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 | 走进湛江钢铁(上):追求“极致”,简单、高效孕育生机

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 | 走进湛江钢铁(上):追求“极致”,简单、高效孕育生机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邂逅 · 3249 期 · 10858 篇

编者按

宝武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这要求我们要有更高的定位和站位,在战略上要有新突破,要转变经营理念和优化管控模式。

钢铁主业是宝武的基盘。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今年以来,宝武各钢铁基地进一步精准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为集团“开门红”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宝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第17次决策人研修的精神,今日起,我们推出“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 钢铁强基见闻”栏目,报道各钢铁基地立足新阶段、锚定新要求,找准“方位”、提升“地位”、夯实“品位”的探索和实践

四月的东海岛碧海蓝天,春夏交接。海边的钢铁厂,在波涛潮汐中孕育出强大的生命力。

十年前,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一号高炉在这里顺利点火投产。至今第十个年头,再度走进这片热土,厂区干道上原本人头高的小树苗已经长成,厂房边的三角梅更加红艳,路上依然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朝气蓬勃。

2024年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调研湛江钢铁时指出,湛江钢铁面临的并不是“活下来”的生存问题,而是未来发展问题。面对钢铁行业长周期减量调结构,2024年这家年轻的钢厂逆势而上,生产经营跑赢大盘,盈利能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25年,他们再接再厉,迎来了响当当的“开门红”。一季度,公司实现经营利润翻番,成本削减成效显著,吨钢成本持续优化。

是什么让湛江钢铁驱散了“寒冬”的阴霾,走得如此稳健,打造出极致成本效率的坚强内核?

“日”算账,用数据管理

每天早上8点,湛江钢铁前一天生产经营的各项数据、指标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各种图表,通过企业内部平台和各个工作群分层分类传递给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和员工。在这里,成本管控得好不好、问题出在哪里,数据最能说明一切。

2011年,湛江钢铁启动建设之时恰逢上一轮行业调整周期,决策层制定了“简单、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经营理念。拥有“低成本”基因的湛钢人,多年来养成了关注数据、严控成本的好习惯。2023年,面对新一轮行业调整周期,胡望明书记、董事长提出“算账经营”后,湛江钢铁的管理层开始思考,如何让这项工作更有效地推进,企业运行中的各种数据显然是最简单、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推进载体。

在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下,湛江钢铁把数据做到了“极致”。首先要“快”,数据按“日”算,叫“日跟踪”。年初,财务部牵头的“东山数字经营平台”上线了,炼铁、炼钢单元前一天的各项数据、指标通过平台,在第二天清晨准时地送达,速度比京东的“隔日达”还快。5月底,热轧、冷轧、厚板等后道工序的数据也将陆续上线。

每个工作日一上班,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厂部负责人参加的早会雷打不动。“会议很简洁,就是对照前一天的生产经营数据、指标分析问题,能解决的当场拍板解决。很多时候早会一结束,相关领导人员就起身到厂部现场,当场把数据打开来、分析透,让一线第一时间动起来。”财务部副部长徐勇说道。

数据还要“细、准、全”。“产品日跟踪”“现货日跟踪”……每天制造管理部副部长袁义义的手机里总能收到十几份数据详尽的表格,细化到每个产品、每道工序,合同量、发货量、毛利、成本、边际贡献、结构占比……不仅实时跟踪自家钢厂,集团内其他基地的指标也会实时在线,而且是真实的一手数据。

因为有了数据这个有力抓手,公司管理层对各个厂部、单元的“生产经营账”算得门清,每年10月、11月,公司管理层挨家挨户调研,不是鞭打快牛,而是大家坐下来对照数据一起讨论剖析问题,为下一年设置合理的目标,核心就是成本。一些制造生产单元也开始重视全流程成本经营数据,逐步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有了数据作为参数和目标,特别是近两年,湛江钢铁围绕“四化四有”,聚焦21项重点工作,设置36个标志性项目,组建产品经营、创值等97个跨部门攻关团队,核心工作就是把多部门的骨干聚在一起深挖数据、算经济账,明确挑战目标,制定KPI指标,围绕长期影响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攻关,推动全流程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整个公司生产经营能力的提升,确保了湛江钢铁经营总目标踩在节点上。

简单高效,牵住降本的“牛鼻子”

简单、高效,使得湛江钢铁坚持成本管控从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入手。近年来,公司重点围绕高炉和船舶滞期费协同攻关。

