇路段事故率远超非城镇段,仅龙堌镇8%的里程就占了全路段26%的事故。
经深入排查后,全线问题清单逐渐清晰:穿城镇路段机非混行、路宅无隔离,行人与货车“抢道”;平面交叉存在渠化不佳、角度不合理、通视不良等问题;中央分隔带开口过多,行人及车辆横穿点多、秩序乱等现象;部分交通安全设施老化……这些“痛点”成为精品工程建设的靶向目标。
公路、公安两部门联合研判
二、靶向“施治”:织密立体防护的“安全网”
针对G327龙堌镇这一事故多发段,菏泽市按“一点一方案”进行了重点分析和处置,多部门联合对主要事故致因分析归纳为6个方面:一是交通流量大、货车比例高,大货车体积大、机动性差、刹车距离长,且存在视觉盲区,增加了自身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风险;二是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存在非机动车逆行、占用机动车道行驶、违法载人、不佩戴头盔等现象,机动车违规停车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交通秩序混乱;三是交叉口间距小,中分带开口多,机动车转弯与非机动车、行人穿越等交通冲突点密集,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四是路侧缺乏有效路宅隔离设施,导致车辆、行人可随意穿行,加剧了交通混乱;五是交叉渠化有待进一步加强。交叉口处多为“1条左转专用车道+1条直行兼右转车道”,划分方式与实际交通流不匹配,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安全和效率;六是城镇衔接过渡段缺乏必要的标识和速度管控措施,驾驶员不易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并采取减速措施。针对上述原因,菏泽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施提升方面。一是将双向四车道优化调整为双向六车道,并增设机非隔离、非机动车道和路外停车位;二是优化中央分隔带开口及侧分带布局,减少路侧干扰,提高通行效率;三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大型平面交叉口车道划分,采用彩色路面布设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四是支路口按右进右出方式布设交通安全设施;五是综合考虑中分带宽度限制、通透性、美观性与安全性,增设新型SBm级护栏。
2.秩序管控方面。一是根据平面交叉渠化方案增设左转专用信号,多个信号灯进行绿波带联动控制,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二是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沿线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三是加强对非机动车逆行、骑行者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劝导和查处力度。
3.协同共治方面。因3段事故多发路段均位于巨野县龙堌镇,与沿线镇政府积极协调,一是配合做好非机动车道的清障和沿线居民、商铺及企业的协调工作,包括清除绿化植被、花池、变电箱及电线杆等障碍物;二是主导实施人行道整治工作,对沿线商铺门前路面进行全面修复与改造,确保与非机动车道协调一致;三是做好穿城镇路段绿化美化工作,在侧分带种植优质苗木;四是在穿村路段提升改造的同时,做好强弱电路提升改造工作。
龙堌镇提升前(双向四车道)
龙堌镇提升后(双向六车道)
龙堌镇机非分离
龙堌镇人行横道建设
三、全面“提升”:将分类分级处置覆盖全路段
对穿城镇路段,如皇镇、辛集、吕陵、姚寨、李集、沙土等路侧干扰严重的非事故多发路段,在完善衔接过渡段安全设施、优化中央护栏开口布局的基础上,主线由四车道调整为六车道,增加机非隔离设施和非机动车道,路侧条件受限路段增设路宅隔离设施;对于路侧干扰相对较轻的非事故多发穿城镇路段,如绳庄、新庄、刘庄等,主要提升措施为完善衔接过渡段安全设施。
吕陵街道提升前后对比
对平面交叉口,根据规模及被交路情况分类,分为大中小三类。一类是大型平面交叉,共有47处,主要提升措施为渠化设计缩减路口面域,固定冲突点,对11处十字交叉采用“偏移对向车道分界线+压缩车道宽度”的方式开辟专用左转弯车道,对2处小角度交叉和2处特殊交叉实施了“微小改造工程”,对部分穿城镇路段平面交叉增设了“非机动车过街通道”;二类是中型平面交叉,主要提升措施为完善警告标志、渠化标线、道口标柱、让行标志标线,清理通视三角区遮挡物,在视距保障困难或事故相对较多的平面交叉路口增设了支路哨兵系统;三类是小型平面交叉,封堵中分带开口,全部按“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施划标线,在中分带设置向右通行线形诱导标,被交路一侧完善道口标柱及让行标志标线,清理通视三角区视距遮挡物。
小角度平面交叉(曙光路路口)提升前后对比
对交通安全设施,主要着力于提升“四个”体系,一是系统、连续、明晰的指路标志体系,处理好穿城、共线、拐点、多路径问题;二是连续、健全的视线诱导设施体系;三是防护能力满足需求、连续、端部处理得当的防护设施体系;四是连续、明晰、与交通组织相适应的路面标线体系。
四、协同“共治”:凝聚多方联动的“合力”
“精品工程能建成,靠的是‘众人拾柴’”,建设伊始,市政府成立由副市长任指挥长的指挥部,交通、公安及沿线乡镇拧成“一股绳”,建立联合排查、治超、巡查等六大机制,每月召开调度会,现场解决难题。
建设过程中,公安部门升级53处监控点位,实现“违法抓拍、精准布控”一体化;交通执法与交警联动治超,出动900人次查处118辆超限车,涉货车事故下降15.34%。通过组织沿线乡镇现场观摩,相互学习,极大调动了提升改造穿城镇路段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沿线乡镇政府把G327连固线精品工程建设作为优化城镇环境、提升整体形象的一次机遇,从初期的不理解,到主动“加码”,如鲁西新区吕陵镇追加投资整治人行道和电杆迁改,巨野县龙堌镇同步实施雨污分流、绿化美化等。
五、蝶变“新生”:从“平安路”到“幸福路”
如今的G327菏泽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整体通行能力提升30%,穿城镇路段高峰通行时间缩短40%,事故多发路段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33%、75%、17%,社会效益显著。更珍贵的是群众的“口碑”,2024年10月,巨野县龙堌镇和鲁西新区吕陵镇等乡镇政府和沿线十余个行政村自发给市县公路中心送锦旗。
车行G327,伴着牡丹盛景,坦途伸向远方。这项“精品工程”不仅守护着往来行旅的平安,更是串联起城镇发展脉搏的桥梁,成为菏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脉”。展望未来,菏泽市将紧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以G327连固线菏泽段精品工程为起点,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与产业、城镇、物流等深度融合,为全省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菏泽力量,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责编丨樊梓嘉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