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要点:
1. 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于7月10日结束,标志为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600立方米/秒、水位220.54米。
2. 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时间为6月23日至7月10日,历时18天。
3. 采用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为主,陆浑、故县水库配合的联合调度模式。
4. 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4820立方米/秒,最大出库含沙量250千克/立方米。
5. 实现抗旱保供、腾库迎汛、水库排沙、生态补水多目标共赢。
6. 抗旱灌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累计引水6.9亿立方米。
7. 腾库备汛:参与调度水库降至汛限水位以下,累计腾出库容33.6亿立方米。
8. 水库排沙:小浪底排沙1.6亿吨(净冲刷1.07亿吨),三门峡排沙0.53亿吨。
9. 生态保护: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补水1.5亿立方米,故县、陆浑下泄清水0.43亿立方米稀释高含沙水流。
10. 黄委通过科学预案、单位协作保障安全,后续将关注汛情确保防洪安全。
7月10日9时,随着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压减至600立方米每秒,水位回蓄至220.54米,标志着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水库调度结束。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按照安全可控、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黄河中游水库腾库迎汛要求,在确保防洪安全和抗旱用水安全的前提下,于6月23日至7月10日实施了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科学调控水沙关系。
为增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充分发挥水库汛限水位以上蓄水效益,并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本次调水调沙采用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调控为主,支流陆浑、故县水库配合的联合调度模式,调度过程历时18天,期间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482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库含沙量250千克每立方米。
小浪底水利枢纽进入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排沙高峰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本次调水调沙实现抗旱保供、腾库迎汛、水库排沙、生态补水等多目标共赢。一是保障抗旱灌溉用水。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利用黄河流量增大的有利时机,加大引水力度,累计引水6.9亿立方米,为抗旱保灌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腾出充足库容备汛。参与调度的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故县、陆浑等水库全部降至汛限水位以下,累计腾出库容33.6亿立方米,为确保防汛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水库排沙效果明显。小浪底水库排沙量1.6亿吨、库区净冲刷1.07亿吨,三门峡水库排沙量0.53亿吨,有效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水位表现平稳,下游中水河槽得以维持。四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调度期间,向黄河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1.5亿立方米,为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故县、陆浑水库共下泄清水0.43亿立方米,有效稀释黄河干流高含沙水流,在伊洛河口形成清水带,减轻了高含沙水流对河道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三门峡水利枢纽投入敞泄运用排沙减淤
为确保实现预期目标,黄委科学制订预案,周密安排部署,密切关注流域天气形势变化,及时滚动会商研判,强化精准实时调度。提前分别向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省防指、河务局、三门峡库区各管理单位、有关水库和电网管理单位发出通知,通报调水调沙情况,对调水调沙期间防汛责任制落实、水文监测预报、水库运行管理、涉水安全管理及洪水漫滩、洪峰增值防范等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要求切实做好调水调沙期间各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调度期间,各有关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加强会商、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确保调水调沙运行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黄河下游河势稳定,河道工程未出现较大险情,预计7月15日前后,调水调沙大流量过程将平稳入海。
下一步,黄委将密切关注下游河道大流量过程演进情况,紧盯流域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汛情发展态势,统筹考虑水库及下游河道安全,超前滚动会商研判,科学精准调度流域水工程,及时部署各项防御措施,做好应对各种汛情险情的充分准备,全力确保黄河防洪安全。
作者:陈汉、刘杨闻笛、周天宇
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