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上
活跃着一些“老外”博主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因为热爱与好奇
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中国高铁”的相关话题
是他们经常谈论的内容之一
AI制图
前不久
我们与几位“老外”博主聊了聊
听他们说一说
“老外”眼中的中国高铁
“中国以高铁为傲,我对此完全理解”
Claus Trojahn
@木马爸爸奇遇
来自德国
IT工程师/自媒体博主
我叫Claus Trojahn,来自德国慕尼黑,主业是一名IT工程师,目前大部分时间工作、生活在江苏南京。
我一直对铁路很感兴趣,是一个火车迷,坐火车是我出行时的首选,尤其是高铁。必须得说,我对中国高铁系统非常信任。
实话说,因为不了解,我在尝试中国高铁之前是有些顾虑的。但这些顾虑在我第一次在南京乘坐高铁时就被打消了。中国的高铁站非常大,像机场一样,我喜欢闸机和安检,一切都很有秩序,让人安心。火车总是很准时——这是中国高铁令我感到最神奇的特点。
中国高铁对我来说几乎是完美的,乘坐体验很舒服。我个子很高,所谓“腿长2米”,但即使是二等座的标准座位,对我来说空间也足够大。有时候我也会买商务座。在中国,旅客的出行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即使每天坐高铁通勤,也非常合适。手机信号在大部分情况下也没问题,在列车时速超过300公里的前提下,你基本上还能收到4G或5G信号。这一点上,我必须为中国高铁竖起大拇指。
中国高铁的速度更是了不起,大部分情况下不低于时速300公里。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都因为高铁感到自豪,我对此完全认同,因为它确实很酷、很快,不可思议!我自己也很喜欢,因此可以理解这种心态。
除了高铁,在中国,我还探索了其他的方方面面。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在中国街头,一台徕卡相机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小时。透过镜头,我观察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并乐在其中。
令人惊喜的是,就在一年前,一家中国出版社注意到我拍的照片,联系我说想出版一本书,主题是通过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感,特别是那些只有“外来者”才会留意的细节和小事。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和编辑,这本名为《我的东方奇遇:一个德国人眼里的中国》目前已经上市,并且因其独特优质的内容,入选了中国外文局重点外宣项目。这一切,都让我对未来在中国的生活充满了动力。
接下来,我的目标是继续利用我的自媒体平台搭建一座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同时继续拍很多照片,记录我在中国的生活。目前我计划写另外一本书,面向英语读者讲述我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感受,其中也有涉及中国高铁的内容。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向更多人分享我在中国的神奇体验了。
(以上图片均由Claus Trojahn提供)
“中国高铁的旅客服务,非常了不起”
Ryan Lewis
@刘莱恩
来自美国
自媒体博主
我叫Ryan Lewis,中文名叫刘莱恩,来自美国西雅图,目前生活在洛杉矶。我与中国的缘分最早始于我的大学时期。还在读本科时,我就开始学习中文,期间还去复旦大学当了一个学期的交换生。那也是我第一次去中国,大概是2010年。
本科毕业后,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专业是国际关系。从那时起,我开始频繁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最近一次来中国,我待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主要去了上海和西安,还看了兵马俑。现在中国的免签政策非常友好,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相比我第一次来这里,如今中国的景象已是大不相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长,移动支付成为主流,很少能看见现金,等等。总之,每次来中国,我都有新的发现。
在中国旅行期间,我经常乘坐高铁,对这个话题有一定发言权。首先购票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相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还记得曾经,我作为外国人只能提前去火车站窗口买票,现在也可以用铁路12306App购买了,非常方便。乘坐体验也很舒适,快速而且充满乐趣。
我拍摄过好几个关于体验中国高铁的Vlog,其中一个讲述了迄今为止中国高铁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那一次,我不小心坐错了车,但在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犯了错误之前,列车工作人员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安慰我说没关系,让我拿好行李跟着他走就行。我听到他立刻帮我联系了列车即将停靠的车站的工作人员,等我到站下车后,就被引导去车站柜台办理手续,有人给我写了一个小纸条,上面说明了我的情况。随后我又被安排坐上了返程的列车……这一系列的流程,是非常了不起的旅客服务,帮助我解决了大麻烦。
后来,我知道这就是中国铁路的日常服务,并不仅仅是针对外国人的,这一点让我很羡慕。
有趣的是,回到美国后,我经常把自己乘坐中国高铁的体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他们都觉得难以置信——火车,尤其是高铁,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它不是这里典型的出行方式,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更别提我可以乘坐高铁横跨中国了——这听起来几乎和坐飞机一样便捷。
我现在活跃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努力帮中国人了解美国,也帮美国人了解中国。中国高铁的故事,未来我还会继续讲下去。
(以上图片均由Ryan Lewis提供)
“高铁是我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Craig
@Craig也叫快克
来自美国
纪录片导演、摄影师
我叫Craig,来自美国俄勒冈,现在定居深圳,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和摄影师。
我是中国高铁的“铁粉”。在中国旅行,我经常乘坐高铁,它带着我探索了很多地方。在我拍摄的很多视频里都有高铁的身影,它是我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
对我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烟火气的地方,在火车上或者火车站里更是如此,特别是春运的时候。通过我的观察,每到春运,人们都会携带各式各样的行李袋去车站,其中有一种叫“蛇皮袋”的,引发了我的强烈兴趣。我专门去商场买了一个,背在身上去街上走了走,体验了一下是什么感觉。在拍摄这个选题的过程中,我也记录了火车站里的各种温情瞬间,更加理解了“回家”蕴含的重要含义。
背着蛇皮袋的Craig。
Craig拍摄的春运瞬间。
类似于蛇皮袋这个选题,在工作中,我喜欢从一些比较生活化和不起眼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拍摄。还记得刚来中国定居时,我在上海的一家酒店住了一阵子,当时窗外的一个建筑工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几十天的时间里,我目睹工人们热火朝天地焊接、捶打、搬运、起吊……这一切都被我用摄影机记录下来。
对我来说,搬来中国生活的决定并不容易,但就是透过酒店房间的窗口让我意识到,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邂逅最美的风景,要为自己留下“被惊喜”的空间。从此,无论去往何处,我都睁大双眼,用心观察那些值得记录的时刻。
Craig用移轴镜头拍摄的深圳北站。
我了解到,在中国,除了速度较快的高铁,还有一些普速火车,开往相对偏远的地区。虽然还没坐过,但未来我可能会尝试。说到这里,前不久,我去云南的一个村庄拍摄,与当地村民交流。当我问他们未来十年有什么愿望时,其中一个人回答:“希望家乡可以有一座火车站。”说实话,这让我多少有点意外。也许,这就是铁路的意义所在。
(以上图片均由Craig提供)
王玮 摄
飞驰的速度,温暖的服务
沟通的桥梁,友谊的纽带
作为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中国高铁正在为更多人
带来无限的可能
策划/文字整理:林飞翼
编辑:林飞翼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