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新时代·铁路榜样|黄斌:御风领跑 逐梦前行

新时代·铁路榜样|黄斌:御风领跑 逐梦前行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人物档案

  黄斌,中共党员,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国铁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铁路工匠”等荣誉。

  1月1日8时25分,首次配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最新型复兴号动车组从沈阳北站出发,载着旅客安全平稳驶向北京站。

  “信号开放,车门关闭,到点开车。”驾驶室内,被选为首发车司机的沈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黄斌凝视前方,手比口呼干脆有力。

  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从业23年来,黄斌勤学善思、苦练技术,先后考取4本机车驾照,安全值乘220余万公里,在厘米级的精准制动中守护万家灯火,在飞驰的高铁列车上见证山河巨变,用匠心与坚守让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潜心苦学:持之以恒练硬功

  “快看,黄斌榜上有名。”今年2月末,黄斌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授予铁路工匠荣誉,黄斌的师傅、沈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高波喜不自禁。他回忆起对黄斌的最初印象:“话不多,好学又谦虚,一看就是好苗子。”

  2002年,19岁的黄斌从大连铁路司机学校毕业,进入沈阳机务段检修车间,从事电力机车检修工作。初到单位,还是“业务小白”的他就迎来职业生涯的首个挑战:检修维护配属该段的首批韶山9型电力机车。

  韶山9型电力机车是当时刚投入运营的新机型,机车功率大、牵引力强,但电路系统复杂,仅配电柜就有上千个接点。特别是在高寒地区检修维护方面,厂家和配属单位都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

  既然前方无路,那便蹚出一条路。

  不服输的黄斌找来机车检修方面的资料认真学习,追着师傅、同事了解相似机车的检修方法。每次机车入库,他便举着手电筒在各个电气设备仔细探照,不放过一个角落,熟悉掌握机车结构、零件性能。工作之余,他对照图纸逐个标记部件,3个月写下8本笔记。

  凭着勤学善思的钻劲,黄斌熟练掌握了韶山9型电力机车的检修方法,并参与了之后该机型的多个改造项目。这也为他日后熟练操纵机车、处理应急故障打下了基础。

  2004年,黄斌以优异成绩考入运用车间。从机车检修“跨行”到机车驾驶,一向少言的他难掩激动:“开火车一直是我的梦想,现在离梦想更近了。”

  为了早日圆梦,黄斌从学习行车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入手,不断充实知识储备。16公里的上下班路,他边骑自行车边默诵规章,每天可以复习两遍知识点。休班时间,他“泡”在模拟驾驶室练习操纵,一次次演练站场布局和信号设备位置,将启停误差控制在厘米级。夜深人静的晚上,站在家里挂满电路图和规章的墙壁前,黄斌一遍遍模拟操纵流程和故障应急处理。

  “有时,做梦都能梦到该到哪里下闸。”黄斌笑着说道。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经过一次次严格的考试、测评、选拔,黄斌一路过关斩将,历时6年时间,拿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单司机、动车组4本驾照。2010年12月15日,他首次独立驾驶CRH5型动车组从沈阳北站出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他印象深刻,至今仍满怀激动。

  担任动车组司机以来,他数年如一日精进操纵技术,结合线路曲线、坡度、分相位置、道岔限速,摸索总结恒速数值和使闸时机,经过反复演练形成肌肉记忆,将制动距离误差控制在厘米级、运行时间精确到秒,练就了“车起人不知、车停人未觉”的过硬本领。

  凭借着精湛的业务技术,黄斌安全驾驶22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5圈。他还代表沈阳局集团公司先后参加全路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全路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知重负重:铁肩担责护通途

  今年农历除夕前,辽宁、吉林多地遭遇强降雪。

  漫天大雪关乎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是对机车乘务员责任和技术的考验。

  黄斌主动请缨,担当沈阳至北京首趟列车的值乘任务。当列车运行到接触网覆冰最严重的路段时,他果断采用短时间断开主断路器的方式,确保列车网压稳定。列车在风雪中行驶,能见度很低,黄斌硬是凭借对站场情况的深刻记忆,在进站对标停车时,仍然将停车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

  列车安全抵达的背后,是黄斌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与坚守。

  他把初心写在操纵台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

  知重负重显担当。联调联试是线路开通运营前的关键“战役”,黄斌总是第一个“请战”。精湛的操纵技能、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沉着的心理素质,让黄斌成为参与联调联试任务最多的“先锋官”。

  2021年7月,朝凌高铁联调联试进入关键阶段。黄斌接到参与联调联试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不仅要检验系统的性能极限,而且还要模拟ATP故障、轨道异物、分相区断电等突发场景进行应急处理,为正式开通运营提供数据和技术依据。

