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水泥行业总体呈现出“需求弱势不改,价格前高后低,效益同比改善”的运行特征。一季度,行业实现了良好开局。基建领域在专项债等提前发力支撑资金需求,持续推动基建投资对水泥需求修复,需求下滑幅度较去年有所收窄,库存水平也好于去年同期,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有较大上涨,效益回升明显。但进入二季度,表现差强人意。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下游工程项目和搅拌站开工不足,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同时受部分企业错峰执行不到位,也未有落实按批复产能生产,跨区低价冲击增加,价格加速下跌、跌幅超出预期,多地价格大幅回落且降至低位,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增大。从盈利状况来看,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预计达到150-160亿元,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全行业亏损11亿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显著的扭亏为盈。这一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煤炭价格的下降和一季度水泥价格的阶段性回升。
一、
水泥需求侧:需求弱势不改
2025年上半年水泥市场需求延续近三年总体下降走势,但降幅有所减缓。从下游需求分析,下游需求疲软主要受房地产深度调整影响,叠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有所放缓,基建拉动不足及区域结构性失衡,导致水泥行业面临持续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同比下降4.3%。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5.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6%,低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7万亿元,同比下降11.2%,较去年同期扩大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3.3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1%;房屋新开工面积3.0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02万亿元,同比下降6.2%。
分区域看,上半年全国六大区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居前的是东北、华东和西南地区,分别下降6.5%、6.5%和5.3%。降幅最小的是中南地区的1.58%。
31个省市中,有5个省水泥产量同比增长,西藏、新疆、河北、宁夏、广东,分别增长7.67%、5.07%、4.59%、3.99%和1.09%。有26个省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省份是北京、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和山东,分别下降20.66%、14.33%、12.1%、11.74%、11.72%和10.66%。
二、
供给侧:限产前紧后松,库存前低后高
上半年,除东北地区外,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大部分省份错峰生产执行情况欠佳,执行率不足,限产前紧后松,库存前低后高,叠加需求下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陷入"错峰生产失灵"困局。
一季度全国大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通过精准调控,错峰生产计划天数同比增加5%-10%,动态调节生产,减少供应量,库存总体在合理区间运行,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市场稳定,但进入二季度,由于3月市场需求表现尚可,4月起核心地区企业对错峰生产执行有所放松,错峰生产执行率不足,且需求下降超预期的疲软,导致库存逐步上升至高位。
三、
价格走势:前高后低,加速下跌
上半年水泥市场价格行情总体呈现“前高后低,加速下跌”的走势。根据CCA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386元/吨,同比增长5.4%。
具体来看,一季度价格走势小幅回落,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略超预期,企业通过错峰生产有效调节供需;但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价格持续回落,环比一季度下跌20元/吨,跌幅超出市场预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单月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30元/吨,导致多地水泥价格再次跌破企业成本线,再次发生“超跌”现象。
二季度水泥价格连续下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是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的持续下降。传统旺季受资金短缺和连续雨水天气影响,市场需求明显不及预期,同比大幅下滑。据数字水泥网监测,5-6月全国水泥出货率持续低于50%,表现较好的地区企业出货率仅达4-6成,较差区域甚至低至2-3成,导致价格支撑力严重不足。
二是水泥市场供给端的收缩不足。尽管各地区有错峰生产计划,但一些地区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还有一部分地区制定的错峰生产天数,存在日产能严重超产问题,不足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导致多地区价格降至低位。二季度除东北地区外,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大部分省份错峰生产执行情况欠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
三是煤炭价格下降,成本下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煤炭价格持续下降使得生产成本下降,企业为保持竞争力,加速了水泥价格下跌。根据数字水泥网监测,煤炭价格下降普遍使得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20元左右。
上半年价格走势表明,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企业开展行业自律与错峰生产的执行力度要求十分苛刻。换言之,各地区企业错峰生产执行完成率需达到90%以上,才能起到有效稳价作用,否则极易引发价格下跌风险。
从六大区域价格走势看,东北地区水泥市场表现依旧领跑全国。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上半年东北地区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477元/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84元/吨,涨幅高达21%。虽然一季度末东北地区水泥价格曾出现大幅回落,但企业通过开展行业自律和强有力的错峰生产措施,价格仅在底部维持三周便实现快速回升。二季度至今,水泥价格持续在高位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再次为全国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调控范例。