“公司确定吨钢成本削减50元,炼铁工序要达到30元,占了大头”,炼铁厂副厂长宋文刚开门见山,必须抓住高炉这个“牛鼻子”。高炉的稳定运行考验着采购、物流、配煤配矿、烧结、焦炉、球团等前道工序,连接着炼钢等后道工序,是炼铁的集大成者,更是钢厂的核心命脉。

近年来,围绕高炉炉况稳定、低成本运行,湛江钢铁开展了多项跨部门联合攻关项目。以配煤配矿为例,实施“降低采购成本(矿石、煤炭)”“夯实铁水成本优势”两个公司级项目,由制造管理部牵头,联合原料采购中心、炼铁厂、物流部等共同参与。十多种粉矿、一二十种煤,价格、品质不断变化波动,原料采购中心和制造管理部要快速决策,不断开发配煤配矿新品种,保持成本优势;湛江钢铁的优势是海外矿石可以直接进港,一船有近20万吨,物流和炼铁如何配合,才能让高炉的“胃口”跟上矿石“大进、快进”的节奏呢?一季度,大家围绕“买得好不好、配得好不好、用得好不好”精细分工、紧密配合、关注总账,高炉使用高价矿比例下降、经济煤配比上升,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靠海而生的湛江钢铁,有着得天独厚的物流优势,碧蓝的海岸线上一艘艘大型货轮来来往往。“进出物流成本是重要的一块”,运营改善部部长黄港明说,其中船舶滞期费是最大的烦恼,最高时一年达到1亿多元。大型矿石货轮在远洋中遇到问题,压缩了到港接卸时间;多艘货轮集中到港,码头港机无法处理;湛江台风、大雾天气多,一旦遇到,严重影响卸船时间……近年来湛江钢铁年年将滞期费作为攻关重点。对外由物流部牵头加强了与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的沟通协同,合作开发矿石在线监测设施;加强与高校科研合作,试验大型船舶调头卸货,提高卸船效率。对内精打细算,原料物流工艺提前“备课”,精算每条船到泊时间,保证船到即;制造管理部、物流部、炼铁厂、原料采购中心等拧成一股绳,强化协同,研发卸船模型,动态调整接卸节奏,科学排产有效衔接;现场员工开展技术革新,改造接卸装备,进一步提高了卸船、清仓效率。2023年以来滞期费断崖式下降,2024年仅为10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不但实现滞期费为零,还实现季度速遣

本着“低成本”原则建设的湛江钢铁,相对于其他钢厂,产成品仓库相对小得多,运输车辆、码头港机配置有限,极度考验着产品出厂效率。“车有了,现场发不出货,一辆辆排队等;货有了,车没来,仓库涨库;运到码头,港机来不及吊;船来了,货还没到,环环相扣,一环掉链子都不行。”物流部技术主管段建强说起以往的各种不顺。

办法总比困难多,由制造管理部、物流部牵头协同各个单元、工序行动起来。热轧、冷轧等成品单元按照装船期倒逼生产,大幅提升了产成品直驳率,“大家还群策群力,把框架车做成‘移动式仓库’,将不怕雨的成品放在车上,一旦船来了,直接装运”……特别是“钢制品运输效率提升”项目推进以来,通过大模型各个环节被进一步优化,“一期效果很好,二期上线后会更好!”现如今,内贸出厂周期缩短了1.7天,内贸一次出厂率提升了8%。每一个细小指标的优化,都潜藏着湛钢人对“简单、高效”的不懈追求。

通过这些跨部门重大项目的实施,湛江钢铁不但扎紧了成本管控的咽喉,还形成了协同创效、全体系创造超额价值的浓厚氛围,跨前一步协同攻关蔚然成风。

打通界面,让流程丝滑高效

长流程钢厂,不同工序间衔接形成界面,如果每个界面运行得更加丝滑、高效,将为钢厂的顺行和降本带来巨大的空间。近年来,湛江钢铁围绕“温度”这个核心关键,全力提升极致界面效率。

铁钢界面,突破铁水温降极限是永恒的主题。在铁钢区域,每天都能看到一辆辆无人驾驶的铁路机车沿着蜿蜒的铁轨运送鱼雷罐,“从最初的136℃,到现在的平均90℃,我们用了7年时间,降低了40多度,不容易呀,今年继续冲刺80℃区间!”现场员工难掩饰心中的自豪,但也道出了其中不易。因为铁水温降每降低1℃,就好比世界级百米短跑运动员提升0.01秒那般困难,但却又是真真实实的效益。

