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5月16日下午,由北京汽车博物馆与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推进交通文博场馆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结合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聚焦交通文博场馆的建设与运营,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及机构代表共议发展理念和路径。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谭鸿,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刘井权,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明亮,四川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良通,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线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林,《中国文物报》博物馆研究与传播中心研究馆员、主任李晨,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彦嘉,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所长杜凡丁等领导和专家,以及《交通文博场馆建设运营指南》编制单位成员线下出席会议。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以及交通文博场馆联盟筹建成员相关负责人等在线参会。
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刘井权在致辞中提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科技创新的展台、城市文明的窗口,交通文博场馆如何以规范化夯基垒台,以系统化聚势赋能,既是行业命题,更是时代使命。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明亮在致辞中提出,探讨交通文博场馆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这不仅是对全球博物馆日主题的呼应,更是对交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实践,交通文博场馆作为交通运输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播者、精神的承载者,承载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流动”的使命。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谭鸿在致辞中,对交通文博场馆建设团标编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有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主题;二是要有属于自己行业特征的“镇馆之宝”;三是编制的团标要接地气、好操作;四是要担纲起传播交通文明的责任。
▲刘井权馆长致辞
▲侯明亮董事长致辞
▲谭鸿主任委员致辞
▲李晨主任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活动特别邀请《中国文物报》博物馆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李晨,做了《我国文博场馆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拓展了交通文博场馆建设和管理者的眼界,充实了专业知识。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馆长刘增平做了《交通文博场馆联盟的倡议和计划》主题发言。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工李磊介绍了《交通文博场馆建设运营指南》的编制思路。
刘增平馆长主题发言
何良通书记经验交流
余大鹏主任经验交流
李磊副秘书长主题发言
马涛所长经验交流
王贤馆长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环节,线下,四川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良通发言,介绍了川藏公路博物馆的建设运营经验;《中国公路》杂志社新媒体与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余大鹏发言,介绍了《中国公路》杂志社新媒体与文化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系列交通文博场馆策划设计案例经验,以及对交通文博场馆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线上,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马涛发言,介绍了新疆开展特色博物馆建设的研究成果,并针对交通特色博物馆建设提出了建议;甘肃公路博物馆馆长王贤发言,介绍了甘肃公路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面临问题。最后,参会专家为交通文博场馆建设运营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会议安排参会领导和专家参观了汽车博物馆。作为国内重要的交通主题类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汽车类专题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成为公众观察汽车社会的窗口,链接行业与社会的平台,推动世界汽车文化交流,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中国汽车文化推广基地等。
交通文博场馆作为交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交通精神、展现交通文明的责任。通过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交通文博场馆建设运营指南》的编制工作,探讨了场馆规范化、系统化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为交通文博场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会议讯息沟通交流群
添加小助理,私信“会议群”~
责编:苗挺节
校对:程子研 闫可欣
审核:余大鹏 陈露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