华北地区水泥市场价格呈现“先稳后弱”的走势。上半年区域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维持在379元/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具体来看:一季度末,京津冀地区主导企业尝试大幅推涨水泥价格,但受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等多重因素制约,价格推涨未能有效落实,二季度价格回落至推涨前水平。数据显示,一季度华北地区均价为368元/吨,同比微涨3%;二季度均价回落至367元/吨,同比小幅下滑1%。
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上半年,华东地区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381元/吨,同比小幅上涨5.4%,与全国整体涨幅基本持平。分季度观察,一季度华东地区水泥价格表现相对坚挺,但二季度开始持续回落,整体走势低于市场预期。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错峰生产执行力度不足,尽管6月错峰生产执行力度有所加强,但受强降雨天气、以及长江中上游低价水泥冲击影响,价格仅是短暂反弹后又重回下行通道。
中南地区水泥价格普遍承压下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区域水泥市场均价报收377元/吨,同比下滑5.9%,降幅为21元/吨。二季度以来,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重点市场均呈现持续探底走势,价格探底的主要原因包括:需求持续疲软、错峰生产执行率不足,跨区域低价水泥流动,以及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价格竞争策略。
西南地区水泥价格走势呈"高开低走"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区域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363元/吨,同比上涨28元/吨,涨幅8.5%。年初市场表现相对稳健,一季度价格维持在全国较高水平,但二季度出现明显回落,环比下降37元/吨。当前西南水泥市场面临的核心困境在于:终端需求持续疲软严重削弱了行业自律的执行基础,即便主导企业竭力维护市场秩序,但在需求端持续不振的大环境下,企业稳价或提价的信心明显不足。
西北地区水泥价格呈现稳中趋弱态势。上半年,西北区域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376元/吨,同比小幅下降2.5%,成为全国六大区域中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地区。价格下行主要源于宁夏地区市场的阶段性秩序失控,据数字水泥网监测,一季度宁夏地区市场行情维护较好,价格“崩盘”发生在二季度末,PO42.5散装水泥出厂价跌到160-170元/吨。5月份部分企业为增加销量,错峰生产执行不力,且采取了激进的市场竞争策略,导致宁夏自治区水泥价格普遍跌破成本线。下跌态势连带影响了甘肃、陕西和青海等周边市场价格,均出现不程度的回落。
从分省数据来看,在31个省份中,上半年水泥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有6个省份,分别是陕西、内蒙古、江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宁夏地区,达到13.21%;其次是山西、青海地区同比下滑在6%-7%;其余省份跌幅较小,均在3%以内。同期,水泥价格呈现上涨的共有25个省份,其中,同比涨幅最为显著的是辽宁和黑龙江地区,达到27.51和20.79%;吉林、安徽、广西、四川、云南地区同比涨幅超过10%。
四、
效益:半年虽实现扭亏,但全年压力巨大
一季度,行业实现了良好开局。水泥行业企业在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强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反内卷”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效。需求端下滑幅度减缓,价格同比实现回升,叠加煤炭成本下降带动成本下移,行业对比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随着水泥价格的快速下降,跌幅超出预期,多地价格大幅回落且降至低位,多地水泥价格再次跌破企业成本线,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增大。行业企业盈利能力环比出现明显走弱趋势。
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预计达到150-160亿元,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全行业亏损11亿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显著的扭亏为盈。这一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和一季度水泥价格的阶段性回升。然而,进入二季度末,行业形势急转直下。6-7月,行业出现了明显的"量价齐跌"现象,这一严峻形势使得上半年积累的盈利优势被快速削弱。下半年行业盈利压力依然巨大,需要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
7月份多家水泥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对比去年上半年盈利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均表示,业绩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同比明显下降,水泥和熟料平均售价同比有所提升。
五、
进出口:出口量增加明显
根据海关统计,2025年1-5月份我国水泥出口216万吨,同比增长2.2%,熟料出口101万吨,同比增长365%。出口量增加明显。
加大水泥出口量成为缓解供需矛盾和“反内卷”的有效途径。由于国内水泥需求持续下降,更多的水泥企业开始通过增加出口量来缓解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据报道,6月份,天瑞水泥3.6万吨水泥发往中美洲国家;金隅冀东双鸭山公司水泥产品出口俄罗斯;西藏高争水泥首次出口尼泊尔。
六、
下半年展望
下半年水泥需求难改下行趋势,需求不足依旧伴随全年,行业盈利优劣取决于供给变化,价格修复更依赖供给侧政策执行力度和企业的自律行为。
7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要求会员企业完成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的统一。旗帜鲜明“反内卷”政策有利于推动错峰生产刚性执行,并推进跨区域联动错峰,强化“产能双控”,做实所在区域复价。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机制,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水泥市场供需平衡。如企业积极的按备案日产能和年产能力组织生产,供给端有望迎来实质性减量。产能利用率也有望快速回升,从53%提升到70%左右的较好熟料利用率水平。叠加错峰生产执行到位,行业效益有望持续快速改善。
来源:CCA数字水泥网
数字水泥网
ccaszsn
数字水泥网为中国水泥协会官方网站,是水泥行业权威性的信息资讯平台,作为网络媒体和咨询研究机构,为国内外广大水泥企业用户、证券机构、国内外投资机构提供了大量全面、及时、有效、权威的信息服务、已成为业内有广泛影响力的水泥行业专业性网站。
我知道你在看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