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市场明显活跃起来了,在经历了‘小阳春’后,也并未大幅回落,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原先是成交淡季的6月,今年也有不错的成绩,资金较为充足的置换客群占比提升。”
“我们项目平均一天来访量有100多组,工作日一天也能卖出7~8套,周末需要排号看房。”
7月中旬,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与多位北京地产从业者交谈时了解到,在“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下,2025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走出了上扬行情。
一组数据印证着他们的感受。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签数据,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网签量累计达90035套,同比增长20.4%,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新房市场同样表现亮眼,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5年上半年北京新房成交18563套,同比增长23.89%;成交金额1459.9亿元,同比增长29.7%。
“2025年以来,北京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整体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修复态势。”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去年9月30日北京出台多项楼市新政,包括非京籍家庭在京纳税或社保年限放宽、下调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等,显著降低了购房成本,市场逐步得到修复。
不过,这份上扬的热度并不均衡。有具有区位和价值优势的楼盘在上半年销售额破87亿元,去化率超90%;也有楼盘在过去1年时间里去化率不足30%,销售额在数亿元徘徊。
曹晶晶坦言,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分化更趋明显,好城市及好房子项目继续保持较好去化。对于北京来说,上半年楼市整体表现平稳,但不同项目也存在很大区别,“从各区新房市场来看,朝阳、昌平、海淀、顺义、丰台新房销售面积均超过25万平方米,是主力区域。从热销项目可以看到,区位配套较好的高品质改善楼盘去化较好。”
━━━━
成交上扬背后
站在售楼处沙盘前,董女士终于签下了心仪已久的改善型住宅认购书。就在一周前,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附近的一居室以高出预期3%~5%的价格火速成交,一周时间完成“卖旧买新”的置换操作,成为北京房地产市场流动性提升的鲜活注脚。
董女士已年逾六旬,她告诉记者,“卖掉的这套房子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属于典型的‘老破小’。由于没有电梯,家在4楼,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上下楼越来越费劲;加上住了30多年老房子,也想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于是,从去年中旬便下定决心置换,但是房子挂出近3个月后问询者一直寥寥。”
“去年9月之后,看房人就多了起来,不过由于价格因素一直没有达成协议。直到4月底,买家第一次来看房就决定买下,连价格都没怎么谈,唯一的要求就是家具和家电一同打包出售。”董女士并没有研究过楼市,但在她看来,购房人的快速决断或许是北京房地产市场回暖的表现。
受此影响,卖房后的董女士选择加快速购置新房,并同样在第一次走进某新房楼盘后签下了认购书。
这样快速完成购房的案例在今年上半年的北京楼市并不罕见。一名北京市朝阳区的房产中介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不少老业主卖旧房就是为了买新房来改善居住环境,所以一旦有人出手就会较快达成协议;不少刚需客户则是判断价格已经触底,购买后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负担而选择此时买房。”
“通常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是成交高峰,之后会趋于回落。不过,今年二季度的成交情况却较为平稳。”上述房产中介机构人士向记者坦言,就我们区域而言,目前的购房客户中,“90后”的刚需客户占比较大,看房效率也比较高,有不少看房两天就决定购买的。
不少新盘销售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25年上半年市场明显活跃了起来。
“仅‘五一’期间,龙湖·观萃北京项目就销售了28套,约1.54亿元”“招商序开放5天有2000多组客户到访,5月4日正式启动冻资,首日冻资已超过160组”“嘉华天珺5天累计吸引到访客户超500组,新增认购17套。”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从各月情况来看,北京3月出现“小阳春”行情,当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近5成,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修复态势,成交同比增长15%。二手房成交保持较高活跃度,5月以来市场热度略有下降,但整体保持平稳,6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1.5万套,相比去年同期微增1%。
━━━━
楼市分化更趋明显
成交量上扬背后,“以价换量”态势也在持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4月~6月,北京二手房价格已连续3个月环比下跌,6月二手房价格同比去年同期下跌5.17%;5~6月,北京新房价格也连续2个月环比下跌,6月新房价格同比去年同期下跌4.1%。
在新房市场上,分化则更趋明显。
根据公开数据,和樾望雲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87.33亿元的成交金额和8.3万平方米的成交面积,是2025年上半年北京楼市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的“双冠军”;和樾玉鸣、颐海澐颂项目也分别销售了58.35亿元和54.35亿元。详细来看,上述3个项目的定位都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高端楼盘。和樾望雲、和樾玉鸣的参考均价都在10万元以上/平方米,颐海澐颂的参考均价也为9.3万元/平方米。
2025年上半年,存在争议项目也不少。
北京市朝阳区某项目本该在5月底开盘,却传出了“由于认筹不足,延期开盘”的消息,到了6月,该项目开盘即官宣销售了21亿元,又被质疑真实网签仅42套,销售额应为4.4亿元,与宣传不符。截至7月初,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的某项目开盘后千余套房子只卖了个零头,成交额3.25亿元,为了向“好房子”靠拢,该项目主动调整设计方案,又遭遇了退房;大兴区的另一项目取证快9个月,项目累计网签189套,去化率仅26.5%。
对此,曹晶晶表示,目前北京市场刚需普遍通过购买二手房解决居住问题,今年前5个月500万元以下二手房成交占比超6成。而新房产品则转向满足改善性需求,房企通过优质地块获取及产品力提升,实现与二手房的差异化竞争。上半年,北京分总价段新房成交来看,1000万~2000万元新房成交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近9成,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至约19%,高端改善需求继续支撑新房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2月发布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此后,各项目积极响应北京“好房子”政策对居住品质提升的号召,后续的新房项目因此备受购房者关注。
“客户来到售楼处之后,会主动向置业顾问询问得房率是多少。” 北京某商品房项目策划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好房子”新规的出台让相关咨询变得多了起来。
有意向购房者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好房子”新规出台后,就开始关注此类新房,并着手置换。“我认为,在新的标准下这类符合新规的房子居住会更舒适,得房率也会更高,未来的流通性也就会更好。”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新房成交分化更明显,“好房子”的供应预期影响了新房的价格,成交量集中在少数热点项目,部分郊区房源在春节后出现了明显的价格调整。目前,北京市新房去化周期为28.5个月,主要受远郊高库存板块拖累,但核心区库存紧张,如海淀区上半年供应超4000套,但仍供不应求。库存高企区域如房山、密云或通过降价等方式去化,价格承压。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