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14年!村里8对夫妻,一起守护铁路!

14年!村里8对夫妻,一起守护铁路!

全文要点:

1. 漳龙铁路某30公里线路防洪任务艰巨,设15个Ⅱ级、2个Ⅲ级看守点,由龙岩工务段养护。

2. 铁路部门从沿线村庄选拔40多名村民(近30人来自北河村)培训为防洪看守工,北河村称“防洪村”。

3. 北河村村民对铁路感情深厚,2010年洪水抢险中全村青壮年与铁路职工携手抗洪。

4. 2011年起,北河村8对夫妻担任防洪看守工,坚守14年,条件艰苦(炎热、寒冷、蚊虫多),作息紧密少团聚。

5. 铁路职工与北河村村民关系融洽如“家”,职工助村民(清积水、堆柴禾),村民教职工扎扫帚。

6. 村民为铁路职工当红娘(如邱幼花撮合姻缘),村民后代(如吴宇晖)受影响选择铁路行业。

7. 铁路部门运用静态爆破、雨量智能报警、无人机巡查、地质遥感等技术,实现人防技防物防融合。

8. 2024年至今,北河路桥工区破除危石154立方米,排除水害隐患90余处,获嘉奖48次。

9. 防洪看守工(如林仁贵)曾及时上报边坡溜坍隐患并排除,保障铁路安全。

10. 村民与铁路职工共同心声:“铁路安全心里才踏实”,共筑防洪坚固防线。


7月10日傍晚,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带来的持续降雨结束后,闽西山区青山叠翠,河水奔流。漳龙铁路上,一列列火车“轰隆隆”驶过,打破群山的静默。

眼前这段30公里长的线路由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龙岩工务段龙岩路桥车间北河路桥工区负责养护,沿途设有15个Ⅱ级和2个Ⅲ级防洪看守点,防洪任务较为艰巨。

为确保线路安全,龙岩工务段从沿线村庄选拔40多名村民,经培训合格后担任防洪看守人员。在这40多名村民中,有近30人来自龙岩市雁石镇北河村,相当于村里每三户人家就有一人从事防洪看守工作,北河村也因此被称为“防洪村”。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这些村民与北河路桥工区的职工携手并肩,共同筑就防洪防汛的坚固防线。

八对夫妻,接力守望

漳龙铁路于1965年开通,当地很多老一辈村民对当时的景象记忆犹新——

清晨霞光中,挎竹篮的阿婆、挑竹筐的老伯、回娘家的媳妇,陆续来到村口的简易站台登上列车。走进车厢,映入眼帘的是肉乎乎的猪仔、毛茸茸的鸭苗、圆滚滚的鸡蛋,还有带着露珠的青菜、刚从河里捞上来仍在跃动的鱼虾……

只要花几毛钱,村民就可以坐着火车去镇上、市里,或售卖农产品、置换物资,或办理要事、走亲访友。

北河村村民对漳龙铁路有着朴素的感情。在2010年闽西洪水抢险中,全村青壮年扛起锄头、铁锹等,与铁路职工携手,在齐腰深的激流中,手搬肩扛、传递沙袋,加固路基、疏浚水道。大家顶着烈日每天从早干到晚,即使肩膀红肿、晒得蜕皮也没人喊累。

2011年,听说铁路要招防洪看守工,邱幼花拉着丈夫就去报了名。从那时起,她和丈夫与另外7对村民夫妻戴上臂章,成为守护钢铁大动脉安全畅通的防洪看守工,迄今已有14年。

盛夏午后,烈日炙烤,看守点闷热异常,连电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烘烘的,即使人坐着不动也满头是汗。邱幼花从墙角的水桶里舀起一瓢凉水,泼在水泥地上。几瓢水泼下去,凉意渐起。

