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5,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对煤科出版而言,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砥砺奋进的逐梦征程。今天站在煤科出版成立1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顾期刊工作的发展之路,那些拼搏的日夜、突破的时刻、奋进的足迹,如同一幅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值此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拾光·期迹”栏目,以系列图片展播的形式,分享十年来煤科出版的期刊成就。
第五期
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
引领煤炭期刊数字化转型
10年来,煤科出版紧跟数字时代浪潮,以“传播煤炭科技之声,赋能煤炭科技创新,讲好煤炭科技故事”为使命,秉持“集群化发展、数字化出版、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思路,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构建起了覆盖知识生产、传播、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出版生态。在内容生产环节,通过数字采编系统实现稿件审理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在传播环节,打造 “期刊 + 网站 + 新媒体” 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在服务环节,依托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知识推送、高效信息检索等增值服务。一系列实践推动期刊出版从“纸端”走向“云端”,推动前沿技术传播与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能源安全和行业创新持续注入数字动能。
推动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
建设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2014年
党中央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行业期刊的领头羊,中国煤科肩负着煤炭行业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的使命,为统筹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煤科出版成立了新媒体事业部。
2016—2017年
基于期刊文献信息的平台建设,开发了煤炭行业第一个期刊集群平台——中国煤炭期刊网,涵盖煤炭行业学术期刊60余本,实现了集期刊集群展示、在线投审稿、大数据集成检索三大功能。
2018—2021年
基于知识服务的二次平台建设,将中国煤炭期刊网升级为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www.chinacaj.net)。经过5年多的建设,平台库容和影响力持续增加。平台合作期刊已达72种,建有论文库、专题库、视频库、资讯库等8大数据库,50万余篇科技论文,1000余个专家报告视频,100万条数据可供免费阅读和下载。
2022年以来
依托期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将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再次升级打造为行业乃至能源领域内的“数字能源智库”。数字能源智库将集行业数字图书馆、融媒体中心、学术交流平台、科技信息发布平台、高端人才孵化基地、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各种功能于一身,通过打造数字出版产业生态链,提升科技期刊集约化、数字化水平,完成从内容资源提供者向知识服务提供者的转型。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打造集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学术社区于一体,推出“专家智库”“科技前沿”“CCAJ周报”等特色栏目,通过AI推荐算法精准推送科研成果,助力行业技术转化。平台浏览量由2023年的140万,2024年增加到810万,增长了480%。“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作为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被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典型案例》收录,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8年煤炭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中国煤科期刊集群化发展、数字化出版、信息化服务转型发展典型案例被《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收录。2024年基于中国煤科期刊方阵60余年的海量学术文献及行业词库储备和“太阳石”矿山大模型,采用人工智能生成式大模型技术,通过深度训练,研发出具备智能问答、AI伴读和辅助写作等功能的煤炭领域首个应用于知识服务的AI大模型——矿山百通(MineGPT)。
构建“期刊 + 网站 + 新媒体” 的
立体化全媒体传播矩阵
10年来,煤科出版构建了覆盖“网-刊-号”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依托于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和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等行业级学术平台,建设智能矿山网等行业级网站平台;创办了“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洁净煤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智能矿山”等多个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知乎、B站等新媒体传播矩阵。
期刊新媒体传播矩阵具备强大的全媒体影响力,《煤炭学报》公众号位列中国期刊微信传播力Top10,年均阅读量100余万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B站、微博等平台年均推送作者成果解读、研究快报等专题内容5000余条,单篇最高阅读量达10万+,并制作短视频、动画解读复杂科研成果。开设的众多专栏和发布学术讲座,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次,扩大论文成果显示度的同时提升作者学术影响力。
与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与主流媒体平台合作
扩大成果国内国际影响力
在推动煤炭行业学术成果传播的征程中,煤科出版积极开拓进取,与众多国内外知名数据库达成深度合作。在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维普、CSCD、百度学术、Scopus、Wos、Ei、Doaj等数据库实现全文收录。通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中国知网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平台等,遴选优秀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面向海外宣传推广,提升煤炭成果在国内外的显示度以及引用率。通过开放获取(OA)模式让更多科研工作者能便捷获取煤炭学术资源,推动中国煤炭研究成果全球共享。借助人工智能翻译工具翻译为英、西、俄、日、葡、阿、马来7种语言,以《中国煤炭科技论文荟萃》形式出版。同时与国际知名平台共同制定国际传播推广策略,将中国煤炭科技的研究成果推广至全球,促进科技信息的全球共享,提升中国煤炭科技的国际化影响力。
同时,积极拥抱主流媒体,借助其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将煤炭论文中的关键成果、创新技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传播。多篇重磅论文成果和会议活动被新华社、凤凰网、百度学术、腾讯网等媒体报道,各类专题研究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10年来,科出版以数字化转型为笔,在科技传播的画卷上镌刻下深刻印记,从推动行业打破纸刊时代的边界,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出版生态,到为百万科技工作者打造高效便捷的成果展示平台,我们不仅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更是科技工作者的“同行者”,成果传播的“赋能者”。站在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融合应用,构建更智能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让优质成果实现“精准快速抵达”,让科学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往期回顾丨点击标题阅读原文
RECOMMEND
煤科出版十周年(4)| 构筑煤炭科技创新知识宝库 服务国家能源安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智能矿山》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ine
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邮发代号:82-476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