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方形铝壳电池盖板中的安全三剑客:OSD、Fuse与防爆阀

方形铝壳电池盖板中的安全三剑客:OSD、Fuse与防爆阀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三重保险,层层守护电池安全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今天,电池安全问题始终牵动人心。当一块方形铝壳电池在过充、短路或热失控的边缘徘徊时,是什么在默默守护着它的安全?

答案就藏在电池顶盖那些不起眼的小装置中——OSD翻转片、Fuse熔断结构和防爆阀,它们共同构成了电池安全的三重保险机制

OSD:过充保护的“机械卫士”

当你给手机或电动车充电时,是否曾担心过充引发的危险?方形铝壳电池顶盖上的OSD(Overcharge Safety Device,过充安全装置)正是为此而生。

OSD是一片精密的金属翻转片,通常位于电池负极柱下方。在正常状态下,它与周围部件保持绝缘隔离。一旦电池因过充导致内部气压升至0.4-0.5 MPa,这片金属便会像被触发的开关般瞬间向上翻转,与上方的负极导电块接触。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却能在瞬间形成短路回路。

但OSD并非单打独斗。它与Fuse熔断结构协同工作——OSD负责机械触发,而Fuse则负责电流切断,形成双重保障机制。这种设计确保电池在过充时能主动切断能量输入,避免热失控的连锁反应。

Fuse:电流的“紧急刹车”

如果说OSD是触发器,那么Fuse(熔断结构)就是电路的最后防线。这个通常集成在正极连接片上的部件,采用窄颈设计以精准控制熔断点。

当OSD触发形成短路回路时,瞬间通过的电流可达数千安培。如此巨大的电流会使Fuse在毫秒级时间内熔断,彻底切断正负极之间的连接。这就像为失控的电流拉上了紧急制动闸,防止电池内部持续短路导致热失控甚至起火爆炸。

Fuse的设计充满智慧:既要保证正常使用时不误动作,又要在异常时快速响应。其熔断特性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只在OSD触发后的大电流环境下发挥作用,是名副其实的 “舍身救主”型安全装置

当然,据了解,目前现在宁德的顶盖结构OSD翻转阀已经不用了;也就是说,现在就剩下:

防爆阀:最后的“压力释放者”

当电池遭遇更极端的状况——如内部短路导致温度急剧升高,气压可能突破0.9-1.0 MPa。此时OSD和Fuse可能已无能为力,防爆阀(Vent)便成为守护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

防爆阀通常位于顶盖中心位置,采用刻痕铝片或多层复合结构。这些刻痕不是随意刻画,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压力薄弱点。当内部压力达到临界值时,防爆阀会沿刻痕精准破裂,释放出高温气体和物质。

这一过程看似暴力,实则避免了更灾难性的后果——电池壳体爆裂。作为被动安全措施,防爆阀在OSD失效或极端情况下提供终极泄压保障,是电池安全设计的“最后守护者”。

三重防护的协同作战

这三个安全部件构成了层层递进的保护机制:

  1. 过充场景

    :气压达0.4-0.5 MPa → OSD翻转 → 短路回路形成 → Fuse熔断 → 主回路切断

  2. 极端压力场景

    :气压持续升至0.9-1.0 MPa → 防爆阀破裂 → 泄压防爆

这种协同设计体现了电池安全“纵深防御”的理念,确保在任何异常情况下都有相应的防护机制启动。

表:方形铝壳电池盖板安全部件功能对比

安全部件触发条件核心功能保护机制OSD翻转片

气压0.4-0.5 MPa

过充保护

机械翻转形成短路回路

Fuse熔断结构

OSD触发后大电流(数千安培)

电流切断

熔断切断正负极连接

防爆阀

气压0.9-1.0 MPa

泄压防爆

刻痕铝片精准破裂释放压力

方形铝壳电池电芯生产工序全景

了解安全结构后,我们再来看看方形铝壳电池的核心——电芯是如何诞生的。电芯生产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关键工序:

表:方形铝壳电池电芯生产关键工序

工序阶段核心步骤关键控制点质量影响极片制作

搅拌→涂布→碾压→裁分→切极耳

浆料均匀性、涂布厚度一致性、毛刺控制

决定电芯一致性和安全性基础

电芯组装

卷绕/叠片→超声波焊接→入壳焊接

极耳焊接强度、隔膜对齐度、壳体密封性

影响电芯内阻、热管理和循环寿命

注液激活

注液→密封钉焊接→氦检→化成

注液量精度、密封性、SEI膜形成质量

确保电化学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分容检测

分容→外观检查→二维码追溯

容量分选、绝缘检测、全流程数据追溯

保证出厂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1. 极片制作:从搅拌活性材料成浆料开始,通过涂布、碾压、裁分等工序形成正负极片。其中涂布工序至关重要,必须保证极片厚度和重量一致,否则会严重影响电池一致性。

  2. 电芯组装:将正负极片与隔膜通过卷绕或叠片方式组合成裸电芯。超声波焊接技术在此阶段发挥关键作用,实现极耳与集流体的可靠连接。

  3. 入壳封装:裸电芯装入铝壳后,顶盖通过激光焊接与壳体形成密封整体。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电池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4. 注液激活:通过顶盖上的注液孔注入精确计量的电解液,随后用密封钉封口。宁德时代的创新设计采用金属-橡胶复合密封钉,有效防止金属颗粒污染。

  5. 化成与分容:对电芯进行首次充放电激活,形成稳定的SEI膜。此过程包括X光检测、绝缘测试等多道“体检”,确保每颗电芯的健康状态。

  6. 追溯管理:每颗电芯都有独立二维码,记录生产全流程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安全设计的智慧结晶

方形铝壳电池之所以成为市场主流,不仅因其高能量密度,更在于其成熟完善的安全体系。顶盖上的OSD、Fuse和防爆阀,加上电芯生产过程中的精密控制,共同构建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长城。

宁德时代等领军企业在顶盖安全设计上不断创新:在正极极柱加入PTC热敏电阻实现温度保护;开发正负极双翻转片结构以同时应对过充和针刺问题;采用温敏材料防爆阀实现温度与压力的双重触发机制。

随着CTP(Cell to Pack)和CTC(Cell to Chassis)等新技术发展,电池安全设计面临新挑战。但无论如何演进,多重保护、协同防御的安全理念始终是动力电池设计的核心要义。

当您驾驶电动车驰骋,或使用便携电子设备时,不妨想想那些隐藏在电池盖板下的“安全卫士”——它们默默值守,在千钧一发之际守护着能源安全。正是这些微小而精妙的设计,让现代生活的新能源梦想平稳落地,安全前行。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用于技术分享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感谢关注!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5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1、独家 | Ansys Fluent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热仿真从入门到精通28讲-2023年课程安排(电池包热仿真)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