温降越接近80℃区间,难度就越大。项目团队盯住更细的细节,试验在高炉应急出铁口应用自主研发突破极限工况的敞口罐、设计装置增加鱼雷罐车“戴帽”时间……时间精确到“秒”。“昨天是86.3℃,今天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TPC周转率“破5进6”,达挑战目标;铁水温降连续七个月锁定在90℃以下。4月份,更是首次突破 85℃大关。

钢轧界面,热送热装是一道卡口。“煤气消耗占热轧工序成本的三分之一,降低煤气使用量是热轧的降本重点”,在2250热轧,不同批次、尺寸的板坯正源源不断地从连铸送至产线,“来一个吃一个,来啥吃啥,保持速度,看这叫自由轧制……”热轧厂副厂长赵毅站在产线前兴奋地介绍着,“2250产线去年一年实现了‘双八’目标,热送热装率达到80%以上,400℃以上板坯平均装炉温度达到800℃以上,在集团内是第一家”。不仅如此,热轧产线还通过工艺优化,取消了平整轧制工序,实现了吨钢降本挑战目标。赵毅说,轧制能力是成品产线降本的底气,热送热装项目带动了热轧整体轧制能力的提升,打通了工序堵点。

今年2月,厚板产线技改使一向“吃不饱”的1780产线突然要满负荷运转,热轧人抓住机会,完美验证了产线全开的生产能力。“1780是超高强钢产线,一旦年底‘零碳产线’投产,产线真正满负荷生产,对公司效益是更大的贡献”。不久的将来“零碳产线”也将建成投产,随着全流程中各个界面、卡点一一被打通,丝滑顺畅的生产将是最科学的降本。

拥抱AI,拥抱算账经营的未来

走在湛江钢铁,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年轻生动的面孔。这个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钢厂,天然地对AI、大数据、模型格外亲近。每个厂部都有数智小组,每个技术人员都在研究建模,生产线上、办公楼里人人都会谈到数据、模型、AI,人人都相信它代表着钢铁的未来。

“我们推动数智化转型,不是炫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在年初的湛江钢铁管理研讨会上,公司确定年度“业务管理+AI助手、产线控制+AI主操”场景应用投运数量不少于70个;聚焦“小而精”,在小模型建设上发力,消除全流程断点、痛点。宝武“2526”工程启动大会召开后,湛江钢铁当天就成立了突击队,一共4个人,都是从各个厂部借来的“能人”,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黄港明笑着说:“我们要用最精简、最快速、最节约的方式,发挥DeepSeek在湛江钢铁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在基层,人工智能在推动成本管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天各类图表中的海量数据,是模型自动抓取的;鱼雷罐车运输路线、罐数的排兵布阵一键搞定;能环系统建立了7个经济煤种燃烧模型,还通过优化实时成本分析及调度决策模型,科学安排“避峰填谷”;冷轧厂自研模型,合理减少每平方米镀锌板的镀锌量,既满足了客户要求,又杜绝了“质量过剩”;炼钢“一键百炉”,推动全炉全自动化与模型化功能优化……原料智能进厂、AI配煤、冷轧生产物流优化、市场预测及盈利测算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大力推进。

32岁的一号高炉炉长吴达登带领团队开发了4个模型,“应用自主开发的原燃料智能管理模型与高校联合开发的AI炉温辅助决策系统,可以使铁水质量更稳定,能耗更低”,吴达登对做更好的炉长信心满满,以前高炉生产靠积累、讲经验,现在大数据可以把以往的经验固化下来,模型就像黑匣子,跑通了可以实现新的突破。这是高炉今后稳定运行、降本的方向,也是算账经营最有效的抓手。

后记

湛江钢铁的蝶变始终带着海浪般的韧性在行业周期的潮起潮落中,把算账经营理念镌刻在每一道工序的“浪花”——“日跟踪”的数据细流,到全流程创效的澎湃势能,每一次降本的突破,都像是海浪拍打堤岸时激起的回响,看似寻常,却藏着千万次冲刷的坚持。

任行业风浪如何翻涌,湛江钢铁始终坚守“简单、高效、低成本、高质量”初心,以数据为舵、协同为桨、创新为帆,在追求极致的深海里稳舵前行。或许这就是大海教会湛钢人真正的生命力,从不在浪潮中随波逐流,而在与风浪共舞时,始终握着自己的航向。

加油,年轻的湛江钢铁!

引领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湛江钢铁首发BeyondECO-30%厚板产品

铁水温降“破九进八”,湛江钢铁再创极致效率新纪录!

编辑:令狐不冲

图片:湛江钢铁提供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