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万卷书与万里路,坐火车一途阅尽!

万卷书与万里路,坐火车一途阅尽!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初夏的中国,新绿漫过枝头,山川风景如画,正是少年踏浪寻诗的黄金季。

趁着大好时光,研学旅游热潮涌动。研学师生乘火车穿梭华夏大地,在饱览山河胜景中触摸大地脉络,在体验中国速度中见证时代脉搏……“移动课堂”载着求知的目光,让行走的研学之路成为丈量家国的生动实践。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将研学旅游列为文旅发展重点领域。铁路部门顺势而为,依托发达路网资源打造“铁路+研学”特色产品。一列列高品质研学列车的开行,不仅为莘莘学子架起“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桥梁,更为文旅消费注入强劲动能,让“坐着火车游中国”成为新时代研学旅行的亮丽风景。

移动课堂

让历史与文化在车厢内“活”起来

“以前只在课本里看过韶山的故事,今天坐上这趟车,感觉历史离我们更近了。”学生旅客冯子桐激动地说。

他提到的这趟列车,是今年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的首趟“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列车——Y831次“韶山号”列车。

作为全国首个“全场景红色教育移动课堂”,“韶山号”列车车厢内设置了红色经典诗词展示墙、阳光书社及互动教室,将红色文化融入研学体验。当列车穿越潇湘,“红歌嘹亮”“诗意韶山”等沉浸式活动次第展开,学生们齐诵《沁园春·雪》,触摸信仰的温度。

2024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列车共开行84趟,载着8.2万余名学子走进韶山。而这只是研学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的一个缩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铁路+研学”已成旅行新风尚。学子们走出学校实践新知,坐上火车了解中国,将学习融入旅行体验,为旅行赋予知行合一的全新内涵。

精准聚焦广大师生研学出游需求,铁路部门从研学主题设定、研学产品供给、研学线路规划等多方面优化提升,量身定制多样化的出行方案。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策划研学主题,接连推出“铁路安全”“机车探秘”等多个不同主题、线路的研学课程,让研学师生把车厢当教室、车站当课堂、车间当课本,在实践中学习,在旅游中学有所获。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针对赣闽两省青山绿水和红色旅游资源精心设计产品,积极与文旅部门及学校合作,设计出井冈山、古田红色研学和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等优质研学产品,服务5000余名研学旅客。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精心打造“重走成昆线”“高铁梦工厂”“嘉阳小火车”等优质研学旅行产品,加强校企合作,并在12306官网上进行精品研学线路推广,开启国内“铁路+研学”旅游新模式。

从伟人故里到革命摇篮,钢铁巨龙化身“行走的教科书”——车窗外是祖国山河的立体图鉴,车厢内是文明脉络的生动解读,研学之旅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精神成长之旅。

贴心守护

让学子们吃得香、睡得稳、玩得安全

车票按班级批量打印、统一配送至校园;定制大巴接驳,实现校门与车站无缝衔接;进站时专人引导分流、专区候车休息……

暮春时节,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龙门学校的800余名师生搭乘G1590次列车从十堰东站启程,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而贯穿全程的精细化服务早已悄然展开。

发车前的筹备工作尽显专业温度。铁路部门针对研学群体特点定制服务方案:提前优化列车开行计划,增配售票力量开设研学专窗,确保购票便捷高效;同步开辟学生专属通道与候车区域,在进出站闸机、楼梯转角等关键点位设置引导员,以“一站式”服务保障出行秩序。

列车启动后,精细化服务贯穿旅程。车厢内,定制化研学元素融入内饰布置,餐车推出营养均衡的学生套餐,乘务员化身科普讲师,通过实景讲解、模型演示等方式,带学生探秘高铁科技原理。孩子们在观、听、触的多维度体验中,潜移默化汲取知识养分。

既要学得开心,也要走得舒心。当旅游列车穿越锦绣山河,带领研学师生奔向一个又一个“诗与远方”,多样化、个性化的站车服务应运而生。

在湘江之滨,“韶山号”列车搭载智能播控系统,12节车厢可独立播放定制课程;照明系统升级至柔光护眼标准,亮度提升30%的同时降低眩光干扰,为车厢内阅读书写创造理想环境。

在古城西安,“丝路号”列车准点启程,载着师生穿越千里跨省研学。铁路部门精心挑选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业务骨干担当列车乘务工作,从安全检查、卧具整理、餐食供应等方面认真准备,为研学师生们营造安全、温馨、舒适的乘车氛围。

把老师当自家人对待,把学生当自家孩子照顾。当研学师生用目光捕捉历史脉络、用脚步丈量广袤山河时,铁路部门正以“一车一策”的匠心服务,全力打造“流动的温馨小家”。从上车到下车,既让孩子们学得透彻,更保证他们吃得香、睡得稳,玩得安全、玩得放心。

经济赋能

串联起“诗和远方”的产业闭环

4月6日10时,伴随着悠长的风笛声,由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行的C959次“走进金银滩红色研学列车”从西宁站驶出,开往“原子城”青海省海晏县。来自青海警官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610多名师生开启了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的难忘之旅。

“此次旅程,我们亲身体验到了中国铁路的巨大发展变化,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大一学生妥吉花动情地说。

上海学子乘Y776/777次列车赴安徽六安开展非遗研学,在黄梅戏的婉转唱腔中触摸千年文脉;沈阳“薪火辽宁号”研学列车搭载学子探寻红色基因,在革命文物里感受理想与信仰的力量……从皖南古村落的非遗技艺,到辽东大地的红色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春风化雨,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随着“铁路+研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流动的列车不仅串联起了大好河山,而且成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铁路部门依托资源优势,与各地教育、文旅部门和科研机构、旅行社、中小学校沟通合作,开发多条精品研学路线,提质升级旅游列车,激发消费新潜力,催生文旅经济新业态。

看,一列列适老化旅游列车带领银发族畅游山水。“乐游长三角”“沈铁假日号”“环秦岭”等银发旅游列车聚焦老年群体“慢节奏”需求,在“车随人走、夜行昼游、游景停车”的旅游模式下,让老年旅客收获满满幸福感。

瞧,一趟趟旅游列车串联山河美景和历史名胜。“熊猫列车”“伊春号”“大河之南号”“齐鲁一号”将研学元素融入亲子游、家庭游、入境游,形成“老中青少”全龄段覆盖的消费矩阵。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367列,同比增长23%,有效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增收。

从运送旅客到培育人才,从交通动脉到文化纽带,中国铁路正以创新思维激活文旅基因。当香港青年踏上荆楚大地,当彝族少女透过车窗看见外面的世界,这场教育、经济与民生的“双向奔赴”,正沿着钢轨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人民铁道》报

文字:高莹

图片:马建林 邹阳 刘宏伟 毛海波 王靖峰 贾智炜等

编辑:贾司瑒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