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自律控产仍是当前钢铁业破局关键

自律控产仍是当前钢铁业破局关键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今年第1季度,钢铁行业效益有所好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第1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75.1亿元,同比增加288.7亿元。同时,根据我的钢铁网调查数据,1月—5月份中旬,247家钢铁企业盈利率均值为53.1%,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螺纹钢、中厚板、热轧板、冷轧板吨钢毛利均值分别为89元/吨、133元/吨、6元/吨、211元/吨,同比分别改善95元/吨、93元/吨、46元/吨、115元/吨。但从总体来看,未来钢铁市场走势依然不容乐观,自律控产仍是破局关键。

自律控产降库存是行业效益改善的关键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效益之所以有所改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煤焦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钢企生产成本有所下降。截至5月20日,我的钢铁网国内低硫主焦煤和焦炭价格分别为1230元/吨、1294元/吨,较今年初分别下跌200元/吨、349元/吨,跌幅分别为14%、21.2%,跌幅远大于钢材跌幅。

二是生产企业自律意识增强,市场供应压力减小。在行业效益好转的情况下,产量并未明显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3.45亿吨,同比仅增长0.4%,反映钢铁企业自律意识增强。分工艺来看,1月—4月份,全国生铁产量2.89亿吨,同比增长0.8%;1月—5月份,独立电炉企业产能利用率均值44.1%,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独立电炉企业产品主要以建筑钢材为主,在建筑钢材消费持续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独立电炉企业生产负荷出现降低。

三是钢材持续低库存使得钢价较为抗跌。截至5月16日,我的钢铁网调查的五大钢材品种总库存为1430万吨,同比下降21.1%。其中,螺纹钢、线材、热轧卷、冷轧板、中厚板总库存分别为620万吨、111.4万吨、347.6万吨、168.2万吨、182.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5%、25.7%、16.4%、10.2%、21.5%。需要注意的是,持续低库存现货市场并未出现大面积缺货、断规格的现象,主要是钢材厂库直发比例提升、无效库存减少和投机库存减少等原因所致。

四是抢出口对钢铁消费形成一定支撑。1月—4月份,我国钢材出口3789万吨,同比增长8.2%;钢坯出口334万吨,同比增加249万吨。

后市走势不容乐观 自律控产方是良策

未来,钢铁市场走势仍不容乐观。一是在关税和反倾销压力下,钢铁直接和间接出口都将面临回落风险。预计2025年钢材直接出口将下降至9000万吨,年同比下降近2000万吨;钢铁间接出口因激烈的国际贸易冲突也将出现下降。二是国内钢铁消费持续下行,房地产用钢需求或持续下降。预计2025年房地产用钢需求下降2700万吨,同比下降8.2%。虽然制造业用钢有所增长对冲部分房地产用钢需求的下滑,但据上海钢联预测,全年国内钢铁消费预计同比下降1.7%。因此,钢铁市场供需矛盾依然难以缓解。

过去,部分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与短期利润,陷入过度生产、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造成库存高企积压,使钢价持续下挫,行业整体效益断崖式下滑。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然成为制约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

自律控产正是打破困局的关键。自律控产可以从源头上斩断产能无序扩张的链条。企业依据市场真实需求,科学规划生产规模,避免无效产能的资源错配,逐步修复失衡的市场供需天平。通过这种方式,钢铁价格得以企稳回升,行业竞争秩序也重新回归理性,为全行业构筑起健康发展的稳固基石。

自律控产亦是撬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支点。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企业数量庞大、产业集中度偏低,导致行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脆弱不堪。当自律控产成为全行业的共识,落后产能将在市场竞争中加速出清,资源向头部优势企业加速集聚,推动产业整合迈向纵深,驱动钢铁行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

未来,钢铁企业应将 “三定三不要” 经营原则深度融入经营管理,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灵活调整生产节奏与品种结构。唯有将生产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态平衡市场供需关系,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企业的稳健经营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 | 魏迎松

来源 | 中国冶金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