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
导读
本文分析了2025年中美阶段性经贸谈判成果及其战略逻辑。双方通过建立双边磋商机制,将关键商品关税从加征125%和145%降至10%和30%,设立90天临时期限。目前来说,谈判成果是全面超预期的。但若认真思考,发现即便关税下降了这么多,但大部分行业的关税税率仍超过50%,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行业的利润率在10%以下,因此相对于行业利润率来说,关税税率仍旧偏高。其中汽车、半导体等战略行业仍维持50%以上高关税,显示博弈策略正从“全面对抗”转向“精准制衡”。
值得注意的是,90天的关税豁免期内不确定性依旧较强,特朗普也表示如果中国不能在未来90天内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将再次“大幅提高”。根本原因在于“90天的豁免期”并非两方达成互信的结果,而是特朗普面对国内较大的反对声音以及高关税政策阻碍了其进一步实施内政,因此暂时让步的结果。
在“90天协议”中,出口贸易面对高关税终于明显回落,又同时面对90天以后有概率会重新提高的关税,“抢出口”行为变得更加明显。事实上,2018年5月19日中美也曾发布过联合声明,但在仅维持了十天之后,2018年5月29日美国政府单方面推翻共识。正是对未来仍抱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对美贸易的“抢出口”才会如此激增,而这也在进一步地提前透支未来出口的货量,“强现实弱预期”效应更加突出。对应到黑色金属,钢材的出口激增预期也同样改变了原本极度悲观的行情,冷热轧价差有望修复,但黑色系价格的反弹仍受出口价的限制,高度仍旧有限。
综合来看,由于中美竞合并存的关系基调尚未改变,而“90天协议”短暂地打开了出口窗口期,90天里出口尚能喘息,但如履薄冰的心理仍旧延续,“这90天可能是会是今年出口最好的窗口期”。
正文:
谈判成果速览:共识与机制的初步建立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中美联合声明表示,中国将今年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从此前的125%大幅下调至10%,美国则从145%降低到30%(含20%芬太尼关税),双方均设定为期90天的临时期限。
客观来说,谈判成果是全面超预期的。一方面,市场对于特朗普的信誉预期偏低,因此普遍认为此轮中美日内瓦谈判并不会这么快有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在90天豁免期内,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待遇”好于市场去年预期60%的关税水平。
综合来看,在中美两国博弈的格局中,中美双方都有一定制约对方和谈判的筹码。而目前,至少在第一个回合,是以中方态度坚定,美方先态度缓和为结果。因此在联合声明发布之后,市场开始定价中美关税降级,关系缓和,及关税对出口的冲击减缓。
中美战略演变:从“硬对抗”到“软制衡”
但若认真思考,发现即便关税下降了这么多,但大部分行业的关税税率仍超过50%,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行业的利润率在10%以下,因此相对于行业利润率来说,关税税率仍旧偏高。
其中,部分行业征收税率超过60%,比如汽车及汽车零配件行业、建筑与工程行业、烟草行业等,黑色金属所在行业的金属、非金属与采矿业也征收高达57.9%的关税,而由于232关税措施,目前我国输美钢铁产品关税税率高达70%以上。或许中美此次谈判的成果意味着双方策略从“全面对抗”转向了“精准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90天的关税豁免期内不确定性依旧较强,特朗普也表示如果中国不能在未来90天内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将再次“大幅提高”。根本原因在于“90天的豁免期”并非两方达成互信的结果,而是特朗普面对国内较大的反对声音以及高关税政策阻碍了其进一步实施内政,因此暂时让步的结果。此前在《从“极限施压”到“动态平衡”:中美贸易冲突的短期震荡与长期变局》一文中,我们提到后续若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或特朗普民调支持率大幅下降后,高关税环境或有缓解的可能性,而这种让步不稳定、可能随时中止或反复。
“90天协议”下“强现实弱预期”效应更加突出
距离4月11日美对华加征145%的高关税过去一个月,虽然从4月进出口数据来看,我国出口表现超预期,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达到8.1%,但或由于抢出口行为仍在持续,以价换量的行为明显,但高关税如果维持,出口显然会受到影响,或在5月将会有所体现。因为从制造业PMI分项中的新出口订单来看,4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已明显环比回落,而且从我们冷热价差的高频指标来看,近期出口景气度是在边际走弱的,只不过4月还没有这么明显,但进入5月,价差明显弱于历史同期水平。
