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熠熠凡星 |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诗篇(五)

熠熠凡星 |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诗篇(五)

近日,动力总成事业部举行“熠熠凡星”颁奖仪式,对来自一线的50名员工进行了表彰。他们立足岗位,做优本职,奉献忠诚、智慧和汗水,以实干诠释解放动力人的责任和担当,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着不平凡的诗篇。我们一起走近这群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曹 真

锡柴工厂 多技能工

曹真的工位在6DM装配车间总装工段新内装二班,每天面对的是连杆设备的嗡鸣、冷却器拧紧机的报警声。这些声音里,藏着他琢磨改进的心思。

下班铃声响过,他没走,和工程师蹲在设备旁翻程序清单。单步运行的程序被拆解开,能同步走的步骤重新编排,试到第七遍,节拍跳到了100秒。伺服位置得再调,他握着操作杆一点点挪,看显示屏上的数值稳定在标准区间,抬头时窗外已黑透,衣服后背的汗渍凉透了。

天然气空压泵的进油管总成,每天总要两个人提前一个半小时部装。他拿着图纸找设计员,指着重叠的安装步骤说:“这里能合并成一个预装工序。”改后的图纸让这段工作省了下来。铜垫圈渗漏的事更磨人,试漏时气泡总在接口处冒,他去其他工段看了同类型机器,回来递上建议:“换成组合垫圈试试,密封面更贴合。”换上新垫圈后,冷试、热试再没出过渗漏。

轴承压装时,操作工常拿不准摆放角度。他跑去找信息运维组,画了张简易流程图:“能不能做个网页,输入型号就跳出标准位置?”网页做好了,他又盯着加了视觉防错软件,屏幕上红框变绿的瞬间,操作工不用再反复核对了。精英版冷却器拧紧机报警率飙到90%,他搬了张凳子坐在旁边记,哪颗螺栓总卡壳、哪个角度容易偏,记满两页纸后找工艺员:“程序里的扭矩曲线可以再缓一点。”

车间的灯光每天在他身上移过,工装口袋里的扳手磨得发亮。曹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手里的活儿,再熟也能再细一点,再快一点。

丁 彪

锡柴工厂 装配钳工

6DX车间总装工段的改装区,丁彪的声音常混在扳手声里。作为内装一组的装配钳工,他接的活儿多是急单,646台改装发动机在2025年上半年下线,装调环节没出一个岔子。

改装任务下来,他先在白板上画出产计划,哪批先装缸体,哪批后装管路,标得清清楚楚。零部件堆在料架上,他按装配顺序分成小堆,贴上手写标签:“这堆上午装,那堆下午用。”新来的同事怕出错,他就把检查要点写在纸条上:“飞轮壳螺栓要分三次拧紧,第一次30牛,第二次60牛,第三次90牛。”跟着做的人,返工率降了不少。

他的抽屉里锁着两本笔记本。一本记着27项拆装标准作业,是对照返修报表和常换零件一点点攒的,哪颗螺丝用几号扳手,哪个插头要先拔卡子,写得像操作指南。另一本记着10种性能常发问题,比如“启动困难先查油路压力”“怠速不稳看传感器接线”,同事遇到麻烦,翻开就能照着排查,发动机一次性修复的概率高了很多。

算成本的账,丁彪记得比谁都细。排气管套管原来要两个人抬着套,他找了根可调节的支撑杆,一个人就能稳住套管,单台装配时间省了1小时,还省了200多元材料费,半年下来攒了7.8万元。改装车换下来的机油,他看着可惜,琢磨出过滤沉淀的法子,过滤后能再用,单台省1500元,一年下来能省15万元。

傍晚的车间,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检查工具是否归位,料架是否摆齐。手里的扳手换了好几把,每一把的手柄都磨得贴合掌心,就像他把改装这活儿,磨得越来越顺。

钱飞来

锡柴工厂 数控机床调整工

M缸盖三组的加工线旁,钱飞来的蓝色工装袖口总沾着机油。6SM6缸盖产能提升那阵子,他蹲在机台旁的时间比坐下来喝水的时间还多。

NC程序里的工步,他逐行看。哪个工序等待时间长,就把测头测量挪到换刀时同步做;哪个参数进给慢,就微调转速,试了二十多次,瓶颈工序的节拍压下去了,整线每天多产出12台缸盖。清洁度改造时,他跟着安装队盯了三个通宵,设备管道的接口处,他总伸手摸一摸,“这里密封胶要打匀,不然铁屑会掉进去”。试运行时发现清洗液流量不稳,他半夜联系设备员,调大了泵体压力,缸盖清洁度抽检合格率从91%提到了99%。