夏天热、冬天冷,邱幼花对此早已习惯。“蚊子多得吓人,隔着衣服照叮不误,有时打个哈欠,蚊子就往嘴里钻!”说话间,邱幼花挥手驱赶着耳边嗡嗡作响的花蚊子。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来自北河村的8对夫妻看守工一直在默默坚守。他们的作息如同精密的齿轮紧密相合,全家人很少有机会一起赶集、进城,也难得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顿完整的年夜饭。常常是锅里的饺子刚浮起,桌边一人就要放下碗筷去接班。

“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好好干,铁路安全了,咱心里才踏实!”邱幼花的话道出了“夫妻哨们的共同心声。

双向奔赴,路地情深

“阿婆歇着,我们来!”7月9日,北河路桥工区工长臧峰和几名青工下班后来到村里。看到李阿婆正佝偻着腰,用竹帚扫除院子里的积水,臧峰和青工贺家欣、胡贤圣等人赶忙接过扫帚、抄起铁锨,很快把积水清理干净。

几人继续前行三四百米,来到防洪看守工林仁贵家的院墙边,又蹲下身,把散落的柴禾拾起来堆码整齐……

龙岩路桥车间党支部书记叶建军是土生土长的闽西人。在他的带领下,班组职工与当地村民的关系渐入“家”境。

在北河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农家院里,老支书与铁路职工、村民围坐,一壶粗茶,几把矮凳、10多颗山桃,大家聊田里的庄稼长势,议防洪防汛和看守巡查的心得,欢声笑语飘出院墙。

邱幼花是个热心肠,经常为铁路职工当红娘。前几年,在她的撮合下,工区的河北小伙儿张泽田成功脱单,与村里姑娘吴雅灵喜结连理。吴雅灵在龙岩市区从事消防工作,母亲曾是村里的防洪看守工,全家人都对铁路职工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村民吴深彪是北河村第一代防洪看守工。他的孙女吴宇晖打小就受爷爷的熏陶,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铁路院校,2017年7月成为龙岩工务段的一员……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路地一家,亲上加亲,村民们用独有的方式回应这份深情。他们从山上砍来毛竹,精心削薄、火烤定型,手把手教职工扎制扫帚。这些手工制作的扫帚,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情谊,也比市面上售卖的更加耐用。

一次次并肩劳作、一桩桩美满姻缘,把铁路与村庄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林仁贵已与铁路“合作”多年,不善言辞的他指着工区院墙上大红的“家”字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风雨无阻,共筑安全

2019年12月,龙岩工务段组织技术人员运用静态爆破技术,精准排除了北河路桥工区辖区内四处Ⅰ级防洪看守点的危岩隐患。

自此,Ⅱ级防洪看守点实施雨量智能报警响应机制,让防洪看守、冒雨巡查更精准;无人机航拍与看守工日均两万步的地面巡查相互配合,密织安全防护网;“地质灾害隐患航空遥感筛查”技术则能洞察山体内部的变化。

人防、技防、物防的深度融合,既提升了安全系数,也降低了班组职工和看守工的工作强度。非汛期,邱幼花们跟随班组职工从事防洪排查、清理水渠等作业;汛期,看守工们以警为令,是信得过的防洪“哨兵”。

今年6月,林仁贵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处边坡出现溜坍迹象,土石滑落堵塞了铁路侧沟。他深知持续降雨可能导致排水不畅、溜坍加剧,进而影响安全,于是立即上报。工区随即组织人员迅速清通侧沟、加固边坡,排除了隐患,林仁贵也因此获得段里的嘉奖。

自2024年至今,北河路桥工区破除危石154立方米,发现、排除大小水害隐患90余处,受到表扬、奖励48次。这一串闪亮的数字,是铁路职工与北河村民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用智慧合力守护的成果。

暮色四合,北河村升起袅袅炊烟。一列火车在细雨中奔驰,铿锵的车轮声应和着村童传唱的护路歌谣:“漳龙铁路山连山,北河村边峭壁多;铁路健儿凌云志,定叫天堑变通途!”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张贵锋 谷堂林 金淑华

图片:陈霏浒 林涛

编辑:林飞翼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