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观点共享 | 欧盟通过内外发力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稳定

观点共享 | 欧盟通过内外发力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稳定

(摄影:宋金彦)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地缘博弈叠加的背景下,关键原材料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要素。今年上半年,欧盟通过本土强化与境外协同的双轨战略,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原材料供应链。月,欧盟公布首批47个本土战略项目,覆盖十余种战略材料;月,再推13个境外项目,搭建多元化供应网络。这一战略不仅以巨额投资撬动本土产能,更通过简化审批、回收目标和供应上限等机制,重塑资源主权,为绿色与国防工业筑牢根基。

推出47个战略项目夯实域内资源根基

今年月,欧盟公布首批47个战略项目,总投资额达225亿欧元,覆盖13个成员国(包括法国、德国、瑞典等),聚焦锂、钴、镍、石墨等《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定义的14种战略材料。项目分布直指三大环节,且部分项目涉及多个环节。一是开采环节(25个项目),如法国锂矿、葡萄牙钨矿,重点提升本土资源自主率;二是加工环节(24个项目),如德国电池级镍精炼厂、芬兰钴加工中心,解决欧盟“精炼短板”;三是回收环节(10个项目),如比利时电池回收厂,推动循环经济闭环。材料布局上,锂(22个项目)与石墨(11个项目)成为核心,此举旨在到2030年实现锂、钴的完全自给,石墨、镍自给率超40%。这一布局直接响应CRMA设定的目标,即本土开采、加工、回收量需分别满足欧盟年需求的10%40%25%

确定13个跨境项目打破地缘依赖

为规避供应风险,欧盟又于月新增13个境外战略项目,覆盖英国、乌克兰、格陵兰岛等地区,明确要求各战略原材料对单一第三国的依赖度不得超过65%。项目选择凸显地缘与经济双重视角,首先是关键材料补位,以英国德文郡的钨矿项目(国防工业必需)、乌克兰的巴拉希夫卡石墨矿(电池供应链缺口)为代表;其次是地缘风险缓冲,以格陵兰岛的稀土矿、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为代表,降低亚洲供应集中风险;再次是本地价值嵌入,要求项目合作国共享加工环节收益,如乌克兰的石墨项目配套本地精炼厂。

总体看,境外项目与本土产能形成互补,本土聚焦锂、钴等电池材料,境外补充钨、稀土等国防材料,构建“内外联供”网络。

资金与审批改革加速项目落地

欧盟主要通过三大机制破除本土项目瓶颈。其一,许可简化,采矿项目审批压缩至27个月(原需5-10年),加工与回收项目限时15个月;其二,资金协同,联合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以公共担保撬动私人资本,覆盖高成本项目前期风险;其三,跨境协作,设立“欧洲关键原材料委员会”,协调成员国政策,强制要求大型企业每三年提交供应链风险评估报告。

境外项目主要通过战略伙伴协议推进,欧盟提供技术标准认证与融资渠道,合作国需匹配ESG标准(如劳工权益、环保开采等),形成“规则输出型”合作。

确立回收目标倒逼产业链重构

欧盟将回收视为“第二矿山”,设定三大抓手。第一,规定全产业链回收义务,强制要求风电、电池企业标注永磁体(含稀土)成分与位置,建立标准化回收流程;第二,设定最低再生材料占比即从2031年起,新电池中锂回收料占比要达到6%(主要来自电池制造废料)、钴要达到16%(主要来自消费后电池废弃物)、镍要达到16%(主要来自工业废料与电池);2036年进一步提升至锂12%、钴26%、镍26%;第三,回收目标与本土项目联动,47个项目中的10个回收厂将处理电池废料(锂、钴)、电子垃圾(稀土)和永磁体(钕、镝),直接支撑25%的回收率目标。

以“三位一体”目标推动资源主权

欧盟通过CRMA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框架。第一位是能力基准(10%-40%-25%),确立本土开采、加工、回收量化目标;第二位是风险监控,进行供应链压力测试、设立战略库存协调机制;第三位是可持续规则,建立回收材料认证体系,要求企业披露碳足迹与环境声明。该框架将域内项目(产能基础)、境外项目(风险分散)、回收体系(循环韧性)整合为有机整体,最终目标指向工业主权安全与绿色转型自主权。

欧盟将资源主权确定为战略自主的基石

欧盟力推的双轨原材料战略,实质上是一场供应链的去脆弱化的具体实践。本土47个项目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境外13个项目则回应“安全与否”的挑战,而回收目标则瞄准“可持续性”的未来。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本撬动,欧盟正将资源依赖的短板,转化为工业主权的跳板。这一战略能否成功,不仅关乎欧盟的绿能转型与国防安全,更将为全球资源治理提供新范式——在开放合作中筑牢底线,在自主可控中拥抱变革。正如欧盟工业专员塞茹尔内于今年25日欧盟公布首批47个战略项目之际所言,原材料处于最具战略意义的供应链起始端,上述战略项目的公布是强化欧洲工业主权里程碑式的时刻。

作者周匀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

上述内容仅代表研究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研院观点和立场,并非给他人所做的操作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导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Email: mr@minmetals.com 长按、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中查找“金属矿产”关注。主编:金志峰责任编辑:陈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