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毫米,是汽车气门间隙允许的误差极限,这个微小到近乎苛刻的数值,是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工序装备钳工王行宇深深刻在骨子里的精度标准。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中,他始终与这毫厘之间的误差较劲,不仅创造出一台又一台性能卓越的发动机,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行业传奇。
八年沉淀 筑牢技术根基
1998年,年轻的王行宇带着对机械的热爱加入解放动力,成为装配车间校车工段的一名劳务工。他跟着师傅从零开始,在机器轰鸣中淬炼技艺,从认识每一个零件的公差标准,到掌握数百个装配工序的操作要点,完成了从“门外汉”到合格装试调整工的蜕变,这一干就是八年。
在担任装配车间班组长时,他负责管理两款重型发动机校车工作,要处理17个台架和多种型号发动机热试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每当遇到棘手问题,他总是冲锋在前,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和不服输的精神,带领团队全力以赴保障出产率。正是在这样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挑战中,他的技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和提升。
在一次发动机最大扭矩油耗高的测试中,面对始终难以调整下来的油耗数据,他陷入了沉思。经过反复尝试和细致观察,他发现通过对气门间隙进行微调,竟能神奇地将油耗降到合格范围内。这个发现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探索气门间隙精密世界的大门。
“气门就像发动机的肺,间隙就是控制呼吸的瓣膜”,王行宇说,“合适的气门间隙能确保发动机顺畅吸气、充分燃烧、高效排气,从而发挥出最佳性能”。
八年里,王行宇精心调试每一台不同型号的发动机,确保每一台发动机的出厂质量。他在一次次的调整过程中积累经验,还积极参加多技能比赛、校检合一培训,从初级工一路考取到高级技工资格,完成了从一线工人到技术骨干的跨越。
深耕市场 成就“毫米级”精度
2016年,王行宇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被借调至质保部驻外服务。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厂门,来到市场一线直面用户需求。
在市场服务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用户发动机性能衰减问题,都与气门间隙失准有关,而基层服务站普遍缺乏精准调整的技术能力。
“不能让用户带着问题跑。”王行宇和同事们立下军令状。在甘肃某服务站,他和同事们连续两周蹲守现场,为用户逐一调整气门间隙。当一台发动机在调整后功率提升12%、油耗降低8%时,围观的司机们发出阵阵惊叹。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气门间隙调整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打通“企业到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
为了攻克车型复杂的难题,王行宇建立了详细的“气门间隙数据库"。从国五到国六标准,每一款发动机的气门数量、材质特性、间隙公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正是这种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在气门间隙调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通过一听、二看、三嗅、四摸几个步骤,就能准确找到“症结”所在,并保证“手到病除”,将气门间隙误差控制在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
匠心服务 建树标杆口碑
凭借“毫米级"的调整精度,王行宇的名字在卡车司机圈里口口相传。许多用户在发动机使用达到一定里程后,都指定要他进行服务,帮助调整气门间隙。
宁夏石嘴山的两位J7用户,在车辆行驶9万公里后,感觉发动机动力下降,气耗也有所增加,加速时发动机声音发闷。接到求助后,王行宇迅速前往检查,对气门间隙进行精准调整,发动机动力明显恢复,加速变得顺畅,同样的行驶路线下,气耗降低了约5%。
车主兴奋地说:“车辆开起来又回到了刚买时的轻快感觉!”后来,两位车主还特意向他送来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甘肃华子俊服务站的用户也曾遇到动力不足、气耗高的问题。王行宇再次通过调整气门间隙解决了问题。车主对他的服务赞不绝口,并在社交媒体上大力宣传:“专业的技术就是不一样!”
在服务过程中,王行宇始终坚持"技术有深度,服务有温度"。他习惯用生活比喻解释专业问题:"气门间隙就像门的合页,太紧打不开,太松晃荡响。" 这种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让卡车司机们不仅解决了问题,更学会了日常维护技巧。每次服务结束后,他还会进行跟踪回访,确保客户车辆使用无忧。
从长三角到西北边陲,王行宇的服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经他调整的车辆已达数千辆。他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不仅为自己积累了良好的个人口碑,也极大提升了解放动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王行宇正驻扎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开展服务工作。他一方面对当地服务站进行手把手教学,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他还策划制作气门间隙调整指导视频,以此让更多人掌握这一关键技能,为解放动力用户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服务。
二十多年来,王行宇在发动机制造与维修的领域里,精心雕琢着发动机的“呼吸”,用自己的匠心和执着,让每一台解放动力发动机都发挥出最佳性能,书写了属于自己和解放动力的灿烂篇章。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