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要点:
1. 中国中冶近期凭借全产业链实力与科技创新,频获央视、新华社等主流权威媒体关注报道。
2. 央视报道其海外项目降碳减碳实践、慈湖河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融合)及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高质量发展名片)。
3. 新华社聚焦上海乐高乐园(全球最大,展现中冶匠心智慧)、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三甲医院建设管理能力)。
4. 工人日报报道中国五冶城中村安置房项目应急演练(国家城中村改造重点工程,承载安居梦)。
5. 国资报告提及中硅高科打破国外垄断,建成自主知识产权多晶硅生产线,转型高端硅基材料企业。
6. 人民网报道简阳智慧工厂(全智能生产线、西南首家绿电工厂)、渝厦高铁南川北站枢纽(区域交通升级)等项目。
7. 新华网关注钢铁工业全流程余热回收系统(废气转化为电能热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全产业链智能生态)。
8. 国家部委官网报道中国五冶建筑起重机械智能监测系统及安全治理体系。
9. 天津日报报道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工业遗存保护与新兴产业引入结合)。
10. 上述项目彰显中国中冶在绿色发展、智慧建造、民生工程等领域的责任担当与大国重器形象。
唱响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
从降碳减碳的绿色实践
到智慧工厂的科技美学
从芯片材料的自主突破
到城市更新的生态答卷
近期中国中冶以全产业链实力
与科技创新活力
频登央视、新华社
工人日报等主流权威媒体C位
演绎匠心工艺与智慧建造的硬核浪漫
彰显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中央电视台
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中国十七冶落实“双碳”战略、培养碳管理人才、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将降碳减碳目标贯彻到海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成果。
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将镜头对准中冶华天水环境治理标杆项目——马鞍山最长的通江河流慈湖河,这是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的实践典范,取得“修复一条河 扮靓一座城”的综合治理成就。
央视财经频道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在雄安遇见未来”为题,深度报道中冶建工承建的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二期)项目凭借高标准建设与产业集聚潜力,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名片。
新华社
作为中国首个、全球规模最大乐高主题乐园,上海宝冶承建的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通过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聚焦报道、深度对话与沉浸式体验,解码“乐高建造”背后的中冶匠心与中冶智慧。
新华社以《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为题报道由中冶建工承建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在项目建设中中冶建工展现出对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全流程、全专业的各种资源整合集成与管理能力,积极践行央企在绿色发展理念上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以《开展应急演练 提升处置能力》为题报道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住建系统、中国五冶上海有限公司2025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应急演练、观摩活动在中国五冶王炉北辛城中村安置房项目举行,该项目作为国家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工程,承载着1900余户村民的“安居梦”,更肩负着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区域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重任。
国资报告
国资报告以《中硅高科:从“为光伏发电降本”到“为国产芯片撑腰”》为题报道中硅高科在洛阳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生产线,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扭转我国多晶硅产业落后的局面。如今已成为专注于集成电路用先进硅基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正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基础材料发展商。
人民网
人民网以《中冶建工:90天攻坚实现南川北站综合枢纽高效投用》为题报道由中冶建工承建的渝厦高铁南川北站综合智能交通枢纽中心工程(一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投用,标志着区域交通迎来全新升级,将为广大市民及旅客带来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人民网以《简阳“智慧工厂”赋能工业强市:全智能生产线打造建筑工业化新标杆》为题解码中国五冶(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这座“智慧工厂”,通过智能车间:机器人演绎工业美学、智慧管控:数字屏幕里的生产“全透明”、绿色低碳:西南首家“绿电工厂”的生态答卷,为简阳工业强市注入新动能。
人民网以《中冶建工六十载:筑梦山城,建证一流》为题报道中冶建工扎根重庆六十载迎来甲子华诞,正以创新为驱动、以改革为引擎,向着“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目标,续写与山城共奋进的辉煌新章。
人民网刊发《行进中国|打卡中部会展“新地标”》一文,报道走进中国一冶建设的河南郑州航空港区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项目,69个足球场规模、15个埃菲尔铁塔用钢量、99.5米无柱展厅跨度、采用数字化建造……感受国际现代化场馆设计,见证中国建造的速度与智慧。
人民网以《提升片区医疗服务能力 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今日正式开诊》为题报道由中冶建工建设的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是通过3D光彩工程、田园式总坪等展现出建筑的轻盈感与现代感,建构出以“江景-绿色-空间”为核心的生态医院新格局,致力成为“医疗、教学、科研同步”“人文、生态、智慧一体”的全国区县一流三级甲等综合服务医院。
人民网以《中国二十二冶:擘画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范式》为题报道中国二十二冶雄安容西1号混凝土搅拌站是绿色零排的“无废工厂”,获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智能制造产业化工作委员会授予的“预拌混凝土行业三星级智能工厂”称号。该荣誉系预拌混凝土行业智能化评估的最高等级认证。
人民网以《国内首条全智能钢结构零部件生产线即将投产》为题报道在2025年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活动周期间,中国五冶举行媒体行活动,简阳的五冶钢构智造基地揭开钢构件智能生产、智慧管理的“神秘面纱”。
人民网以《中冶建工天津公司轻轨张贵庄站南侧地块项目主体工程验收通过》为题报道中冶建工承建的轻轨张贵庄站南侧地块项目全部主体结构验收通过,下一步将确保项目全面竣工等节点任务高效完成。
人民网以《行进中国丨解锁城市治水“密码”》为题报道中冶华天参与治理运维芦塘支渠,通过一套“组合拳”,现如今,芦塘支渠告别黑臭,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实现提升水质和改善滨水环境的有机结合,昔日“龙须沟”变为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景观带”。
新华网
新华网以《余热生金!中国中冶以技术转化激活钢铁工业余热价值》为题报道中国中冶从焦化到烧结、再到炼钢炼铁构建起钢铁冶金全流程余热回收系统,将原本被直排的工业废气转化为稳定电能、热能以及清洁能源等输出再用,推动形成“技术研发-工程转化-产业推广”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钢铁工业“体温”持续发光发热。
新华网以《智看装配|中国二十二冶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赋能“好房子”建设》为题报道中国二十二冶依托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毫米级精度与工业级效率,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理念,构建“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产业链智能生态,让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成为“好房子”重要代表,引领中国建筑业从“栖身之所”向“百年宜居”的深刻变革。
新华网以《中国二十二冶抚顺新钢铁高炉低碳绿色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1号高炉及配套3座热风炉炉壳顺利封顶》为题报道该项目建成后将降低高炉炼铁系统能源消耗,减少炼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实现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目标。
新华网以《中国二十二冶沧州华庭新园小区项目五栋住宅楼通过竣工验收》为题报道中国二十二冶承建安置房套数共计390套,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回迁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国家部委官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以《四川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成都启动》为题报道在2025年四川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建筑施工综合应急演练现场观摩会,中国五冶建立建筑起重机械智能监测系统,制定《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实施细则》,构建全程可控、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安全治理新格局。
天津日报
天津日报以《天津第一机床总厂焕发时代新生 匠心重塑工业记忆》为题报道中国二十冶在承建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中,采用“全域、全要素、系统化”的更新理念,分地块推进建设,既有高端房建,又惠及普通大众;通过对工业遗存巧妙转化实现城市更新,在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底蕴的同时引入新兴产业,成为天津探索工业遗存保护的创新实践。
2025159309
来源丨中国中冶党群部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428期
5760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