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全国劳动模范丨关虎:“智造”先锋

全国劳动模范丨关虎:“智造”先锋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在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毛料分厂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上,蓝色弧光此起彼伏,十几台焊接机器人正精准地舞动着机械臂。站在机器人操控台前的焊接机器人班班长关虎,手持示教器输入一行行代码,焊枪随着屏幕上的参数变化不断调整姿态。按下操作键后,一道均匀细密的焊缝在结构件上完美成型,大大超出传统手工焊接能达到的难度与精度。作为该公司焊接机器人应用与创新团队和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关虎成为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亲历者、跟随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他紧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智造”先锋和青年岗位成才榜样。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河北省“冀青之星”等荣誉。2025年,关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关虎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三次跨界

在转型中实现蜕变

2010年,技校毕业的关虎进入石煤机公司铸造分厂,成为一名普通的造型工。

那年“五一”前夕,他作为公司方队成员参加石家庄市劳模表彰会,劳模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回到家,他对家人说:“我就在工厂干。有一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走上领奖台!”

随着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关虎主动请缨转岗为电焊工。零基础的他白天跟师傅学技术,晚上啃专业书籍,短短半年就在公司焊工比武中拔得头筹。2018年,该公司引进智能焊接机器人,关虎服从指挥,再次被选中“跨界”转行。

“编程代码像天书,机器人根本不听使唤。”关虎回忆道。面对全英文界面的操作系统,关虎买来计算机教材,白天跟着厂家技术员学实操,晚上研究编程逻辑,甚至自费租房只为方便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

3个月后,当其他学员还在熟悉基础操作时,关虎已能独立编写复杂的焊接程序。“别人最少要学1年,你3个月就学会了!”得到了指导老师的鼓励,他信心倍增。

创新攻坚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18年,为完成环卫车污水箱的批量焊接任务,该公司与一厂家合作开发污水箱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因为国内没有使用机器人焊接这种特殊材料薄板大腔体工件的先例,试焊过程总是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关虎连续48小时泡在车间,累了就在角落休息一下,创新采用“分段分组循环焊接法”,不仅攻克了技术瓶颈,还将效率提升一倍。

这次成功让他意识到:机器人不是替代人,而是推动企业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利器。

2020年,该公司成立焊接机器人应用与创新团队和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关虎作为这两个团队的带头人,为保障焊接机器人的顺利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掘进机截割头截齿呈螺旋状分布,每个焊接角度都不同,传统手工焊接质量不稳定。关虎带领团队反复试验,精准记录各项数据。最终,他们通过三维建模和轨迹优化,让机器人“学会”了多角度精准焊接,焊接效率提升3.5倍,质量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关虎在操控焊接机器人

“关虎总在想方设法突破设备极限。”同事陈丽冬回忆,某次钢套内孔焊铜攻关中,关虎不断调整气体配比,优化焊接参数,最终采用高难度的曲面叠焊技术,使铜焊丝消耗降低40%。这项技术后来被写入设备厂家的标准案例库。

关虎说:“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

关虎的笔记本和电脑里密密麻麻记录着编程参数。作为石家庄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已带领团队完成100多项创新成果,其中4项创新成果取得国家专利。他带领团队优化改进各板块产品结构件100余件,可焊率提升50%。“通过优化碳钢结构件焊接,我们的焊接机器人每年可为企业增加效益700余万元。”关虎一脸自豪地说。

打造团队

“五字工作法”加速“传帮带”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关虎总结的按、熟、明、流、精“五字工作法”,成为企业培养机器人操作员的秘籍。“五字工作法”推广后,一人可操控多台机器人,焊接质量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焊接效率平均提高了3倍,传统意义上的焊工从此放下焊枪,成为“键盘舞者”。

近年来,关虎陆续培养焊接机器人操作员30余人,为企业打造了一支过硬的焊接机器人技术团队。

2023年,关虎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焊接机器人工种比赛。面对陌生设备,他两周内便掌握了新系统操作要领,最终斩获个人第三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载誉归来后,他立即将经验转化为培训课程,传授给班组职工。在他的指导帮助下,2023年7月,班组的5名职工一举包揽了冀中能源集团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机器人工种比赛前五名。

关虎(右)向班组成员传授编程要点

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关虎被问及感想时说:“是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给了我成长成才的机会。此次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让我备受鼓舞。今后,我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劳模工匠的引领作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创新创效。同时,做好‘传帮带’,为公司培养更多的操作能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杨颖敏 版面编辑:于红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