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建立能耗数据溯源机制,提高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工作的科学性

建立能耗数据溯源机制,提高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工作的科学性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2024年完成15家钢铁企业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工作,15家头部企业仅50%的铁产能迈入标杆示范门槛;

2024年培育企业数据显示每千万吨产量年节能量10.5万吨标煤,据此推算,全行业节能量可达1050万吨标煤

聘任217位能效标杆示范验收专家,组建起涵盖行业多领域323位专家评审团队;

2025年申请能效标杆示范验收企业超过32家,对应钢产量达1.69亿吨……

图为冯超

在钢铁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当下,极致能效工程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顺应时代低碳转型需求的全行业系统工程,为企业降成本、保生存做出了积极贡献。7月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5年度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现场验收暨本钢板材现场验收启动会上,钢协副秘书长冯超在致辞中强调道,将本钢作为钢协开展2025年度能效标杆示范现场验收的起点,主要是因为这里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初考察中对本钢乃至则整个钢铁行业提出的殷切期望另外,也是对近年来本钢为行业能效标杆示范创建中辛苦付出的肯定本钢板材作为第一批参与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示范培育企业,2022年启动极致能效工程以来,积极参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的“三清单、两标准、一数据系统”为主线的技术对接、标准制定年度总结、数据填报等各项工作通过《鞍钢本钢公司极致能效推进方案(2023年-2025年)》,本钢不仅炼铁高炉提高富氧率、顶压、热风温度,降低燃料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系列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本钢吨钢综合能耗、电耗、耗等重点指标多次打破纪录,历史最好水平,显著实现节能降本增效。

冯超首先总结了极致能效工程自2022年12月份启动以来在节能降碳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2024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关键工序能耗较2023年全面下降:炼铁工序能耗同比下降1.08%,转炉工序能耗大幅下降5.45%,电弧炉工序能耗更是下降7.16%。培育企业数据显示,平均每千万吨产能年节能量达10.5万吨标准煤,据此推算,全行业2024年实现的总节能量高达约1050万吨标准煤,完成国家《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中钢铁行业2000万吨标准煤节能总目标的52.5%。二氧化碳减排约2730万吨,相当于种植约5.7亿棵树木的年碳汇量,为国家“双碳”战略做出了钢铁贡献。

“能效标杆示范的重点在于加快领先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行业共性难题的协同研发,落脚点在于技术进步。”冯超表示,围绕这一落脚点,钢协重点推进了以下系统性工作:开展多轮征集、函评、投票及专家评审,从83家企业的300余个应用案例中精选出50家企业的93项成熟节能技术,形成《钢铁极致能效能力清单》,推动技术快速落地转化;持续更新《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技术清单》2022版(T50)、2024版(T80),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指引;联合多方举办近2余场能效提升专题技术对接会,百余位专家携数百项技术登台发布,搭建生态圈技术交流平台,推动领先成熟技术快速应用,助力行业整体能效提升。

钢铁极致能效工程持续得到钢协会员企业广泛认同、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更有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也希望通过培育,在节能降本减碳上获取实实在在的进步。”冯超说道。

冯超进一步介绍了024年极致能效标杆验收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并对025年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要求。

“2024年的能效标杆验收是严谨的、科学的,也是成功的。”冯超介绍,以高炉为例,2024年验收的15家企业中,实际高炉有57座,对应铁产量1.5307亿吨;去除限制类装置7座,共有50座高炉,对应铁产量1.4685亿吨;通过验收公示的高炉共有38座,对应铁产量1.2297亿吨;按单体设备算能耗低于标杆值的高炉有25座,对应铁产量0.783亿吨,即在头部钢铁企业中,有50%的铁产能达到了标杆示范水准。国家层面对极致能效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工信部将其纳入《钢铁企业规范条件025年版》,国家发展改革则将规范条件作为钢铁行业产量调控依据,通过政策驱动,未来企业对能效标杆示范培育、创建、验收将越来越重视

“2024年,钢协严格落实并圆满完成了15家钢铁企业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工作。2025年申请能效标杆示范验收企业将超过32家,对应1.69亿吨钢产量。验收工作量更大,任务更艰巨。”冯超介绍,为开展好2025年度的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工作,钢协在春节前后近4个月时间里共组织了30余次研讨,广泛征求了宝武集团、鞍钢集团等积极参与“能效标杆示范培育”企业的意见,并吸纳东北大学等高校专业研究团队的建议,共同编制《钢铁“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数据验证手册》(下称《手册》)。

此外,钢协还联合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带领的碳中和团队,将数据验证手册中的相关要求与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进行有机结合,对《手册》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并聘任了第二批217位以钢铁企业、国家事业单位为主的能效标杆示范验收专家,组建起涵盖行业多领域323位专家评审团队,从全维度保障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工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同时为钢铁碳市场提供涵盖能碳基础数据完善、排放因子核算、政策适配解读等专业化服务。

“2025年,钢协将通过数据验证前置,和企业一道建立能耗数据溯源机制,规范数据采集、传输、验证全流程,力争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冯超在最后展望道,钢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本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遗余力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钢铁能碳数据治理任重道远、钢铁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开展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工作,关键要做到科学、专业、公正、规范,不是站在企业的对立面,而是与企业一道梳理数据链、发现提升点,让企业受益、行业满意。

记者 | 李江梅

来源 | 中国冶金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