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
由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
中铁大桥院设计
中铁大桥局等单位承建的
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
象山港跨海大桥
南北两座主塔双双封顶
标志着国内首座市域(郊)铁路跨海大桥
建设迎来突破性进展
市域铁路象山线
连接宁波城区与象山县
全线长约61.45公里
共设10座车站
作为市域铁路象山线的控制性工程
象山跨海大桥全长8.276千米
为主跨688米的组合式钢箱梁斜拉桥
大桥建成后
将创下
“国内首座市域(郊)铁路跨海大桥”
“国内并行既有线最大跨径桥梁”
“国内最大跨度组合式钢箱梁铁路斜拉桥”
等多项纪录
此次封顶的两座主塔
采用了独特的“钻石”造型设计
高度均为225.5米
相当于75层的摩天大楼高度
其中北主塔分41个节段浇筑
南主塔分39个节段浇筑
如此庞大的海上“钻石”
如何保障其站得稳、立得直?
项目采用可视化动态监测系统
通过500多个传感器
24小时不间断“把脉问诊”
实现毫米级精准爬升
就像戴上了一副“透视镜”
能精确掌控大桥在建设过程中的
每一点细微变化
大桥与现有的甬莞高速桥
仅相距50米
两桥比肩而立
施工空间受限
项目建设过程中
建设者们既要确保新桥建设稳步推进
又要确保既有桥梁不受影响
为此,项目团队在现场设置了
禁航信号标志、临时航道应设
等诸多防护设施
同时在既有桥梁上设置沉降观测点
采用自动化测量机器人
按照设定的监测频率全自动测量
通过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平台
并做到多级沉降位移预警
确保施工不对既有桥梁造成影响
除既有桥梁因素外
自然环境也给施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面对海上复杂地质条件
高空强风作业等挑战
项目运用了BIM技术全程模拟封顶过程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精准控制
实时监测主塔应力、位移、变形
等关键指标
确保封顶施工一次成型
为保证施工安全
宁波轨道交通携手宁波海事部门
在施工海域开启
全时段“线上+线下”巡逻护航模式
施工区域气候复杂多变
宁海海事科学分析气象海况
指导施工单位优化通航安全保障方案
“一船一策”制定施工船舶防台预案
并借助数字化平台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
畅通预警预控渠道
同时开展“海巡艇+无人机”立体式巡航
全面检查施工船舶状况和船员履职情况
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
为大桥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项目链接
宁象市域(郊)铁路作为宁波市域铁路网的重要南翼线路,其定位是全省首条“共同富裕示范线”,承担了宁波主城区至象山的出行及宁波主城区和象山城镇的内部通勤出行,同时兼顾宁波西综合交通枢纽的集散功能。象山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为宁波海域再添跨海新通道,推动宁波都市圈建设进程,带动“南三县”融入宁波城区发展,构建起区域发展大动脉。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周 芮
图文林宗刚 谭春锋
来源|象山港铁路项目部
【相关推荐】
又有新进展!成渝中线井口嘉陵江特大桥18号主塔封顶
9.4公里海上栈桥合龙、首个墩身浇筑!漳汕高铁东山跨海特大桥建设“加速”
同日迎来首梁吊装!双柳、池州长江大桥正式进入主桥钢梁施工阶段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