  每次值乘前,他都会确认行车数据,根据天气、地理环境、车辆影响等多种因素,结合当天任务,提前进行风险研判和预想。行车完成各种试验后,黄斌还要总结操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编制作业指导书、操纵提示卡以及梳理风险点。

  10多年间,黄斌高质量完成了京沈、喀赤、朝凌、沈丹等线路的联调联试任务,为线路的开通运营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参与了CR400AF、CR400AF-A、CR400AF-B、CR400BF-A、CR400BF-B型等多个型号动车组的首次试验,主动完成ATP系统误报、分相区断电等复杂场景的操纵任务,成为新车型试驾的“定海神针”。

  “每次联调联试都是一场拉锯战,不仅检验设备的性能,更是对机车乘务员意志的考验。黄斌在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打得赢,为大家作出了示范和表率。”沈阳机务段副段长宫玺如是评价。

  黄斌值乘担当的京沈线是沈阳局集团公司管内最繁忙的线路之一,也是春运、暑运、小长假期间加开动车组列车较多的线路。

  “我家里没啥负担,排班先照顾异地工友吧。”每当加开列车,黄斌总会第一时间向车间报备。

  “早出晚归、牺牲休息时间对黄斌而言,几乎都是家常便饭。”沈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主任计彦明说。

创新引路:匠心独运树标杆

  “每种车型都有自己的‘脾气’,CRH380BG型动车组进站停车对标时,要多控制制动;CRH5型动车组在低速空电转换时,要尽量降低冲动;CR400BF-G型动车组最适合在高寒地区运行,列车惯性好,下坡道涨速最快……”说起这些朝夕相伴的“老伙计”,黄斌总能打开话匣子。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智能复兴号,近年来,动车组车型不断更新,如何擦亮高铁这张名片,黄斌厚植匠心,在列车平稳驾驶和厘米级精准制动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在京哈高铁京承段运营初期,黄斌等人发现,北京朝阳站上行线7公里分相区处于上坡道,若按列车在进站前,以ATP阶梯降速的常规方法操纵,易由于控速过低导致动车组分相区停车。

  黄斌抓住每次出乘机会,通过微调列车制动力和制动时机,推算最佳的制动时机。最终,他创新提出了“北京朝阳7公里关键分相操纵法”,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该方法经过反复论证,成为该区段安全行驶的最佳方法。

  几年间,黄斌针对CRH380B、CR400BF型等5种型号动车组性能特点和交路区段特点,总结归纳出18项相关工作法,参与编写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司机岗位作业标准》等教材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并在全路推广使用。“提高动车组全部制动试验的时间效率”等4项课题,获得铁道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一种动车组模拟驾驶实作考试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不仅积极开展技术革新,黄斌还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匠心精神传承下去。作为模拟驾驶培训团队的“金牌教师”,黄斌常常带着动车运用车间的司机在模拟驾驶器上进行练习,帮助他们熟悉各种行车场景,掌握处置突发状况的方法。

  “黄师傅业务能力强,指导精准,简直就是行走的‘活教材’,每次模拟驾驶都让我受益匪浅。”在沈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模拟驾驶基地,刚结束模拟驾驶训练的新职动车组司机韩世鹏对黄斌赞不绝口。

  这些年来,黄斌培训动车组司机1200多人次,亲手带出20余名优秀技能竞赛选手,其中3人获得全路技术能手、5人获得沈阳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

时光在钢轨上延展,改变的是穿山越岭的中国速度,不变的是黄斌始终紧握闸把的使命初心。黄斌用十几年如一日的专注与坚守,让复兴号的每一次飞驰都成为流动的国家名片。

采访手记

  初见黄斌,他正专注地指导新职司机在机车模拟驾驶舱进行模驾训练,只见他手指在操作台上飞快移动,神情坚定而从容。那一刻,仿佛看到了黄斌从青涩的“职场小白”成长为了“中国速度”的守护者。

  拥有4本机车驾照、累计安全值乘220余万公里,停车距离、时间“米秒不差”……这些数字背后,是黄斌对驾驶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坚持人民至上、对旅客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

  黄斌的身上,体现了新时代铁路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生动诠释了“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的职业信念。他不仅自己精益求精,还将经验和技术薪火相传。这种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延续。

黄斌的故事

不仅是一位动车组司机的成长历程

更是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映照

他让我们明白

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

同样可以成就伟大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辽宁记者站(沈阳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刘乐乐 杨得东 马莉昕

图片:赵明阳

视频:江航 王贵生 张钧禹 马瑛驰 张玄 杨泽淇 孙思齐 赵明阳

编辑:孙晓远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