但转折就在“90天协议”中,出口贸易面对高关税终于明显回落,又同时面对90天以后有概率会重新提高的关税,“抢出口”行为变得更加明显。从5月12号中美和谈有消息后,截至14号,欧线集运2506合约已经累计上涨35%,不少船公司对美航线迅速“爆舱”。因此,原本5月出口增速会下降的预期也有所减弱,目前来看,5-8月出口增速甚至有持续高增的可能性。但值得关注的是,5月14日欧线集运2506及2508合约涨停,“90天协议”协议期内合约涨停,协议期外合约涨幅有限,市场预期90天后关税仍有上升风险。
对比2018年的中美谈判历史,我们无法完全相信美国政府也是非常合理的。2018年5月19日中美也曾发布过联合声明,声明宣布双方同意暂停贸易战,承诺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从当时的高频数据冷热轧价差上来看,声明公布后出口迅速修复,并在仅维持了十天之后,2018年5月29日美国政府单方面推翻共识,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并威胁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而冷热轧价差也再度走弱,此后的修复也弱于季节性特征。
因此,正是对未来仍抱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对美贸易的“抢出口”才会如此激增,而这也在进一步地提前透支未来出口的货量,“强现实弱预期”效应更加突出。
对应到黑色金属,钢材的出口激增预期也同样改变了原本极度悲观的行情,即便9月以后“90天协议”失效,关税再次提高,24%的暂缓关税重新恢复,但近三个月的出口量并不会减少。从2025年钢材出口数据来看,3-4月高关税环境下,钢材出口量仍处于历史偏高位置,主要还是“以价换量”的主策略。90天的关税下降期内,预计冷热轧价差有望修复,但黑色系价格的反弹仍受出口价的限制,否则“以价换量”的效果会打折扣,因此钢价整体高度仍旧有限。
竞合并存,全球贸易格局持续重构
展望后续,美方“边谈边打”的策略与中方底线刚性的立场仍旧冲突,中美竞合状态并存,美方的“分层降税”预期仍在,中方也会更加主动地布局博弈筹码。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的长效机制的形成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并且伴随着供应链的双轨化与规则的碎片化,全球贸易格局持续重构。
(1)美方从“极限施压”到“分层降税”
美国对华关税或从全面加征到“分层”策略转变,对于高科技领域的关税,如半导体设备等,以及汽车及汽车零配件行业,或仍维持50%以上的高关税;而对于消费品的关税或有所降低,如服装、家具至25%以下;并豁免消费电子等部分行业,以缓解通胀压力。因为这样既可以保护关键技术主导权,又可以缓解美国国内经济衰退风险。
(2)中方从“被动反制”到“主动布局”
在2018年的贸易摩擦中,中国一直被单边施压,谈判试图用“增量妥协”换取关税暂停,而事实证明,只有增强技术自主与体系化反制能力,才能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逻辑,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2025年中国以稀土出口管制和数据安全法规为筹码,同时加速技术自主化。谈判中,中方坚持“对等原则”,要求美方彻底取消单边加税,希望放宽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出口限制。未来对于技术主权的争夺会愈演愈烈,中国持续加速大模型研发,数字生态加速分化。
本次谈判虽暂停了高关税环境,但后续再次高企的可能性仍存,揭示了中美战略竞争本质未变。未来90天窗口期充满变数,特朗普政府的战术性让步可能随经济指标波动反复,这也是市场主流观点认为“这90天可能是会是今年出口最好的窗口期”的原因。综合来看,由于中美竞合并存的关系基调尚未改变,而“90天协议”短暂地打开了出口窗口期,90天里出口尚能喘息,但如履薄冰的心理仍旧延续。
小编推荐
➤推荐服务:
聚焦钢铁行业,提供全国各地钢材、废钢、煤焦、铁矿石等现货贸易价格、实时行业快讯、钢厂调价信息、市场热点解读及研究报告。
▼速速扫码领取30天会员试用▼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我的钢铁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我的钢铁无关➤推荐关注
公众号回复【福利】获取粉丝专享福利
公众号回复【钢价】所有钢市价格短信免费订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领取30天会员 !!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