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
期刊编委风采
厚植绿色底色,打造一流期刊
梁 鹏
教授
山东科技大学
梁鹏,男,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兼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工和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技术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授权专利32件,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近年来首位或主要完成人获环保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近期主要研究领域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能源环境材料、化工装备等。
邮箱
liangpeng202@hotmail.com
主要研究及应用案例
成果一:
(1)成果名称: 煤炭热解/燃烧耦合的分级转化工艺
(2)应用领域: 涉及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可用于火力发电厂、褐煤提质、高挥发分煤热解等领域。
(3)成果简介: 将循环流化床燃烧与低温热解技术组合的工艺是最为理想的煤炭分级利用过程。即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温循环热灰作为载热体使煤发生热解,产生焦油和煤气,热解后的半焦作为锅炉燃料送入炉内燃烧以生产蒸汽,用来发电和供热。本成果的优势在于1)煤热解的热源来源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灰,而且热解后的半焦在一定温度下返回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程热效率可达85%以上;2)热解反应器可以与循环流化床锅炉联合,也可以独立于循环流化床,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同时该工艺还可用于褐煤提质、高挥发分煤热解等领域;3)得到的低温煤焦油轻质组分含量高,易于进一步加工为汽、柴油和化学品,得到的燃气热值高,可用于燃气轮机发电或净化变换后作为合成气;4)可以有效利用煤中的富氢组分,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因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
(4)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分析: 对于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的燃煤电厂,只需对现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改造即可;在褐煤提质及高挥发分煤热解领域,可根据煤种特性及产品要求灵活设计。该工艺路线投资小、热效率高、降低锅炉脱硫负荷三分之一以上、经济效益好。
成果二:
(1)成果名称: 热解煤气除尘/催化改质一体化工艺
(2)应用领域: 涉及中、低温干馏及焦炉煤气的除尘技术,特别是在高温下将除尘和热解煤气中的重质焦油组分催化转化一步完成,得到洁净煤气,提高富氢气体产率。
(3)成果简介: 将颗粒床深层过滤技术和催化反应技术耦合,即利用焦油裂解催化剂作为过滤和反应介质,高温状态下的煤热解挥发分在通过催化颗粒床时,实现除尘和焦油轻质化一步完成。一方面在除尘的同时提高了煤气和轻质焦油的产率,有利于提高传统的煤热转化工艺过程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合理地利用了高温煤气的显热。此外,对于除尘工艺而言,需要定期将滤料移出颗粒床进行清灰操作(如移动床过滤器),这样催化剂的再生就可同时进行,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和对催化剂寿命的要求。项目成果可为煤炭热加工过程中煤气净化、提高煤焦油综合利用水平提供解决方案。
(4)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分析:中、低温干馏和焦化行业在满足钢铁、化工、机械等各行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现有工艺中,荒煤气在快速降温时不可避免地将煤气携带的粉尘和焦炭颗粒带入到冷却焦油中,形成难以加工和处理的焦油渣,致使煤焦油综合利用率难以提高。本成果在高温状态下,将热解气除尘、改质一步完成,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成果三:
(1)成果名称: 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治理核心吸附材料及工艺
(2)应用领域: 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吸附净化处理,以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采用自主研发的差异化活性炭材料、分子筛材料,在高效净化的同时实现有机物回收利用。
(3)成果简介: 根据挥发性有机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利用自主研发的分子筛吸附浓缩转轮、活性炭纤维等吸附剂,采取吸附回收、吸附浓缩等工艺路线,实现VOCs的回收利用。该成果属于环境污染物的吸附净化处理技术,以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问题。分子筛吸附浓缩转轮比表面积大、床层阻力低,适用于大风量废气治理场合;活性炭纤维具有吸附容量高、吸脱附速度快等优点,通常以纤维毡的形式使用,使用水蒸汽再生时再生效率很高。此外,还开发了VOCs氧化催化剂及流化床吸附回收新工艺。本成果可用于烷烃类、醇类、酮类、酯类、卤代烃、芳烃类溶剂回收领域,通过有机物的回收利用,可带来经济效益。
(4)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分析: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VOCs的排放量惊人且增长迅猛,目前已达到3000万吨/年以上。VOCs是目前公认的PM2.5前驱物,其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标准的提高,该成果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团队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低碳能源化工科研团队围绕我国化石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过程污染严重的现状,开展煤、生物质、固体废弃物等含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研发;针对“双碳”目标,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全方位着手,开发低碳能源化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验室聚焦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污染物减排等技术领域,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系列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实验室目前拥有教授、副教授、讲师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天山学者1人,青岛西海岸新区紧缺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近五年实验室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励15项,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常明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搭建绿色矿山建设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科技期刊——《绿色矿山》(Journal of Green Mine)应运而生。《绿色矿山》为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12/TD,ISSN号:2097-3357,由《绿色矿山》编辑部负责策划、出版、发行。
刊登范围
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矿山地下空间利用、绿色选冶、矿山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及节能减排、数字矿业、绿色低碳经济政策与评价等。
期刊主页
http://www.lsks.org.cn
投稿网址
https://lsks.cbpt.cnki.net/EditorAN/index.aspx?t=1
联系:常明然
电话: 010-87986452
邮箱:journalofgreenmine@163.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