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过去工人跟着机器跑,如今一键启动真高效

过去工人跟着机器跑,如今一键启动真高效

采煤机在700米井下自动割煤;巡检机器人24小时在巷道穿梭,捕捉设备异常;智能系统实时解析水文、瓦斯、矿压数据,预判风险……在皖北煤电集团招贤矿业公司,煤矿生产正在从“人海战术”向“智能驱动”转变。

“一张图”重塑生产图景

走进招贤矿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笔者看到,巨幅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将煤矿生产场景浓缩成“一张图”,从巷道掘进到装车外运,煤炭生产全链条动态尽收眼底。调度员点击鼠标,地质构造与设备状态瞬间呈现在眼前。

“过去,人工处理信息费时费力,现在‘智慧大脑’让效率倍增。”调度指挥中心技术员闫海乐感慨道。

招贤矿业公司精心构建“1+3+N”智能体系:以调度指挥中心为核心,依托高速网络、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综合管控平台,打造了采煤、机电、运输N个智能子系统,实现“全面感知、实时互联、自主学习”智能闭环。

在集控台前,操作员李毛毛向井下发出指令,采煤机随即自动运行。“以前一个班最多割4刀煤,工人跟着机器跑;如今一键启动,轻松又高效。”李毛毛说,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运行以来,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2024年以来,招贤矿业公司采煤部在减员49人的基础上,高效完成生产任务。取消夜班生产后,煤矿工人告别“两头不见太阳”的生活。在2024年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中,招贤矿业公司2306工作面被评为智能综放赛道一等级。

一个平台破解灾害治理难题

近日,在招贤矿业公司4306工作面,随着“已达设计要求,本段压裂结束,井下解除警戒”指令下达,该公司井地一体多重灾害协同治理工程圆满完成。

招贤矿业公司地质条件复杂,常年面临着顶板离层水、瓦斯、冲击地压等复合灾害威胁。

为此,招贤矿业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应用井地一体多重灾害协同治理及绿色开采技术,在地面施工贯通井,结合井下定向钻孔,进行水力压裂,治理冲击地压。新纪录由此诞生:直径127毫米套管下探815米,创国内大孔径套管下探深度之最。

该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离层水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该公司投入4000万元,完成23个抽排水孔施工,抽排离层水420万立方米,保障了多个工作面安全回采,为地质条件相似矿井提供了水害治理范本。

招贤矿业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研发了灾害监测平台。灾害监测平台融合水文、瓦斯、微震等12类实时数据,构建了多维度分析模型,每日自动生成工作面综合分析报告。当监测数据触及风险阈值时,灾害监测平台即时触发分级预警,并同步将治理建议推送至调度指挥中心及现场作业人员,实现“数据采集—耦合分析—预警发布—联动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灾害监测平台已预警灾害风险237次,响应效率明显提升,助力4个工作面安全回采。

人工巡检被“智能监管”取代

在招贤矿业公司主斜井750米皮带巷内,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滑行,电子眼紧盯设备。这个原煤运输“咽喉”曾需6人三班倒巡检,工人工作到汗透衣背仍有安全风险。2022年,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人工巡检成为历史。

招贤矿业公司选煤厂的智能化变革同样惊人:480万吨级的选煤厂仅需110人。“单班仅需15人,日处理原煤1.5万吨。”选煤厂厂长胡争取指着控制屏介绍说,“吨煤电耗降至3.1千瓦时,人均工效达4.5万吨/年。”

在招贤矿业公司井下头面,搭载人工智能轻量化大模型的860台高清摄像仪,构建起全面覆盖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实时自动捕捉违规行为。“以前人工查看400台视频设备,找‘三违’如大海捞针。现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三违’自动识别准确率达89%,节省了调度员大量时间。”视频筛查员王溪溪说。

据介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应用于电子围栏、煤流监测等20类场景,实现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重要岗位、灾害治理全过程、检测检验关键环节“五个全覆盖”和数据监测、灾害治理、关键工序、操作行为、设备管理“五个可视化’,传统人工巡检逐渐被“智能监管”取代。

目前,招贤矿业公司变电所、水泵房、压风机房、通风机房等14个关键场所实现无人值守,5台机器人全天巡检;采煤、掘进、灾害治理等过去需要“重兵把守”的岗位人员累计精减426人,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作者:邵明可 吴琼 版面编辑:鄢丽娜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