6SM6高产缺人手,他把自己的操作笔记抄了13份,每个新员工跟着他练时,他站在旁边数:“测头校准要等3秒再动,切削液要对着刀刃冲。”学员上手后,他还在机台旁贴张纸条,写着“今日注意:第5工序刀库换刀要慢推”。

M缸体智能改造时,厂家带来的测头程序在车间设备上跑不起来。钱飞来拿着程序清单,对比工厂的系统构架,一行行标出错位的指令。厂家技术员急得满头汗,他说:“我来试试。”连续五天晚上,他对着编程手册改,遇到跳转指令卡壳,就打电话问其他车间的技术员,第七天早上,程序终于在9台加工中心上稳定运行,屏幕上跳出“测量合格”的绿色字样时,他揉了揉熬红的眼睛。

日常的改善更碎。MHOP140堵片压装总歪,他在工装加了个定位销;T4009丝锥总断,他把进给量从0.2mm调到0.15mm;MHOP120设备停台多,他统计了一个月的故障记录,发现是润滑脂加注不及时,于是在操作卡上添了“每2小时加一次脂”。这些改动写在车间的改善看板上,字不大,却让加工线每天少停台2小时。

张 良

锡柴工厂 装配钳工

6DL外装一组的装配线,张良闭着眼都能摸到每个工位的工具。二十多年下来,他手上的茧子换了好几层,工位上的改进也攒了一摞记录。排气管垫片薄得像纸片,0.3毫米,稍不注意就放反。他看着操作工一次次返工,找了块钢板,铣出个和垫片一样大的槽,槽底钻了个小孔,取垫片时对着孔一吹,就知道正反面了。这个定量取件机构安上后,垫片再没装错过。

跨流水线搬物料,曾是车间的难事。两个人抬着沉重的部件走,脚下的线体还在动,不安全。张良盯着流水线的间隙看了三天,画了张草图:“做个带滚轮的通道,一头连这边线体,一头搭那边工位,物料自己滑过去。”用卡拉酷力原理做的智能通道装好那天,操作工们站在旁边看物料稳稳滑过去,有人拍了下他的肩膀:“老张,这招绝了。”

缸盖搬运原来靠人推,用完的托盘堆得像小山。他在地面找了个3度的斜坡,焊了个滑移架,托盘装着缸盖滑到下一个工位,空托盘顺着另一边的轨道滑回来,不用人管。现在,这条线的缸盖周转效率快了5倍,原来堆托盘的地方,能再摆两个料架。

他的记事本里,记着120项改进,从“第3工序扳手挂钩太高”到“第78工序防护套易脱落”,每项后面都跟着“改法”和“效果”。新员工来,他就翻开本子:“你看,这处改了后,每天能省20分钟。”

车间的灯亮了又灭,张良的工作服后背印着淡淡的汗碱。他说:“干久了就知道,生产线就像人,哪不舒服,摸准了,小改一下就顺了。”

元封成

锡柴工厂 副班长

装配车间涂装组的线外工位,元封成的手套总带着点漆料的味道。13年下来,他对发动机哪些部位需要重点防护,比谁都清楚。

飞轮壳防护原来用565×220的壳罩,一套成本不低。他拿着旧壳罩比划:“其实只要护住轴承位就行,其它地方不用包。”找供应商定制了小一号的塑料套,又把用过的封口套洗干净再用,单台防护材料成本降了2.315元。核算员说:“全年算下来,能省11.7万元。”他摆摆手:“不是为了省钱,是没必要浪费。”

L系列发动机外观检查总出小问题,补漆时总有些死角漏刷。元封成拿着手电筒,围着发动机转了几十圈,记下来11个死角:“油底壳和缸体接缝处要蹲下来看,排气管背面得垫着看。”又标出7个清洗不到位的地方、17个易碰伤的点位,整理成“35处关键补漆清单”,贴在工位旁的看板上。新员工照着做,外观抽检再没出过“漏补”的问题。

他的工具箱里,旧抹布总被剪成小块,用来擦小部件的漆痕;废弃的防护套洗干净,挑能用的再套在小零件上;补漆用的小刷子,毛磨短了就剪齐了再用。有人说他太细,他说:“涂装这活儿,差一点漆就可能生锈,省一点料就积少成多。”

每天下班前,他都要检查防护材料是否归库,补漆工具是否洗净。13年的晨光夕阳,把他的影子投在涂装线上,和那些等待防护的发动机一起,慢慢成了车间里熟悉的风景。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